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重大的兩件購併案,在一周內同時發生了!台積電準備入股中芯,群創合併奇美,張忠謀與郭台銘在這兩案中,前者企圖「挾中芯以令中國半導體產業」,後者則以「聯中制韓」的戰略進逼三星與LGD,一場全球高科技謀略較勁,正暗潮洶湧地展開……。
如果說,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後所擘畫的「隆中策」,成為日後蜀國能與魏、吳分庭抗禮的最高戰略指導藍圖;那麼,把過去一周以來台積電與鴻海發動的兩件購併案,形容為將引起未來十年全球電子版圖板塊挪移的「隆中策」,也頗為貼切。
台積電很強很霸,但是這位半導體獨強的巨人,長久以來因為兩岸政策的桎梏,在中國晶圓代工市場的地位卻備受限制,令「晶圓教父」張忠謀抱憾不已。
鴻海與台積電一樣,在全球EMS(電子專業代工)市場上兵來將擋,稱霸天下。不過,卻在獨霸全球EMS市場後,意圖轉進筆記型電腦代工市場時,遭遇到「反鴻海聯盟」的頑強抵抗。
給中芯留活路 等於為台積電西進鋪上坦途
兩位台灣科技產業上、下游最傑出的人物── 張忠謀與郭台銘,原本已屆退休的老帥,在強烈鬥志驅使下,從退居幕後再重披戰袍。兩位老帥不約而同在同一個星期內「出手」,不僅讓台灣電子產業出了一口悶氣,更讓對手「坐立難安」,其所展現的謀略縱深令人拍案。
先看台積電與中芯的專利侵權官司和解。孫子兵法有一招「圍師必闕」戰略,以白話文來說,就是當我軍已經團團把敵人包圍住時,要留一條活路給敵人逃跑,切忌趕盡殺絕,以免敵人負嵎死戰,反造成我方更大的死傷。「留給中芯一條活路,也等於為台積電西進中國埋下一條活路。」一位半導體分析師評論著。
「別人要下一百步棋,但Morris(張忠謀)一步棋就到位了!」在群創與奇美電的合併記者會中,郭台銘提到台灣兩兆產業均須即刻進行中國布局時,隨口提到這句話。
確實,台積電與中芯的和解條件一宣布,的確令大家意外,但也不得不佩服,過去台灣半導體業均受限於政府禁止赴大陸投資晶圓廠,但如今張忠謀卻「因禍得福」,一步到位,擁有三座十二吋廠、五座八吋廠的中芯,幾乎已是台積電的囊中物。
成功撤換張汝京 挾中芯以令中國半導體諸侯
雖然台積電對外一直強調,中芯給台積電的一○%股權,台積電是站在被動接受的角色,如果中芯有足夠現金的話,台積電寧可拿現金賠償;而且,未來還是要看台灣政府的態度,政府若不允許,台積電就不會拿。
不過,根據熟悉這項談判的人士指出,過去兩、三個月間,和解案最後能夠談定,其實整個過程都在張忠謀的盤算中,雙方透過多位居間人士運作協調,最後才把和解條件敲定下來。
據了解,有多位人士在此案中出力,其中一位是目前擔任中芯董事、同時也是華登創投董事長的陳立武,他曾帶著中芯的和解條件,與台積電高層會面。
對台積電來說,這個和解條件至少可達到一個最重要的目的:中芯過去一直採取低價競爭的角色,台積電透過持股中芯,儘管不進入董事會,也不介入經營管理,但仍可藉此影響中芯的訂價策略,等於是除掉一個晶圓代工產業中的價格破壞者(price killer),讓產業秩序得以維持。
三國時代,曹操陣營策士毛玠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戰略,為曹營率先取得戰略制高點,奠定曹魏日後得以號令對手、厚植國力的基礎。毛玠對曹魏的貢獻實不遜於諸葛亮對蜀漢的「隆中策」。
台積電入股中芯,正如同「挾天子以令諸侯」般,直取中國晶圓代工產業的制高點,為未來整合全中國半導體產業取得先機。
