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大江生醫做對了每一件事:在市場未成形就搶先卡位,早期投入的研發動能帶給它無限機會,也給投資人無限想像。但時間倒轉十四年,大江的決定,絕對讓人跌破眼鏡……。
機能產品界的隱形王者
這個隱形的冠軍叫作大江生醫。在台灣的機能飲品、保養品到直銷產品,有超過三分之一是這家公司生產;台灣每年進口的膠原蛋白,要被它消耗掉四分之三。從統一、黑松到味丹,全都是它的客戶;花太郎的茶花綠茶,陳妍希代言的蜂王膠原飲,都是大江生醫的產品。而且,台灣市場只占大江營收的二○%。
大江生醫的董事長楊武男,靦腆地坐在大江新裝潢好的會議室裡,他身後的展示櫃裡,有大江生產的上百種保健產品,包括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還有歐洲等地的品牌,都是大江的版圖。
這不意外,因為,楊武男看的從來不是台灣而已,他的目標是世界第一。今年七十歲的他,在跨入生技產業前,在全世界跑了大半輩子的業務,與生醫產業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現在,有人說他是「機能飲品界的張忠謀」,因為他專門幫國際一線大廠代工設計(ODM)各種保健食品,從飲品、面膜到膠囊全都包。
「我們投入時真的是一片空白……但總要冒險嘛。」一九八○年,楊武男剛從新光紡織的國貿業務部跳出來,自己成立國際貿易公司,也就是大江的前身,專門出口紡織與建材。一九九九年,大江的貿易遇到瓶頸,他開始想轉型。
「那時候,很多人都跳電子業,但是那時已經成熟了。所以就要找一個不明朗的行業。」因為業務關係,楊武男常跑日本,「那裡的保健食品產業,相對比較成熟,而在台灣預防醫學還沒人聽過。我們覺得可以從這邊發展。」他說。
這個決定,卻讓大江連續虧損長達八年。
大江轉型生技後,第一支產品是增加免疫力的膠囊「安克留」。「創業嘛,一開始就想自己賣品牌。但是卻沒考慮到沒市場、沒經驗、沒技術。」楊武男說。
「我們也抱著非常美好的幻想,就自己跑醫院、去向醫生推銷。」大江生醫副總廖偉傑描述當時的慘狀:「在相關雜誌登廣告一個月要七萬元,但是我們一個月都賣不到七萬元!」
楊武男很快地發現自己不擅長通路與行銷,但他仍相信生機食品的市場會起來。「當時電子廠有很多都是ODM,但是生技產業沒有;所以我們就轉換路線,要來幫客戶做研發、做設計。」他說。二○○一年,大江捨棄掉品牌,正式邁向代工設計的路。
廖偉傑解釋,當時食品業者還不了解保健食品,而大藥廠又覺得這塊產業技術需求太低,「一邊是不懂、另一邊是不屑,所以剛好這塊是真空的。」從日本市場預測需求,又看到供給短缺,楊武男決心要走ODM,從香港的客戶開始接訂單。
「這真的沒有奇蹟,都是一步步慢慢累積。」楊武男說。「我們投入ODM也是辛苦了五、六年,六年後才改善。」終於,他撐到了。
○八年金融海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都是大風浪,但那年反而是台灣保健食品的成長年。「○八年市場反轉,但是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絲毫不減,大家也比較能接受預防性保健了,所以整個規模反而是成長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淑芳分析。
不只是台灣,香港的需求也好不容易起來,而在海嘯中楊武男因為沒有財務槓桿,穩健的財務反而能夠向銀行貸款,先後在五股與屏東擴廠。大江的業績,就在危機中一飛沖天。
專注研發 瞄準中國市場
現在,大江共有七個產品中心,四座實驗室。大江的產品需要驗過七種微生物、三種防腐劑、九種重金屬、八十項農藥殘毒等百餘項檢測才能出廠。而楊武男更把重心放在研發,一年要研究超過五、六百種商品品項。
「我們開發了一大堆東西,例如青花菜、香蕉皮、花生膜的萃取,這些東西哪一天會成功,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廖偉傑說。「但是,你就是得做。」
如今大江有一半的營收來自中國,也在上海開設新廠,預計明年上線;屆時機能飲品的產能將達到每個月一千萬瓶以上,是現在的二倍,楊武男也希望這樣的產能,可以有更多談判籌碼。
「過去我們的小客戶很多,就是像一個軍火商,不管客人拿去怎麼賣。」廖偉傑說得保守,但他指的就是許多電視上成效誇張的保健食品。「不過,現在我們已與國際品牌等客戶談訂單,我們也在挑,會慢慢把這種客戶剔掉。」顯然,大江正在第二階段的轉型。此外,大江也已通過上櫃審議,預定將在九月掛牌上櫃,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四.五六元,今年第一季一.二一元。
雖然是家半甲子的老公司,但大江現在的員工平均年齡才三十歲,大部分都是生技碩士,被業界稱作「童子軍」。而老董事長也固定每周與年輕人吃午飯,交換意見:「與年輕人交流,讓我也變年輕了!」楊武男說。雖然白髮,但他就像大江:心,是年輕的。
楊武男
出生:1944年
現職:大江生醫董事長暨創辦人
經歷:新光紡織國際貿易業務、大江興業董事長
學歷:台大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