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瀏覽器先驅、網景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ssen 去年八月時曾投書 WSJ,說:「軟體正在吞食世界。」
網路瀏覽器先驅、網景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ssen 去年八月時曾投書 WSJ,說:「軟體正在吞食世界。」過去 Thomas Friedman 曾在其知名的著作《世界是平的》討論世界「變平」的幾個驅動力,其中之一就是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時網際網路變得普及、頻寬越來越大(所以我們才能輕鬆上傳高畫質圖片與影片)…… 而這也是為何網路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原因之一,不過我們知道,偏向軟體、網路服務的新創公司佔了這一波創業潮的絕大多數。
直到最近,情況有所轉變,似乎潮流的鐘擺並沒有固定下來,仍舊在軟體與硬體間擺盪。矽谷創新育成教父 Paul Graham 更是直言:硬體復興時期來了。
我們曾經多次提到的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與開發硬體有關的計畫屢屢打破募資記錄。例如其中一個採用電子紙技術開發出來的手錶「Pebble」,便創下超過一千萬美金的募資金額。而上個月台灣也出現了「ch+u:超電能飛行腕錶」這樣短短幾天內即募資超過 100 萬台幣的計畫。
Paul Graham 前幾天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 The Hardware Renaissance 〉1,他說他發現最近新創公司中專注在硬體設備領域的數量變多了,以他自己創辦的新創公司育成機構 Y Combinator 為例,上一波的育成計畫 84 家新創公司中,有七家是製造硬體的。而且整體來說這七家公司的表現比起其他公司來說更加突出。(其實八月 Y Combinator 舉辦的 Demo Day,受到矚目的公司有一家就是為 iPad 打造可自由移動的支架「Double Robotics」)(影片連結)
他認為,由於硬體開發在群眾募資平台上的好表現、平板電腦的普及、無線技術發達、Arduinos(一種開放電子硬體製作平台)、價格快速下降的3D成型機、更容易上手的 CNC 設備等原因,正在驅動著這樣的一股熱潮。顧問公司 Wohler 估計,3D 成型機的產業正以每年 26.2% 的速度在成長2,經濟學人更是將3D成型機的發展視為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
其實,最近一個在 Kickstarter 上火紅的計畫「FORM 1」正是與 3D 成型機有關3。他們直接在專案名稱上寫著:
none
FORM 1: An affordable, professional 3D printer by Formlabs
由 Formlabs 打造的 FORM 1:一台價格實惠的專業 3D 成型機。
▲ FORM 1 在 Kickstarter 上的介紹影片
然而 Paul Graham 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那些專注於硬體開發的新創公司往往會面臨投資人的質疑:
none
Investors have a deep-seated bias against hardware. But investors' opinions are a trailing indicator. The best founders are better at seeing the future than the best investors, because the best founders are making it.
投資人對硬體開發有很深的成見。但是他們的意見往往是比較落後的指標。最優秀的創業家同時也比投資人更能預見未來,因為最優秀的創業家正在做的事就是開創未來。
我們不認為將來必定是硬體開發當道,或是由軟體吞食世界。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取得工具、技術的代價降低,使用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生態系統將越來越完整,最終走向普及之路。Paul Graham 所稱的「硬體文藝復興時期」,正是因為所有條件都已經具備,水到渠成後引發的浪潮。而他這番言論或許能為台灣的創業家們帶來一些啟示。
說到潮流,當今市值在全球數一數二的那間公司,倒底是做硬體還是軟體的?
1.The Hardware Renaissance ↩
2.Will 3-D printing launch a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
3.FORM 1: An affordable, professional 3D printer by Formlabs — Kickst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