一位資深的半導體業主管分析,台積電對此案保持低調,並強調尊重政府最後的決策。但據了解,張忠謀與政府高層對於開放半導體業進軍中國,已有相當的默契,兩個月前,馬總統就透露政府有意開放十二吋廠赴中國投資,如今看來,當時張忠謀與馬政府顯然已取得共識,未來台積電登陸案例一開,兩兆產業赴大陸投資的腳步也將會加速展開。
另外,從中芯董事會的角度來看,這個和解案雖然「割股賠款」,表面上看似委屈,但其實卻達成多重目標。一方面,中芯解決了與台積電的侵權官司,雙方從此不再劍拔弩張;二是董事會早就對績效不彰的張汝京不滿,趁此機會撤換張汝京;第三是保留與台積電未來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可能取得目前中芯最缺的技術,建立一個兩岸整合的機會。
消息宣布的隔天,在香港掛牌的中芯,股價就大漲七成,顯示投資人對中芯與台積電的合作,確實抱著很大的期待。
在台積電與中芯侵權官司和解的四天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奇美創辦人許文龍一起宣布,群創將與奇美電合併,並以一股群創換二.○五股奇美電,總收購金額近新台幣一千億元。 「未來面板產業的戰爭,打的是整合戰,而不是產能戰。」匯豐證券全球面板產業研究部主管蘇穀祥,直覺地為群創合併奇美電下了個注腳。
面板帝國成形 新奇美直取韓面板廠要害
群創雖名為面板廠,但業務重心在下游組裝顯示器及液晶電視,至於奇美電則在面板上游擁有堅實的垂直整合能力。「群創與奇美電的結合,形成了全球最具垂直整合戰力的面板王國,甚至還有中國市場這個龐大的出海口,這樁合併簡直直取南韓面板廠要害!」蘇穀祥分析。
其實,鴻海很早就在中國布局面板業,透過海外公司投資深超光電,這家公司就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廠旁,擁有一座五代線,並已計畫在成都籌建八.五代廠,預計二○一一年量產。雖然鴻海對外不願意承認這些布局,但這些消息已在業界普遍流傳。
此次再透過合併統寶及奇美電子,讓鴻海集團在中國的生產基地遍地開花,也提供未來進攻中國內需市場一股最大的能量,不僅速度已遙遙領先所有台商,也讓近來不斷宣布中國投資案的日、韓大廠不敢忽視。
郭台銘一向就是最懂得利用中國電子業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在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的過程中,郭台銘力求轉型,以新奇美取得一塊最有利的位置,並且落實中國結合台灣的Chiwan(China+Taiwan)模式,這個讓韓國業者最擔心的合作案,如今已讓對手噩夢成真。
別人走百步,張忠謀一步到位,他要藉入股中芯完成台積電中國布局的最後一塊拼圖。(攝影/吳東岳)
郭台銘「聯中制韓」 新奇美成非韓系品牌強力後盾
問題是,光靠垂直整合要打贏南韓面板廠是不夠的,台、韓面板廠最後終要在終端市場上,即品牌爭奪戰上一決高下。過去台灣面板廠已經錯失了發展品牌契機,但隨著中國電視市場開花結果,台灣面板廠的機會又來了。
在今年初全球景氣最差時,韓國三星及LGD(樂金顯示器)兩大廠內部都曾提出一個「Kill CMO(幹掉奇美電子)」的口號,當時,三星及樂金兩大電視品牌優先採購自家面板,大幅縮減對友達與奇美電的採購量,也因此一度讓國內面板業的產能利用率掉到只剩三成,瀕臨生死關頭。
不僅面板產業如此,當時韓商在記憶體產業的策略也是如此,在DRAM及Flash價格狂跌之際,三星與樂金也喊出「Kill Taiwan」,要把台灣的茂德、力晶等廠商淘汰出局,也讓台灣兩兆產業都出現幾近破產關門的命運。
