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NOKIA怎麼救僵硬的Windows Phone?

NOKIA怎麼救僵硬的Windows Phone?

2013-09-09 17:06

Nokia 品牌讓人無比放心。但今天微軟與 Nokia 卻共同宣布將以37.9億歐元,約1,486億台幣將旗下手機部門賣給微軟。另外再付 Nokia 16.5億歐元,約647億台幣,取得大部分 Nokia 專利的授權。總交易額約2,133億台幣。

我家有兩支手機,一台 iPhone 4S,一台 Nokia X3-02(非智慧型)。若要坐捷運、上網、玩遊戲、閱讀,我一定帶 iPhone 4S。但如果世界末日降臨,我要逃難,沿途不知何時才有訊號或電源,那我一定帶 Nokia。

Nokia 品牌讓人無比放心。但今天微軟與 Nokia 卻共同宣布將以37.9億歐元,約1,486億台幣將旗下手機部門賣給微軟。另外再付 Nokia 16.5億歐元,約647億台幣,取得大部分 Nokia 專利的授權。總交易額約2,133億台幣。

與其跟著人云亦云討論這項交易,我想不如一張一張分析微軟自己寫的「購買理由書」。這一份投影片叫「Strategic Rationale」(連結至原檔案),是微軟提供給記者、財務分析、法人等的官方說帖,解釋為何要進行這項交易。

大家觀摩一下2千億台幣交易的說帖,將來若自己要募資、談判、說服老闆或董事會、甚至是說服老婆買相機,可能都會有點幫助。
 
總共只有30張投影片,我會跳過一些技術性的,所以應該(ㄜ)不會寫太長 . . .

交易簡介

在看第一張投影片之前,我們先大概看一下這次交易的內容。想像一下鼎泰豐要收購隔壁的高記小籠包,此時有四個部分要完成:

第一,要收下對方的商標、店面、鍋爐、桌椅、廚師、服務生等(實體財產)。
第二,還要收下對方的食譜、秘方(智慧財產)。
第三,要確保高記不會馬上跑回來告鼎泰豐(互不侵犯條約)。
第四,要繼承高記與食材供應商、電腦系統供應商的合約,以及跟房東的租屋合約等,不然第二天就斷貨、電腦當機或被告了。

微軟買 Nokia 概念相同。微軟花37.9億歐元買到了:
● Nokia 的手機與設備部門:包括一堆人、辦公室、廠房等
● Lumia 與 Asha 品牌:Asha 是在新興國家發展不錯的低階智慧型手機品牌
● 8,500個專利:大部分是設計專利
● Nokia 轉讓60個跟第三方(例如高通、三星)的授權合約給微軟:既然手機部門都賣了,相關的合約也必須跟著走
 
微軟另外花16.5億歐元獲得了:
● 所有 Nokia 發明專利的專利授權10年:換言之,Nokia 不能告微軟。這部份可加價轉成永久授權。
● 一個廣泛的「互不侵犯」(standstill)承諾,5年有效。
 
Nokia 沒賣剩下的是:
● Nokia Siemens Network:以通訊技術為主的部門,例如電信塔台等
● HERE:地圖、圖資部門,類似 Garmin、高德地圖(?)
● Advanced Technologies:用專利收錢的部門,類似高通及 InterDigital 的授權部門
 
大致了解狀況之後,就來看投影片吧!為了閱讀方便圖會比較大。我會穿插自己的註解。再一次,原始的檔案在這,以下不另外註明出處。

微軟的策略理由 — 他們自己說的

第1頁。不太明白為何微軟要選這位女士當封面,是芬蘭人嗎?但文字說明這是微軟的官方說帖。
 


交易主角

第3頁,本次交易的主角們,也是當天記者會的發言人,包括微軟 CEO Steve Ballmer 與 Nokia 前 CEO Stephen Elop。
 


交易摘要

第4頁摘要本次交易的重點。我上面已經摘要過,這裡就不重複了。不過微軟那種僵硬、囉嗦、大公司氣息的 powerpoint 風格已經呼之欲出了。
 


精美圖片

第5頁穿插一個精美的圖片廣告一下。微軟說 Nokia 每年賣超過2億支手機,所以我們買的很值得。
 


四個買 Nokia 的理由

微軟說買 Nokia 有四個原因:可提高手機市佔強化利基聰明併購(有額外效益)、以及良好的執行計畫
簡報心得:我個人不建議投影片用綱要開頭,因為沒人會記得。
 


微軟手機的成長動能

第9頁。為何微軟買 Nokia 能提高手機市佔呢?原來 Windows + Nokia 不但在9個市場有超過10%市佔,還贏了 Blackberry 呢!這真的值得驕傲嗎?
兩點簡報心得:1. 就算成績再差,還是可以拉一個更差的增添自己的光彩。2. 如果市佔差就多談成長。
 


