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事,就是成為臃腫龐大的公司,以為自己隨便弄點什麼東西消費者就會買單。」
「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事,就是成為臃腫龐大的公司,以為自己隨便弄點什麼東西消費者就會買單。」
這句話出自「世界上最富創意的CEO」之口,他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田徑明星,是世界級的馬拉松運動員,他的休閒活動是畫產品草圖,他會收集街頭藝術家的作品,但這並非出於個人興趣,而是為了了解一線的文化發展趨勢;他是Nike的CEO:Mark Parker。
Mark Parker是耀眼的存在,但他卻保持著虛心和謙恭。與絕大多數跨國巨頭的CEO不同,Mark Parker注重聆聽和反饋。他用自己的經營理念和人生哲學,帶領著Nike在快速變革的社會環境下保持領先。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雜誌之一《FastCompany》,稱他為「世界上最富創意的CEO」,而他的理念對於同處於快速變革時代的我們,十分具備借鑒意義。
快速變革的時代就是發展的契機
「節奏越來越快,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速度可快可慢的時代,這是一個高速運轉的世界。全世界被數字連接在一起,什麼都在改變。」Parker 認為,這種市場環境,恰恰符合 Nike公司的長期文化,他說:
「我們的管理模式不是從教科書上搬來的,而是非常直觀地,從體育文化中誕生。我們永遠都在尋找提升的渠道。如何適應快速變革的時代,專注開發公司的潛能?答案只有一個:真真正正地去熱愛它。世界的發展永遠不會慢下來,你得樂觀地看待這個事實。」
Parker表示,人們把總快速變革視作挑戰、阻攔和障礙,但在Nike眼中這就是機遇,主動出擊。
不斷質疑公式,才能找到創新
Parker不認為公司太大會限制它的適應性和靈活程度,以Nike來說,它世界級的大公司,有豐富的資源;他們依照不同的消費者文化,將業務拆分成多個子集,挖掘深入各自的文化,成為各個領域舉足輕重的品牌。
的確很多時候公司規模太大會成為發展的阻礙,但Parker也說,取得一定的規模和成功會讓你以為,之前遵循的行為準則是成功的原因,是需要用制度固化下來的;不過,這樣就完了:
「你得不斷質疑曾經的真理。如果我們說,好的,我們找到了設計和製造鞋子的標準公式,這必然是短視的。」
正是對經典的質疑,才讓Nike推出了以編織工藝為基礎的FlyKnit技術,推翻傳統布料拼接的製鞋理念;Parker說:「創意在於挑戰固有的典範。製鞋的方法已經存在了數百年,我們把它推翻了。」
固守成規是人類的天性,Parker承認多數人都不喜歡改變,但他也說:「我的工作,我們團隊的工作,就在於把思路打開」,在FlyKnit技術的研發中,他全程參與,因為他看到那有潛力,只要可以改變整套遊戲規則,他就要不停地鼓勵,而那就是動力的來源。
企業管理結構必須雙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
Parker認為,傳統自上而下的管理結構已經太古老了,而真正應該採用的方法,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有時候,愈想要快速推動一個項目,就需要從上往下;但Parker也舉例,他有時候會在員工的桌子上看到一些稀奇的東西,這有可能就激發他一個新的想法。
重點是,人們需要對來自公司不同方面的想法都保持開放態度,許多機遇都發源於夥伴和同事。在數位化的時代,這種訊息很多,人們需要把自己放在這些訊息之中。
不論是CEO或者其他員工,都應該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Parker回憶到,年初公司的研發部門提出了350項新想法,他意識到這個數字太高了,便親身參與項目挑選,他並沒有直接否定或肯定哪個項目,而是與研發部門一起制訂了一套評分標準。 他們問自己究竟想完成什麼?這個計劃可以得幾分?最終,350個新想法被縮減到50個;這聽起來有點官僚化,但是規章制度和官僚化是大不一樣的。
沒人能夠預測哪些想法會成功,Parker 當時問了研發部門許多問題,讓他們能夠有所思考;他並不會說「做這個,做那個」,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角色,不是管頭管腳的經理人。
在 Parker 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親經常會讓他自己做決定,父親總問他:「你怎麼想呢?」,他便回答:「我是怎樣怎樣想的」,父親會回應他:「聽起來是個好主意」。一段時間後,Parker就開始自己做決定,不需要求助於父親;因此他用自己這樣的成長經驗,期許Nike:「希望我的員工都足夠強大,自己知道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