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季GDP成長率低於預期,信評機構調降人民幣信用評級,令市場擔心中國內需是否降溫,甚至有危機風險。中國經濟能否順利過渡轉型?高盛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認為,未來必須觀察兩大變數。
中國債務占比相對低 風險仍屬可控制
在調整(工業)產能過剩方面,整體產能是過剩的,落後產能也要盡快淘汰,但淘汰之後,還要增加新產能,來置換過去高耗能的落後技術,這樣有減有增,最終才能避免對投資造成過大的下降壓力。
最近中國政府更關注的問題是防範地方債務、信貸的潛藏風險。先前銀監會也出台一些政策,就是要規範影子銀行以及一些理財產品的問題。四月十日信評機構惠譽調降人民幣的債信評級,穆迪也降低中國的主權信用平等,我相信他們主要的依據,是看到最近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快速上升的現象。
惠譽的研究指出,○八年中國社會總體債務占GDP比重為一二五%,但去年已上升至二○○%。
然而,這並不代表中國的債務問題會馬上面臨崩潰。首先,無論是政府或是整個社會,和許多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相比,中國整體的債務比率仍舊較低。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加總起來,占GDP不到五成,有些國家是一○○%,甚至二○○%;整個社會的債務,中國現在占GDP二○○%,這個指標在西方國家是三○○%到四○○%。
A股兩大變數:全球經濟、何時重啟IPO
過去二十年,中國處於「中國製造」的發展模式,接下來二十年,中國將進入「為中國製造」的經濟發展模式,「From Made in China to Made for China」,這是我們近期研究的重要結論。
像航運、貨櫃產業,在資本市場上沒有得到較高的評價,已經讓位於「Made for China」,中國人買得多的東西,在資本市場得到較大認可。比如說,很多老百姓跑到海外採購奢侈品,而中國進入老年化時期,大家對醫療保健更重視,對產品需求就會更大。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五條下一階段工作重點中,有一條就是提出逐步消除群眾對養老、醫療的後顧之憂,也可看出中國政府對醫療問題的重視。在當前最緊急的任務是控制、防範禽流感,但消除養老、醫療問題將會是長期任務。
權衡內外因素,我們覺得未來中國股市不確定性很大。首先是外部經濟環境的變數,美國第一季經濟增速雖快,以我們的估算,GDP成長約二.六%,但自第二季開始,政府自動減支的影響將會逐漸顯現,進入四月以後,消費者信心等景氣領先指標都已走弱。
歐洲也是如此,德國的最新數據表明,連歐元區最強勁的經濟體都出現走弱跡象,這些潛在變數勢必會對中國的出口帶來一定影響。
在中國本身,製造業的投資還在下滑,是房地產與基礎建設兩大類投資,支撐住了總投資成長。接下來,房地產投資會不會因為新出台的房地產政策有所下降,不確定性較大。
此外,中國是否重新開放新股IPO(首次公開發行)也相當關鍵。前一段時期,市場上沒有IPO,但除了人民幣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台灣QFII,還開放香港、澳門和台灣居民可投資A股,市場的需求增加許多,供應卻沒增加。因此這(A股重啟IPO)也是一大不確定性。
"歐美經濟出現走弱跡象,可能影響中國出口成長,當局重新開放IPO則是左右股市的關鍵,這兩大不確定性,將是中國市場變化的主因。"
哈繼銘
出生:1962年
現職: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
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
經歷: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學歷: 美國堪薩斯大學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