手機仍有發展

第11頁強調手機還有許多成長的機會,包括新興國家、攝影、個人助理、會議等等。這張投影片比較不知所云。
 


微軟的未來在軟體與 PC 之外

第13頁這張「強化利基」的投影片開始出現重點。微軟強調這次交易能提昇微軟的既有優勢,包括提高給企業客戶的價值,增加代工廠的價值,以及強調地圖資訊的重要性。
簡報心得:找出自己的強項,用力的強調。例如地圖資訊跟代工廠列為微軟的利基其實有點勉強,但因為是 Nokia 與微軟的特色,就不妨渲染一下。
 


為何做手機?

第15頁回答投資人將質疑微軟的問題:為何跳進手機硬體業?為何不乾乾淨淨的作軟體、企業服務就好,要跳進這麼「重」的硬體業?微軟的回答分兩段,第一張投影片解釋為何要做手機,第二張投影片解釋為何要做手機硬體。

為何要做手機?因為服務始於硬體,好的硬體才能提供好的服務。此外,微軟整合家庭與企業端有利基(抬出微軟在企業端的優勢)。最後,手機是 PC、平板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簡報心得:這張邏輯相當清楚,只是文字還是囉嗦了點。名知道別人一定會問的問題,最好自己先拿出理由。
 


為何做手機硬體?

接著下一題:那何必自己作硬體呢?何不讓 Nokia、宏達電、三星繼續代工就好?這張投影片應該是台灣代工廠最關心的。

微軟的回答偏防禦性:因為自己做(first party)比較保險;萬一其他家忽然不作,市場上就沒微軟手機了。其次,市佔落後時,用代工是很昂貴的,因為會跟代工廠有溝通上的摩擦(friction)。換句話說,自己作比較快、有效率、保險。

簡報心得:仔細看,會發現微軟很小心的避免「落後」、「消失」這類負面字眼,而是用「目前的市場狀態」、「確保微軟存在」等字代替。
 


希望在規模經濟

從第20頁開始微軟解釋為何這項交易不但正確,而且聰明。首先,微軟認為達到規模(economics)之後會由虧轉盈,因為交易前後的成本大不相同。

交易前:
Nokia 每支手機需付給微軟少於$10美金的權利金
微軟僅提供作業系統支援,其他仰賴 Nokia
微軟與 Nokia 各自分頭行銷,缺乏效率
 
交易後:
每支手機微軟可賺超過$40美金
R&D 整合,更有效率
行銷也整合,更有效
結論是當銷售量超過5千萬支時,經濟規模就會轉負為正。

簡報心得: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交易前後的對照有點避重就輕,怎麼可能現在微軟只有損失,交易完只有獲利?但製造出反差很有說服力。
 


Nokia 的專利很值錢

這項交易聰明的另一個理由是專利的部份。這部份快快看過好了。

微軟首先強調專利有實際的價值,因為一個不小心可能會影響出貨(宏達電躺著中槍),或成本提高10%以上。此外,由於這項交易會取代微軟跟 Nokia 既有的授權協議,因此會抵掉一些成本。(這投影片文字也太多了)
 


Nokia 的授權很划算

其次,由於 Nokia 堪稱手機專利訴訟的無敵王者,因此它轉讓給微軟的專利協議將讓微軟站在很有利的位置。這些協議的對象包括高通、IBM、Motorola 等等。事實上 Motorola 與微軟的訴訟會不會因為這次交易而灰飛湮滅,也相當值得注意。

另一個好消息是微軟原本已經簽的一些協議也將涵蓋新加入的 Lumia 與 Asha 手機,並且沒有額外的成本。這些部分包括三星、蘋果。
 


完善的執行計畫

第26張,也是我介紹的最後一張。微軟很清楚併購很困難,需要專人專職執行,因此強調這次交易有一套完善的執行計畫,例如手機部門會留在芬蘭,行銷團隊不會受影響,而且已經啟動(mobilized)專職交接的執行團隊等。

團隊穩定的重要性,最新最適合的反例恐怕還是宏達電。宏達電繼前一陣子北美主管大逃亡之後,最近內部又有首席設計師挖角風波,可見人才管理的關鍵性。

簡報心得:要說服別人,除了說明交易本身的效益之外,還要證明執行交易的能力
 


結語

2,100億台幣的交易當然有很多可以談的:

● 宏達電是不是也該賣了?賣給誰?
● 從 OS 到硬體的垂直整合是不是大勢?蘋果、微軟、三星走在這條路上。
● 從手機、平板、電腦、到電視的水平整合是不是大勢?蘋果、SONY、三星、小米、Vizio 走在這條路上。
● 微軟罩得住 Nokia 人馬嗎?還是會像 Motorola 變成 Google 集團中的孤兒?
● 2013是否會是行動作業系統大爆發的一年?除了 Windows 之外,Ubuntu、Morzilla、Tinzen OS 都將陸續問世。
● 誰能接班微軟?會來自企業、裝置、作業系統、網路、還是伺服器領域?

