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導航軟體起家的研勤,靠著推出自有品牌導航機,和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快速崛起,未來更持續耕耘中國市場。儘管有競爭者林立的考驗,研勤未來五年仍可望靠著整合能力,維持成長局面。
二○一○年,智慧型手機出貨二.七億支,到了二○一一年,可望成長至四.四億支,年增長率逼近四成,是少數消費力道持續攀升的電子產品。當各界忙著拆解硬體結構,逐項分析生產零組件供應商,國內還有一家提供智慧型手機導航應用軟體的公司,也受惠這股大趨勢。此刻,它正準備躍上資本市場舞台。
整合上游資訊商 在台崛起
這是研勤科技早期的主要產品,是車用導航軟體,在台灣、新加坡、泰國、香港等東南亞地區,都是市場要角;然後在○八年底,選擇推出自有品牌的導航機搶市。但對研勤而言,最可觀的成長機會,反而來自近年才崛起的智慧型手機。
「光是一○年前三季,來自iPhone(網路商店軟體下載)的淨利就有一六○○萬元!」研勤科技董事長簡良益說。一六○○萬元,只是手機大廠宏達電獲利的零頭數字,但對資本額還不到二億元的研勤來說,已接近前三季稅後淨利的一半;而產品搭上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列車,讓一○年前三季研勤的營業利益率達到八.六%,比上櫃資訊服務業的全體平均值,整整高出二%。
「在台灣,用戶下載一次不到十美元。絕對金額很小,但對我們來說,成本差不多是零。」簡良益一語道破研勤提升獲利的祕訣,就是先將地圖資訊規畫到最完善的地步,然後透過iPhone手機的付費平台,讓用戶持續下載。這種「只須複製,沒有成本」的模式,讓研勤業績得以快速成長。「一一年開始,Android(Google開發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的付費平台也將逐漸成形,這是我們另一個大機會。」簡良益頗有自信地說。
然而,導航機以及手機導航軟體市場,早就是TomTom、Garmin等多家業界巨人角力的戰場。屬於「小個子」的研勤,憑什麼殺出「紅海」,還認定自己的產品「規畫最完善」?
「做地圖,交互運用資料庫很重要,我們做到最後,乾脆把圖資公司也整合進來。」原來在推出自有品牌導航機前,研勤先購併提供國內電子地圖的崧圖資訊,將最重要的資訊供應商納為己用。崧圖成為「自己人」後,不僅降低研勤取得資訊的成本,也提高地圖更新速度和精準度。
「現在每個月十日左右,更新資訊就可以上線了。」簡良益說,「其他產品是每季,甚至每半年才更新一次,你說誰比較占優勢?」他強調,資訊商與用戶互動越頻繁,使用者的忠誠度自然越高,這一點,正是研勤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除了切入智慧型手機,研勤還是唯一從軟體跨入硬體的公司。」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劉芳欣觀察,整合晶片等硬體配備能力較佳,是研勤主要利基。
回顧○八年十二月,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台灣進、出口總值創下歷年來最大衰退,市況低迷至極。研勤看準過度競爭的業界,很可能因市場不景氣暫時休兵,在完成軟、硬體零件整合的前提下,決定逆向操作,從軟體提供者搖身一變,推出自有品牌的導航機。研勤評估,只要嚴格把關庫存及生產成本,勢必能在導航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危機入市的行動,果然讓研勤乘機崛起,緊跟在Garmin和神達之後,排行第三的,就是進入市場僅二年的研勤。
研勤從軟體跨入硬體,整合晶片等硬體配備能力強,成為研勤主要利基。
積極布局中國 做出差異化
此外,對岸每年上千萬輛汽車的銷售市場,也是研勤摩拳擦掌,積極準備攫取的目標。公司全額轉投資的上海研亞,就是專門對汽車廠及智慧型手機廠搭售導航軟體。目前除了打入東南汽車供應鏈,比亞迪汽車也在研勤洽談合作之列。簡良益強調,上海研亞除了在成立初期,因為投入建置費用而出現虧損外,○九年已挹注公司一二○○萬元獲利;到了一○年上半,上海研亞獲利更達到八百多萬元,未來成長動能將相當可觀。
「中國是全球PND(導航機)銷量唯一持續成長的市場,研勤確實有機會。」劉芳欣說。但她也提醒,仿冒產品猖獗、競爭者林立,都是研勤即將面對的嚴厲挑戰。「導航機從來都是地頭蛇的勢力範圍,尤其地圖是敏感的戰略資料,當地業者多半具有官方扶植的色彩。」簡良益則說,目前由於地圖資訊取得不易,研勤在中國仍採每年付費使用圖資方式,但為了與當地業者區隔,研勤接下來一定會做出產品差異化。
創業近十年的研勤科技,最初的九位原始股東,至今都沒人退股。對科技業來說,是比較少見的事。董事長簡良益說:「未來三至五年,將是研勤的高成長期。」這股難得的向心力,或許正來自對研勤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