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告贏三星後,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影響力會愈來愈大。但,最終決戰點或許是在雲端,而不是在店頭的櫥窗裡。
蘋果在美國對三星提出侵權一案,日前已被美國法院判決勝訴。但在判決前,有些人認為,美國陪審團不可能挺外國公司,而不挺自己人,這麼說好像也沒錯。而在美國法院裁決前一天,韓國法院對類似的案子選擇挺三星。
從許多方面來看,三星Galaxy的外表像iPhone,作業介面也像iPhone。若是如此,蘋果耗費巨資研發iPhone,而三星卻只做幾個簡單的調整,便直接拿來與蘋果對幹,那麼這場仗對蘋果來說也太不公平了。
過去三星接受韓國政府各種形式的協助,例如,官股銀行的政策性優惠貸款、弱勢韓元及貿易保護政策,以強化其出口競爭力等。
這些事美國或許管不著,但三星若想把產品賣到美國市場,那就得照著美國的遊戲規則來玩;就算美國陪審團較挺蘋果,三星也得遵守美國法院的裁決。
在全球科技鏈中,三星的人緣並不好。三星DRAM激進的定價策略,常常在產業低潮時,再猛力摜壓價格,逼迫競爭對手出局,或至少擴大其損失。
當台日韓面板廠遭到反壟斷調查時,三星為了保命而搖身化為汙點證人。三星為蘋果和高通(Qualcomm)晶片代工,卻同時扮演這兩家大廠的最大競爭者、客戶和供應商。因而對三星的侵權疑慮,便顯得合理之至。
先前的合作模式,讓三星取得全球關鍵產品和市場的主導權,但同時也讓三星孤立。製造競爭者是一回事,但培養無情背叛的密切合作夥伴,總有一天要付出代價。
蘋果對三星的侵權提告,事實上,蘋果告的是Android,而不是三星本身;如果三星不想再涉入侵犯專利疑雲,大概只能與微軟合作。但微軟已經找上諾基亞當合作夥伴,再加上過去大廠與三星合作的種種事例,微軟應該不太會棄諾基亞而就三星吧!
蘋果控告谷歌並沒有意義,因為谷歌並沒有直接來自Android的營收。因此,其他主要手機品牌一定也在思考,如果他們選擇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恐怕最終也躲不過蘋果的控告,或許微軟會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當然,長期而言,所有的手機都可能成為智慧型手機,基本上都搭配觸控面板,功能性也大同小異;就像過去的手機發展歷史一樣。手機的雲端服務,將會是未來的差異所在。
在蘋果贏得訴訟後,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影響力會愈來愈大,但在蘋果通吃市場之前,其他手機廠商可能會加速旗下手機發展的腳步。但是,智慧型手機的最終決戰點或許是在雲端,而不是在店頭的櫥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