但揣測之外,也可以直接閱讀真實的文件,常常有更多收穫。

而談起這座小鎮為何會開啟零垃圾計畫?時間回到二○○三年,上勝町的垃圾焚化爐使用年限已到,加上焚化後所產生的戴奧辛也遭到居民抗議,因此上勝町決定關掉焚化爐,發表「零垃圾宣言」,讓居民落實將垃圾分類成四十五種,目標是「省下一座焚化爐」。

 

垃圾回收率達八一%  年省半座焚化爐使用花費

 

十五年來成績顯著,現在上勝町垃圾回收率高達八一%,不僅是日本的模範村落,更是世界第一。上勝町町長花本靖指出,這些垃圾回收後賣給中間回收商,一年必須支出六百萬日圓,回收所得約兩百萬日圓,也就是「一年必須支出四百萬日圓,但支出費用只是蓋一座焚化爐八百萬日圓的一半。」

 

走進上勝町資源回收站,垃圾被嚴謹有序地分成四十五種,光是紙類就分成報紙、雜誌、壓扁的牛奶盒等七種;寶特瓶的瓶蓋與瓶身必須分開棄置,就連玻璃瓶的顏色都必須分門別類。回收站的一旁,還有告示牌與水龍頭,提醒居民裝過食物的容器,必須清洗乾淨後才能回收。

 

採訪時見到一位主婦牽著小孩,把一大包塑膠袋丟入回收桶,再把一疊紙放入回收站,她說:「只要在家先分類好,就不會覺得麻煩。」日本零垃圾學院執行長坂野晶表示,「在推動上沒遇到什麼困難。」他秀出一張照片指出,「大部分的居民家裡有七、八個垃圾桶,在家先把垃圾分類之後,再拿過來回收。」

 

不僅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的概念也深植小鎮居民心中,還能再使用的二手衣、木材、書籍、保溫杯等,陳列在「kuru-kuru手藝中心」(kuru-kuru日文為「再循環」之意),讓有需要的人前來挑選後帶走。

 

不要的舊衣物在居民的巧手下,化身成為可愛玩偶、布袋與圍巾等,「這些都是村民的巧思手作,我非常喜歡。」一名遠從歐洲來這裡實習的學生,滿心欣喜地說。

 

上勝町

▲點圖放大

 

現場2  垃圾99%可回收  文青回收公司有藝文fu

 

上勝町創下零垃圾奇蹟,但若沒有中間廠商將垃圾拆解成各項元素再整合,仍然無法被有效利用。

 

位於日本群馬縣前橋市,一家廢棄物回收企業NAKADAI,就在循環經濟裡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廚餘之外,所有的事業廢棄物被卡車送往這裡,經過不同的機器處理,被一一拆解成銅、鋁、鋼、鐵、塑料等約五十多種材料。「垃圾被送來這裡,可做到九九%回收,絕不再產生絲毫垃圾。」NAKADAI代表董事中台澄之相當自信地說。

 

中台澄之原本從事金融業,二○一○年接手父親廢鐵處理廠後,一手打造這家文青垃圾回收公司。「我不是垃圾屋,我是要做一家創新的公司。」中台澄之熱血地說,人們一直在生產新事物,卻不管物品廢棄後要如何再利用,不僅不環保,地球資源也會不夠用。

 

中台澄之

NAKADAI代表董事中台澄之(右)接手父親(左)廢鐵處理廠,打造一間資源循環公司。

 

廢鐵壓成「鋼塊」再製  電線抽取銅絲、整合運用

 

走進NAKADAI工廠,聞不到一絲惱人的垃圾臭味,一包包的廢棄物井然有序地包裝好,每一包都用標籤註明來源、名稱,完全打破外界對垃圾處理廠的想像。

 

一大堆從四面八方來的廢鐵,經機器擠壓後成為一個個「鋼塊」;回收來的大批電線被集中在廠房一角,工人一條條地放入機器後,取出裡面的銅絲再利用。而成分複雜的舊電扇、電腦等,工人則拿著螺絲起子一個一個將其拆解,把鋼鐵、塑膠分開來後,再整合賣給企業。

