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機器人搖籃》三年技轉166件 行動輔具一戰成名 工研院打造「鋼鐵人」 連日廠都想投

機器人搖籃》三年技轉166件 行動輔具一戰成名 工研院打造「鋼鐵人」 連日廠都想投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副所長蔡禎輝認為,台灣在機器人產業的整體能量雖不比日本強,卻也有自己的獨特點。

何佩珊

科技線上

攝影/陳俊銘

903期

2014-04-10 13:10

從工業用的機械手臂,到自己開發掃地機器人,還讓日廠找上門來談合作,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機器人開發基地,台灣知名的自動化大廠盟立、鴻海旗下的賜福科技,都是從這裡技轉出去,他們是工研院的機械所。

「旋轉、夾起、插入,生產線上,數百支機器手臂整齊劃一地重複著相同動作,同時自動載物車載著產品和原料從這頭送到那頭」;另一個鏡頭,「掃地機器人四處巡邏,正在清除客廳的髒汙」;再將畫面轉到醫院,「一名脊髓受傷,下半身癱瘓的病人藉由身障行動輔助機器人(簡稱行動輔具機器人)的幫助,正跨出他傷後的第一步。」三個不同場景,但相同的是,這些機器人都來自工研院,也是台灣最大的機器人研發團隊。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一九八三年啟動第一波機器人開發計畫,目前負責機器人開發的,主要有智慧機器人技術組與智慧系統技術組兩大團隊,總計約有一百四十人。

若沒說,外界可能不知道,目前台灣知名的自動化廠商盟立、鴻海集團旗下的賜福科技,就連已經被研華購併的控制器廠商寶元,創始團隊成員主要都來自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團隊。

更別說是那些工廠內的自動化產品、設備或產線,很多成果也是工研院與廣運、台達電等大廠的合作結晶,光是近三年工研院自動化相關技轉案例即多達一百六十六件,技轉金就達二.二五億元。

其實,機器人不是個新話題,只是早期因應台灣工業化發展需求,工研院資源都投注在產業型機器人,但四年前工研院副院長吳東權提出慈悲科技的理念,促使他們將過去多年來累積的研發能量,轉移到弱勢族群相關應用,無心插柳,短短一年半就開發出行動輔具機器人,並在國際上一戰成名,未來全球逾七百萬名傷友都有機會受惠。

你能想像一個全身癱瘓的病人如何重新站起來嗎?靠的就是行動輔具機器人。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副所長蔡禎輝形容,「這就像人在電梯裡面沒有任何感覺,實際上卻可以移動一樣,這套機器人就是癱瘓者的電梯。」

目前工研院除了已經有掃地機器人突破日本市場,機械與系統研究所經理巫震華說:「我們的行動輔具機器人也是少數能打進日本市場的產品。」就在三月底,日本服務機器人大廠天目時科(tmsuk)已經與工研院簽下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展開行動輔具機器人的臨床研究。


機械手「有感覺」加裝感應器,能感受溫度、壓力


巫震華說,天目時科對行動輔具這類服務型機器人有很大的企圖心,甚至還計畫要在台灣建立機器人製造基地,打造服務型機器人供應鏈,就連未來的客戶和合作醫院,天目時科也都已經找好了。

「它(指天目時科)找我們,主要是看我們的技術滿完整的。」蔡禎輝說,從關鍵零組件到機械系統,再到系統應用,只要透過工研院這一個團隊就可以把產品整合出來,相比之下,「這如果在日本開發絕不只現在這樣的經費,而且對民間公司來說,要整合出這樣的產品也不容易。」

更有趣的是,工研院受歡迎的程度連AIST(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總和研究所)都吃味。蔡禎輝透露,AIST內部人員就曾經問過日本廠商:「為什麼要跑到台灣跟工研院合作,不與我們合作?」

能夠得到日廠賞識,對台灣機器人發展絕對是很大的肯定,畢竟在機器人領域裡,台灣的整體能量還是沒有日本這麼強與成熟,但蔡禎輝也不妄自菲薄,「台灣能做的,絕對有我們的獨特點。」

舉例來說,工研院現在能把冷冰冰的機械手,做到「有感覺」。從外觀看起來,只是一支機械手臂,然而,工研院在機械手內部加上一層與紙一樣薄的感應器後,機械手開始感覺到溫度、壓力等,再與視覺功能搭配整合,就可以做出挑揀等更細膩的動作。

這個感應器,就是機械所和量測中心、電光所等工研院好幾個單位一起開發出來的成果,同時也凸顯未來機器人的競爭核心價值不是硬體,而是在軟體。

不過,他們也沒有因此而滿足,還在研究如何讓行動輔具機器人更輕量化,或是讓清潔機器人不再只是「家用」產品,機器人的想像已經越來越廣大,「以後可以爬到牆壁上、玻璃上也說不定。」蔡禎輝笑說。

儘管短期內工研院多數的資源還是會投注在與台灣產業變化需求相對應的產業型機器人之中,但蔡禎輝很有信心,以長遠來看,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將相對具有爆發力,誰說台灣只會做工業用的機器人?一條能夠為消費者服務的機器人產業鏈,正在台灣成型。

 

輔助機器人

工研院團隊只花一年半的時間就開發出身障行動輔助機器人,成果獲得日廠高度關注。

(攝影/陳俊銘)

 

工研院機械與系統研究所
成立時間:1969年
負責人:張所鋐
主要業務:智慧自動化、智慧電動車、綠色製造等研發
成績:近三年自動化相關技轉數量166件,技轉金額2.25億元

延伸閱讀
輝達、特斯拉點名,2025機器人概念領風騷!3年成長154%、全球產值超過650億…9台廠長線有戲
輝達、特斯拉點名,2025機器人概念領風騷!3年成長154%、全球產值超過650億…9台廠長線有戲

2024-12-31

原見精機》六人團隊起家  獨創機器人皮膚征服日本百年大廠
原見精機》六人團隊起家 獨創機器人皮膚征服日本百年大廠

2024-08-21

機器人照顧人類、協助人類的時代來臨了!黃仁勳:AI的下一波是實體AI 如何教會機器人聽懂人話?
機器人照顧人類、協助人類的時代來臨了!黃仁勳:AI的下一波是實體AI 如何教會機器人聽懂人話?

2024-06-03

RIN年會12國頂尖機構齊聚!工研院大秀機器人協作解決勞動力,經部:讓世界看見台灣創新技術
RIN年會12國頂尖機構齊聚!工研院大秀機器人協作解決勞動力,經部:讓世界看見台灣創新技術

2024-03-27

工研院AI、機器人現身CES  吸引國際大廠關注
工研院AI、機器人現身CES  吸引國際大廠關注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