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新北市三重的馬路科技公司,一 進大廳,旁邊就有一台消費性3D印表機 正在運轉,藍色的塑料自噴嘴射出,一注又一
注、一層接一層地堆積著,看不出來這個原型 (Prototype)最終成品是什麼。
接著進入會議室,有著兩面高90公分、寬約50 公分的佛面,材質是保麗龍。馬路科技總經理張 昭明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內有一座50公尺高的 銅佛,最初亦採用到3D列印技術。當時雕刻師傅 用手工刻了一座約90公分高的佛像,由馬路3D 掃描、成型的技術完成原型,再交給佛光山進行確認。而會議室內的保麗龍佛面,就是仿當初那個原型所製,以留作紀念。
馬路的長項在於逆向工程,簡單地說,針對 一個現有的樣品或模型,利用3D數位化量測儀 器進行測量,將檔案傳輸至CAD繪圖系統,形 成3D數位檔案,最後送到快速成型機(Rapid Prototyping)將樣品模型製作出來。馬路也代理全 球最大的3D快速原型設備商3D Systems的設備。 有了硬體,配合自行開發的軟體,馬路自許為完整解決方案提供者。
分析台灣的3D列印產業,張昭明說,企業運用此類技術,多半是為了後續開模方便。以手機為例,過去客戶開出新機型,代工廠拿到客戶的設計圖後,開模進行打件,但模具廠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這次的新機如何設計,客戶必須冒著商業機密外洩的風險。再者,代工廠在客戶滿意前,可能得開好幾次模具,一個鋼板模具得花費數百萬元,客戶修改次數愈多,開模次數也高,每重新開一次模,就是多一筆的成本浪費。
如今運用3D列印,代工廠可以在自家廠內修改 多次,直到客戶滿意,再送去模具廠開模生產,而不必每修一次就要開一次模具,達到減低成本、節省時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