 

工廠的另一頭,還有一間充滿文藝氣息的文創中心,許多文創業者都到此「淘寶」。中台澄之把玩著五顏六色線圈所做成的小狗、磚塊等,旋轉著舊咖啡袋做成的雨傘,「像有些古早味餐廳需要舊腳踏車做裝飾,我們就可以提供,不要再去工廠仿製一輛復古腳踏車,那等於製造新垃圾。」中台澄之有策略地賦予舊物新價值與生命,成為循環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

 

銅絲回收

廢電線經過機器加工,還能抽取出銅絲回收。

 

NAKADAI

地點:群馬縣前橋市

員工:56人

特色:廢棄物99%回收

 

現場3  破銅化身東奧獎牌/現場4  底渣填出競技會場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手機、電腦、家電用品等電子垃圾也逐年增加。根據聯合國「二○一七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一六年全球各地總計產生四四七○萬公噸的電子垃圾。

 

日本東北大學選礦製煉研究所南條教授一九八八年提出「城市採礦」的概念,人們不需要從大自然汲取資源,而是把城市裡的電子廢棄物視為礦產,回收後提煉出有價值的金屬。

 

這個構想被日本運用在即將到來的二○二○年東京奧運上面。日本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進行一項創舉,號召東京民眾拿出家中不要的電器用品,包括廢棄手機、電腦、電扇等,由政府提煉出金屬,共同打造東京奧運五千面獎牌。

 

「有看到政府在地鐵上宣傳,是非常好的概念,不僅可以節省舉辦奧運的支出,還可以幫助東京減少電子垃圾。」居住在千葉縣的橋本佳奈說。

 

JX金屬公司

JX金屬公司將蒐集來的電子垃圾破碎後,提煉成金屬,讓垃圾有效再利用。

 

電子垃圾提煉商機大  41支手機含有一公克黃金

 

不要以為從電子垃圾裡提煉金屬,費工又沒商機,根據聯合國電子廢棄物報告中指出,四十一支手機裡大約含有一公克的黃金,顯然已成為循環經濟中一門顯學。

 

隱身在茨城縣群山之中,以採礦起家的「JX金屬株式會社」,前身是日鑛金屬公司,於一九○五年成立,採礦事業曾遠跨至台灣,至今新北市黃金博物館裡,仍保留日鑛公司的挖礦機。隨著時代變遷,「現在沒有礦可挖,必須轉型為城市裡淘金。」一名員工說。一○年改名為「JX金屬株式會社」,轉攻電子廢棄物從中提煉貴金屬,每年靠著城市採礦,坐擁六百億日圓營收。

 

JX金屬日立事業所長中島光一說,「二○一七年大約回收了十萬公噸的重金屬。」收購地區橫跨日本、台灣、東南亞、歐洲、美洲、拉丁美洲等。電子廢棄物收集破碎後,第一道程序先送進高溫「燒卻爐」,把可燃物如塑膠先燒掉,接著再按照不同金屬特性送進「熔融爐」,提煉出銅、金、銀、鉑等十六種金屬。

 

中島光一表示,從廢棄物提煉金屬,純度當然沒有那麼高,還必須經過機器加工處理,而且排出的廢水、廢氣較為嚴重,但機器都設有集塵機等環保設備,「盡量做到完全沒有公害。」因此周邊也無居民抗議。

 

JX金屬公司

地點:茨城縣日立市

資本額:750億日圓

特色:城市採礦

 

東京灣填海造夢之島  「三明治施工法」更環保

 

廢金屬經提煉後,垃圾也能變黃金;但焚化爐燃燒垃圾後產生的底渣、飛灰,不只乏人問津,若欠缺有效管理,還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日本是垃圾製造大國,但也把廢棄物處理發揮得淋漓盡致。記者來到日本人口最密集的東京都,這裡有二十三個區,總面積二一八七平方公里,焚化爐就達二十一座,一年焚燒出的底渣約四十五.四萬噸。

 

但東京卻從一九六○年代開始,把底渣拿來「填海造地」,目前在東京灣附近,就填出二七六九公頃的土地。這些新土地被開發為港灣設施、工業區、公園、台場購物中心等。

 

像是位於東京灣中央防波堤內側的「夢之島」,就是二○二○年東京奧運馬術、皮艇、帆船、自由車等項目的預定競技會場。東京環境局官員表示,早期填海造地衍生惡臭,垃圾排放的沼氣也容易引起火災,現今採獨特的「三明治施工法」,先鋪一層水泥、一層垃圾、再一層水泥,防止粉塵飛揚,而且在填海造地四周還架起攔護網,防止垃圾飛至海上。

