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成功,讓大型科技公司爭相模仿其垂直整合體系。谷歌買下摩托羅拉的行動事業部Motorola Mobility,打算生產智慧型手機和電視機上盒;亞馬遜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則將電子商務與硬體做連結。
科技業競相進行垂直整合,或許是個美麗的錯誤。過去大型集團股在分割過頭後,現在又開始進行整併,但因為管理、評價困難,華爾街的大型集團股通常處於折價狀態。這些正在擴充的科技公司,能否由前一波的集團化風潮中學到教訓?
目前看來,行動運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還沒有被商品化(commoditized),大多數垂直整合的廠商還能受惠。一旦產品差異化減少,就可能朝向專業化分工,也就是供應鏈中的每家廠商各司其職;PC和半導體產業也曾經走過垂直整合的道路,但後來供應鏈又回到專業化分工的運作模式。
谷歌併下摩托行動,企圖創造軟硬體的關鍵連結,以複製蘋果的成功。但是蘋果累積了超過三十年由上至下的軟硬體整合經驗,該過程也需要高度集中化,這對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都很陌生,達成難度也很高。
蘋果產品的成功關鍵在於,擁有核心智慧財產權,包含系統設計、半導體、電池化學和軟體;讓對手最羨慕的是,蘋果完全掌控了產品的運作系統;蘋果不僅可控管產品發展,還透過應用程式、音樂和書籍等內容來掌握行銷策略。
不過,科技公司若急於推動垂直整合,將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比方,谷歌軟硬通吃,可能會減緩Andriod的進展。再者,當產品走上商品化時,廠商就要和垂直整合說掰掰了。一旦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步入商品化,現在積極進行垂直整合的廠商就要頭痛了。
雲端日益普及,未來大量數位內容下載更容易、價格更低廉、速度更快捷時,我們將傾向透過網路串流來聽音樂、閱讀或觀賞影片,而不會購買這些影音產品並儲存在行動裝置裡。這也是亞馬遜Kindle Fire想要達到的目標。
未來某一天,蘋果垂直整合模式或許會成為企業經營的負擔;儘管它在賈伯斯堅強的意志力下,創造出如此非凡的成就。
看到這股垂直整合潮流,台灣廠商可別亂了分寸。當我們著迷於當下流行的管理顯學時,往往會對新機會視而不見。除非我們能從其中嗅出新商機,並落實成為新產品或新品牌,屆時便有必要考慮更進一步的整合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