如今,金融海嘯平息,兩兆產業稍稍獲得喘息,不過結果卻相當不同,國內DRAM產業的整併沒有下文,但面板產業的整併動作,卻比韓商預期得還要快;而出手購併統寶及奇美電的,又是讓韓商最忌憚的鴻海集團。
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說,液晶電視的組裝趨勢,過去是由品牌電視廠商採購好面板後,再交給代工廠組裝,但現在趨勢已慢慢改變,是由代工廠自己採購面板。也就是說,類似鴻海、冠捷這種組裝廠,將有更多的採購主導權。
謝勤益認為,奇美電併給鴻海集團,最緊張的是韓國人,因為以鴻海集團來說,未來當然優先採購新奇美的面板,過去鴻海幫忙三星及LGD代工的液晶監視器等產品,但若鴻海不採用三星及LGD的面板,將會影響到南韓兩大面板廠的出貨。
鴻海加上奇美電,由於不做品牌,因此將有機會結合其他非韓系品牌的勢力,包括日、美、歐、中等品牌大廠,一起積極對抗已經長成如怪獸般的三星及樂金兩大集團。簡單地說,未來全世界液晶電視的戰爭,將是「韓系與非韓系」的戰爭,而新奇美將成為非韓系品牌的強力後盾。
其實,新奇美最特別的競爭力,就是同時擁有奇美電的面板及群創的系統組裝,加上鴻海積極整合後段通路,等於是「只有品牌不做,但其他什麼都做」,在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上,已有能力與三星相抗衡,未來只要與非韓系品牌做深度結合,勢必給三星很大的壓力。
根據DisplayBank的預估,後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將成長到三六九○萬台,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市場,郭台銘也會有全新的對策。在鴻海內部名為「萬店計畫」的中國通路布局,配合內部名為「正田計畫」的索尼合作案,以及名為「釣魚計畫」的新奇美合併案,將能提供如索尼、蘋果等品牌大廠,進軍中國內需市場的完整解決方案。
在群創與奇美電的購併記者會中,郭台銘多次強調,新奇美將以爭世界第一為目標,對手當然就是三星。他也預期,三星的主管一定會打電話給他探探軍情。這個情景,套一句八年前聯友與達碁合併記者會時,時任聯電董事長的曹興誠說:「這個合併案後,我已可以聽到競爭對手在喘息的聲音了。」
當然,廣義來看,與新奇美競爭、但又同屬非韓系陣營的友達集團來說,也並非就沒有機會,因為,當鴻海勢力愈來愈強大時,產業界同時也對鴻海更加警戒,也會出現「鴻海與非鴻海」的戰爭。友達若能強化在電視組裝市場的布局,說不定非鴻海陣營反而會加強下單給友達,讓友達有機會站在反鴻海勢力的這一邊,在激烈較勁中,亦步亦趨緊貼著新奇美。
觀察這次的金融海嘯,韓國三星集團無疑是全球表現最突出的企業,不管是在終端的品牌及上游的半導體及液晶面板等零組件,三星都已成為全世界許多競爭對手的夢魘;而此次郭台銘與張忠謀的出手及布局,幾乎也可以說是直接衝著三星而來。問題是,三星也絕非省油的燈。
在半導體產業上,三星在記憶體產業已如入無人之境,如今,兵強馬壯的三星也將切入晶圓代工產業。日前來台參加論壇的三星半導體社長權五鉉就放話表示,三星將朝向晶圓代工世界第一的位置前進,雖然這話說得有點早,但在八○年代三星還是小公司時,也曾宣示要進軍DRAM產業,以目前三星的實力,沒有人會忽視三星在晶圓代工的企圖心。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韓國三星反擊 高薪挖角台積電主管人才