 

原本日本居民對填海造地很反感,但吸引了許多工廠、商業大樓進駐,創造出經濟價值,以致東京灣附近的大田區與江東區居民,還為土地所有權大打領土戰,目前這爭議仍未有結論。可見技術上處理得好,嫌惡土地也可以成為黃金地段。

 

當各國都在頭痛垃圾處理問題時,日本已建立循環型經濟社會,可燃垃圾經焚化後拿來填海造地,或轉化成再生粒料;塑膠、電子垃圾則提煉出具價值物品。這樣環環相扣,讓地球資源物盡其用,垃圾也能延續出新生命。

 

東京灣港區

東京都將焚化爐底渣拿來填海造地,造出新港灣、新公園。圖為東京灣港區。

 

夢之島

地點:東京都江東區

面積:153 公頃

特色:填海造地

 

現場5  日高市「零焚化爐」  再生粒料鋪路當建材

 

位於埼玉縣西南部日高市,人口約五萬六千人,每年製造一萬五千噸可燃燒垃圾,境內卻沒有任何一座焚化爐,到底怎麼辦到的?

 

系統造價二十億日圓  每年處理一萬五千噸垃圾

 

日高市在一九九三年,有鑒於焚化爐會產生戴奧辛,即與區內的太平洋水泥合作,研究出一套循環系統「AK系統」,直接在水泥廠內燒完城市垃圾,焚燒剩下來的底渣,經加工成為環保建材「再生粒料」融入水泥原料裡。

 

垃圾車駛入水泥廠裡,把一包包家庭垃圾投入密閉的接收室,送入垃圾資源轉化窯,轉化窯緩慢轉動,將垃圾破碎、混合,經過三天的好氧發酵,讓有機物完全分解。一般焚化爐溫度約八百至九百度,但這邊的垃圾底渣直接進入一四五○度高溫的水泥窯,燒製成再生粒料,讓底渣不再只能掩埋。一名工作人員形容,「以前爐渣是送去掩埋場,現在是放入水泥裡。」且高溫燃燒後,不會產生戴奧辛。

 

太平洋水泥廠長前川修一表示,這套AK系統造價約二十億日圓,每年處理一萬五千噸垃圾,「幾乎是日高市的垃圾。」再把底渣混入水泥原料,如此每年可生產一四○萬噸水泥。可運用在道路工程,甚至是住家建材,在日本,只要符合工業標準水泥氯離子成分控制在350ppm以內,即符合法規要求。

 

太平洋水泥廠剛開始焚燒垃圾時,也有遇到居民抗議,但水泥公司充分讓居民理解水泥廠不是在汙染環境,反而解決垃圾問題,並對環境有所貢獻。現在日高市「市內不用任何一座焚化爐」的技術,成為城市宣導的招牌,更吸引世界各國的人前來參觀考察。

 

太平洋水泥公司

太平洋水泥公司替日高市居民燒垃圾,轉化為再生粒料混入水泥建材內。

 

太平洋水泥

地點:埼玉縣日高市

員工:1746人


垃圾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上半年ETF績效出爐!22檔跑贏大盤、高股息幾乎全軍覆沒...00878、0056擠不進前三,僅這檔勉強擦邊
上半年ETF績效出爐!22檔跑贏大盤、高股息幾乎全軍覆沒...00878、0056擠不進前三,僅這檔勉強擦邊

2024-06-22

鴻海劉揚偉預告日本好消息?「在這一兩個月就會宣布」 他證實有接觸日產、本田及雷諾 惟強調「買股權不是目的」
鴻海劉揚偉預告日本好消息?「在這一兩個月就會宣布」 他證實有接觸日產、本田及雷諾 惟強調「買股權不是目的」

2025-02-12

郭台銘未名列鴻海新任董事名單!蔣尚義、前台大副校長張慶瑞獲提名
郭台銘未名列鴻海新任董事名單!蔣尚義、前台大副校長張慶瑞獲提名

2025-03-14

傳日本三菱汽車找鴻海生產電動車!預定本月底正式宣布,「鴻海牌」EV要在日本起飛了嗎?
傳日本三菱汽車找鴻海生產電動車!預定本月底正式宣布,「鴻海牌」EV要在日本起飛了嗎?

2025-03-20

鴻海真有機會取代本田,成為日產救世主?為何日本政府可能是最大障礙,甚至連美國都可能參一腳?
鴻海真有機會取代本田,成為日產救世主?為何日本政府可能是最大障礙,甚至連美國都可能參一腳?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