既無最大產能規模、也沒有強而有力的富爸爸撐腰,敬鵬靠著趨近於零的不良率,憑著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拚勁,敲開一家又一家車廠客戶的大門,成為全球第二大車用PCB廠。
故事得從一九七九年說起,十位來自日本老牌PCB廠台豐的員工,做了一個讓人生轉彎的決定——創立一家PCB公司,而敬鵬董事長兼總經理黃維金就是其中之一。這十條好漢湊足兩百萬元的資本額,當年九月成立敬鵬。
「當時PCB產品幾乎是做一片賺一片。」一位敬鵬內部主管形容當年的PCB產業盛況。然而,隨著越來越多廠商投入,景碩、瀚宇博德等,背後各有富爸爸華碩集團、華新集團支持,加上二○○○年的一場網路泡沫化,衝擊電子產品需求,把競爭推上白熱化。
打底練苦功 投入八年才養出一個客戶
打底練苦功 投入八年才養出一個客戶
這樣的態勢,對於自行創業的敬鵬來說,無異是一場大屠殺,黃維金很清楚,敬鵬沒有厚實的口袋和對手玩殺價戰,更何況,這根本與他的理念不符,「我做生意將本求利,辛苦做,但一定要賺相當的利益。」
所以,敬鵬決定找到獲利穩定、能避開殺價競爭的市場,「我們從一九九○年代就帶著產品,一家又一家地去敲歐美車用電子廠的大門。」一位資深員工說,敬鵬會跨入車用PCB領域,都是咬牙耕耘來的,「這門一敲就是十年。」
○五年,是重要的轉捩點。那一年,敬鵬終於等到美商福特(Ford)點頭,接下車用音響與儀表板用PCB的訂單,等於正式跨入毛利率穩定、長期合作關係優勢的汽車供應鏈。
不料,開心不到三年,一場重創全球產業的金融海嘯,卻將敬鵬打落谷底,前一年還能年賺十七.八億元,到了○八年,獲利縮水只剩六.六億元,更可怕的是,歐美PCB廠一家接著一家倒,那股恐懼感籠罩了整個產業。
危機就是轉機,由於歐美PCB廠退出市場所掀起的整併效應,反而讓敬鵬因禍得福,「我們突然從客戶的第二選擇,變成了下單首選。」直到多年後,敬鵬內部主管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們過去蹲馬步的打底功夫,有了作用。
以打入BOSCH大廠為例,在BOSCH給出訂單前,敬鵬就花了三年時間做產品驗證,光是樣品,就送了五七六個,送樣成本高達上千萬元。製造樣品只是基本,廠房考察、產線檢驗更是折騰人,光是BOSCH一個客戶,到敬鵬廠區考察次數就超過三十次。
如此一來一往,敬鵬主管不諱言,在車用PCB市場,開發一個新的客戶至少要六到八年的時間,比起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一至二年的開發時程,費時費力得多。
「要想擠進汽車供應鏈,認證時間最短也要三年,同時必須長期投入人力資源,這是國內公司很少打入汽車供應鏈廠商的原因。」工研院分析師江柏風說,台廠習慣做消費電子產品的生意,因為「多量少樣」,但汽車市場的生意卻是「少量多樣」,願意長期投入的廠商自然不會多。
因此,當歐美大廠相繼退出市場時,造就了敬鵬的大好機會,這也是為什麼○八年後,敬鵬車用產品的營收成長率每年均高達四○%,營收貢獻比重也從不到二○%,如今超過七○%。
除了開發時間長,車用零組件還有一個讓多數廠商卻步的特質,就是對品質的「零瑕疵」要求。
零瑕疵要求 一百萬片不能有一片出錯
零瑕疵要求 一百萬片不能有一片出錯
▲車用PCB要求零瑕疵,敬鵬對產線與品質控管嚴苛。(圖片取自敬鵬官網)
為了達到車廠「零瑕疵」的規範,黃維金甚至從學界力邀講師來開班授課,就是要從管理著手,把不良率降到最低。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主任鄭春生,就是講師之一。
鄭春生坦言,當年接到敬鵬的邀約電話,其實有些訝異,畢竟會主動來邀他上課的,多半是對品質管理課程需求較高的外商。然而,當年的敬鵬既不是國內PCB龍頭,也非外商,作風甚至很保守,卻願意在品管上多花功夫。
品質管理課程開在周末,為了提振員工士氣,黃維金還親自出席,讓鄭春生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我的一堂課就是一百分鐘,敬鵬的副總與近三十位一級主管,通通準時來上課。」見微知著,敬鵬團隊對不良率的追求,從小地方就能看出來。
因為黃維金明白,敬鵬一開始就和其他坐擁富爸爸加持的PCB廠不同,要力爭上游,唯有靠品質、口碑、客戶信任,以及利基市場,才是在激烈競爭中的生存之道。
敬鵬工業
成立時間:1979年
負責人:黃維金
資本額:39.74億元
主要業務:汽車用PCB
近三年EPS獲利:
2011年2.91元
2012年3.9元
2013年4.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