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目前在中國的擴張策略很簡單:與地方政府合作!從一座座工廠,到大小城市3C通路,郭台銘旗下每一位總經理都要懂得與政府合作的藝術。
七月初,「台北秋葉原」動土後,所有人都睜大眼睛,盯著鴻海在3C通路的布局!不過,雖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台北喊話信心滿滿,但在中國力推的萬馬奔騰計畫,卻沒有太大進展。
前年「萬馬奔騰」計畫曝光,鴻海在五年內,投資一百億元人民幣,號召萬名員工返鄉創業,在全中國開出一萬家3C小賣店!據富士康集團通路事業群(NCIH)的說法,目前已開出上百家萬馬分店,今年底希望能上看一千家。
與地方政府溝通 助員工開店
但希望通路事業成為「第七艦隊」的郭台銘,如今非常不滿意這個數字,正重新制訂展店策略!這造成通路事業群的角色即將轉變,轉變為「中央廚房」角色。
所謂中央廚房,指的是通路事業群不再負責實際的展店,郭台銘將把萬馬奔騰開店的權力與責任,由鴻海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手中,下放鴻海旗下的十五位總經理、中國各地的事業群來執行。
簡單的說,萬馬奔騰將由原本通路事業群的中央集權,轉為各地諸侯負責的地方分權、分責。
通路事業群將變成類似總管理處的虛單位,鴻海旗下各事業群總經理則必須去與工廠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協調,請政府幫忙有意想創業的鴻海員工開店。
比如說,資訊系統整合與服務產品事業群(eCMMSG)總經理簡宜彬深耕湖北,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CCPBG)總經理戴正吳是山東之霸,透過他們在地方上關係,快速擴張萬馬開店規模。
但值得注意的,簡宜彬、戴正吳這些身經百戰的總經理,他們究竟會不會做?想不想做?
「他們都是被逼的!」一位台灣3C通路總經理觀察說。
畢竟惠普、戴爾、新力、思科的一筆大訂單,就是數十億、上百億元新台幣,但萬馬小店賣一個滑鼠、一支手機,能夠賺多少?做慣製造業,轉做服務業,他們的身段、思惟,是天與地的差別。
另外,這些已經上手的資深員工,想要到萬馬來創業,必須先向原來單位提出申請。對於原單位的主管來說,如果好手都流失了,必然會增加麻煩,甚至會降低生產良率!所以他們常會好說歹說,叫手底下員工不要去當白老鼠,至少原單位的工作比較穩定。
但在大老闆郭台銘一聲令下,各個事業群總經理必須與地方政府談得更深,並且讓這些地方官員協助鴻海員工懂得開店。
要訓練一個通路人才,並不是一、兩天可以達到的。以庫存來說,一個店面要準備多少支手機、多少台印表機、多少部電腦,都隨著採購季節、商圈人潮、整體市場景氣狀況而轉變,沒辦法一時透過教科書教會。
尤其通路最重視的,就是「location」──地點!舉例來說,一條街上可能有陽面、陰面,陽面熱鬧,陰面少有人跡,對於這些剛剛走出工廠的員工與不熟悉通路事業的各事業群總經理來說,還有許多學分要補修。
與麥德隆合作關係恐生變
鴻海旗下的賽博數碼廣場在中國發展已有十多年,如今取得土地價錢與當初是天差地別。賽博採取NOVA的大房東方式,再廣招3C小賣店進駐,只要整棟商城拿地的成本越低,而租給小房客的價格越高,賽博的獲利空間越大。
鴻海為中國地方政府解決就業問題,也增加國內生產毛額(GDP)數字,這時長遠建起的深厚人脈,在拿地上就發揮優勢。未來賽博的展店計畫,就會順著一條條政府關係,在各城市的精華地段,建起一座座大商城。
雖然郭台銘說了千百次,鴻海不做房地產,但如果預先知道賽博在某一城市拿地,即將開設蘋果專賣店,帶動整個商圈人氣大成長,那麼先進場買幾棟房子,肯定投資報酬率會高得驚人。
萬馬奔騰策略改弦更張,是因郭台銘的中國通路夢不如想像中順遂。鴻海與德國麥德隆(Metro)集團合資成立的萬得城,首任中國區總經理湯旺濤最近離職。
這是震撼中國通路行業的大消息!畢竟在美國巨頭百思買(Bestbuy)今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後,歐洲首大的麥德隆,也被業內人士認為「要走上百思買的老路」。
去年底以來,萬得城已經在上海開了三家店,展店速度不算慢。但與百思買面對的困境一樣,中國消費者把萬得城當作「體驗中心」,每個人都是只玩不買。
畢竟相較於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網站,萬得城等實體通路,可說是毫無價格優勢!水土不服的窘境,直接導致了德籍總經理湯旺濤的離職。
郭台銘公開說了好幾次,要從「製造的鴻海」轉型「科技的鴻海」,並走向「通路的鴻海」,在中國從世界工廠成為世界市場的前提下,鴻海絕不會在通路上缺席,萬得城與萬馬奔騰都是重要棋子。
鴻海僅占萬得城二五%的股權,在德方強勢主導下,鴻海不僅無法學到歐洲一流的通路管理經驗,如果麥德隆將來決定認賠殺出,恐怕會是郭台銘在通路上的大挫敗,眼下郭台銘只能抓緊萬馬奔騰的開店速度。
鴻海集團旗下的萬馬奔騰與萬得城,展店狀況都不如郭台銘預期。(圖/Top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