一位業界人士指出,當年三星發展記憶體產業時,用盡各種方法籠絡日本人,如今,也用來挖角台灣晶圓代工的人才。當年,三星為了學到記憶體的技術,總是利用周末,以高薪聘請日本人到韓國當顧問,為了掩人耳目,這些日本客人都拿著一袋袋高爾夫球桿,在港口等著三星派來的船,直接坐船到韓國,提供三星發展DRAM的知識。
如今,三星為了學到晶圓代工的經營祕訣,不僅積極挖角台積電主管,例如台積電先進製程處長梁孟松,今年就已被挖角至三星,此外,三星只要鎖定人才,就願意提供年薪上百萬美元,並用私人飛機接送台、韓兩地。據了解,台積電已有十多位中階主管,很可能年底前就會鬆動,台積電內部當然相當緊張,絕對不像表面上的平靜無波。
雖然三星目前在晶圓代工還不成氣候,但以三星的企圖心,假以時日仍可能構成大威脅。對張忠謀來說,過去晶圓代工的競爭無所不在,他也透露,以他過去和三星CEO溝通所了解,三星的定位並不是和台積電競爭,沒太大衝突,不過,三星仍是可畏的競爭對手,這點張忠謀完全不否認。
其實,張忠謀如今在邏輯IC領域確實已沒有什麼威脅,台積電一家公司占掉整個產業的九成利潤,是「贏者全拿」的極端例子。聯電、特許、中芯早就不是對手,即使是IBM陣營,雖然到處做技術授權,但晶圓代工終究是一項事業,不只靠技術就能成功,台積電擁有的製造服務及客戶關係,並非輕易就可模仿。
只是,一直很急切的張忠謀,即使坐穩龍頭位置,依然擔憂任何可能出現的一點星火,除了拿到中東資金的GlobalFoundries外,三星可能還是他最在乎的對手,因此,若能與中芯結合,形成韓國人最擔憂的中台結盟(Chiwan),應該就是張忠謀最有力的抗韓策略。
老將回鍋掌舵 伺機低檔布局稱霸全球
正值景氣低檔,張忠謀與郭台銘兩人都深具危機意識,都重新回到第一線,而且沒有一刻停下來,不斷地調兵遣將,爭取最有利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掌握景氣低檔出手購併,這一來一往之間,與眾多沒有作為的企業相比,競爭力高下就立即拉開了。
當然,兩人的挑戰一定會很多,對張忠謀來說,除了台灣政府這一關以外,未來與中國的合作能否成功,也是一個大挑戰。過去中國企業與外商合作,往往是學到技術後,就把外商一腳踢開,從娃哈哈與法商達能、上海市政府與德國磁浮鐵路技術等,都讓許多外商吃了大虧,台積電當然要避免掉入這個圈套。
幾年前,張忠謀曾提出一個「張忠謀定律」,意思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重心,從歐美一路發展到日本、韓國及台灣,未來重心將會移轉至中國;如今,張忠謀以實際行動進軍中國,動作之大、策略之快,不僅所有競爭對手全部噤聲,也令大家都折服不已。
今年六月,張忠謀在眾人的疑慮中宣布重掌台積電總執行長時,他說,他很快就會讓外界知道,為何他要重回總執行長的位子,如今答案似乎即將揭曉,他要完成「張忠謀定律」的最後一塊拼圖。如果中國布局完成了,「兩岸半導體業之父」的地位將從此確立,屆時他從台積電下台的身影將會非常漂亮,這是大帥最後也是最精采的一役。
對郭台銘來說,鴻海不斷切入各項新事業,也同樣面臨來自反鴻海勢力的集結,例如鴻海切入筆記型電腦產業,廣達、仁寶等電子五哥確實更為團結,大力建構自有零組件供應鏈,如今新奇美站在新的制高點,同樣也會讓友達等對手重新擬定「防鴻」計畫,郭台銘的挑戰永無終止。
郭台銘比張忠謀年輕十九歲,來日方長,每一項新事業都要花他至少十年的時間,他也給自己訂下一個幾乎難以跨越的「郭台銘障礙」,那就是「股價不回來,我就不退休!」以目前股價來看,大約只爬到半山腰,看來,未來郭台銘還有很多事要忙呢!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