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相機的瘦身過程中,鉅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身為先進技術SiP廠,很多人卻不知,其實它有著傳產的背景。走過燒錢的歲月,在說服力晶董事長黃崇仁為SiP技術背書後,並改從數位相機MCP入門,投向相對利基的藍海市場,造就榮景。
現代人攜帶「二機」出門已成習慣,這二機不是別的,正是大走輕薄設計風的手機與數位相機。手機、數位相機輕薄短小是基本特色,但回首過去,你能想像五年前消費者手上的數位相機,就與一本簡易型國語字典一樣厚嗎?
在數位相機的瘦身過程中,鉅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身為先進技術SiP(系統級封裝)廠,很多人卻不知,其實鉅景有傳產背景。「我們董事長原本是做傳統產業出身的,所以在鉅景有很多作法,都很『傳產』。」鉅景總經理王慶善不諱言,早年鉅景員工上班要打卡,這與一般IC設計公司的制度很不一樣。
傳產轉戰科技備感艱辛
出身於竹南的鉅景董事長賴淑楓,家族事業以回收利樂包起家,隨後基於多元投資的策略考慮,鉅景成為賴淑楓家族跨進科技產業的第一炮。然而,產品研發方向搖擺不定,讓鉅景早年起步很不順利。「當我來到鉅景時,幾乎投進來的錢都快燒光了。」王慶善回憶起二○○四年剛進鉅景,第一個必須面對的難關,就是找錢。
對於一家產品研發方向搖擺不定的科技公司,董事長又是傳產背景出身,王慶善在遊說創投業者加入時,比一般公司要花更多心力,更何況當時的鉅景,連一張訂單都沒有。
早在鉅景成立之初,就確立了SiP的產品路線,「當時SiP的產品在歐美和日本很成熟,亞洲卻起步得很晚,即使我們已經用SiP的技術做出成品,卻沒有市場。」就算王慶善看好未來科技產品一定會走向輕薄趨勢,但要說服投資人在當下掏錢注資,並不容易,「那時候去談的創投很多,但抱持看好戲心態的人更多,覺得我們的產品很新潮,卻找不到應用。」
的確,○四年一台數位相機厚度動輒三十公釐,幾乎等同於一本簡易型的國語字典,以當時的市場,根本沒有SiP產品容身之地,沒有客戶願意採用,王慶善只能用「夢」來遊說投資人,「你必須去說服投資人,相信鉅景的未來發展性,讓他知道前面兩年練的功是有用的。」
王慶善在中華開發工銀創投、和通創投和力晶之間,來回遊說了好幾回,願意為鉅景這場「夢」埋單的,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是第一個。「我們向黃董事長報告了兩次,他確立研發方向沒有錯,只是SiP技術太領先,那時的客戶還無法一起跳躍式推進。」有了黃崇仁的背書,連帶拉進中華開發及和通兩大股東,才讓鉅景有了重新出發的機會。
輕薄趨勢開啟大商機
王慶善也開始思考,既然做SiP沒有市場,不如退而求其次,從低階的MCP(多晶片封裝)開始做起。但MCP並不是一個新的市場,鉅景若要切入MCP應用最多的手機市場,迎面而來的就會是英特爾等大廠,對於剛入門的鉅景,不會是好的方向。所以,王慶善決定繞道而行,改從數位相機MCP入門,避開正面與大廠廝殺,投向相對利基的藍海市場。
有了資金再出發,但沒有訂單,產品再好也沒用,「所以我們主動拿客戶的產品,將我們的MCP放進去,讓客戶去看有MCP能減少多少空間與體積。」鉅景做的MCP,是將DRAM和Flash顆粒,透過鉅景的設計堆疊在一起。當消費者希望相機記憶體容量越大,需要用到的DRAM和NAND Flash就越多,光學鏡頭又要越大、越高階,同時還要做到輕薄,「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拿著Nikon在○四年推出的內嵌式相機,王慶善很驕傲地介紹著,「這是我們的第一款產品,也是很關鍵的設計。」要把鏡頭藏在機身裡,又要輕薄,靠著鉅景MCP產品,讓Nikon的內嵌式相機瘦身成功。琳琅滿目的展示櫃裡,一線數位相機品牌,都看得到鉅景產品的蹤跡。
現在鉅景開始為客戶從MCP導入SiP,台灣三大數位相機廠佳能、亞光、普利爾都是鉅景的客戶。普利爾併入鴻海後,鉅景也成功打入鴻海供應鏈,帶動去年營收大幅成長,全球平均每十台數位相機,就有一台搭載鉅景的MCP。「別人看我們做MCP、SiP做得很好,但都不明所以,鉅景既不是封裝廠,也不是記憶體模組廠,到底怎麼賺到錢?」王慶善打趣地說。
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舜逢解釋,「如果SoC(系統單晶片)是拿多個IC結合在一個晶片裡,鉅景的SiP就是拿多個記憶體堆疊在一個晶片裡。」因為鉅景跨入SiP領域的時間早,技術成熟,市場又夠利基,成為鉅景在未上市公司脫穎而出的最大關鍵。
■王慶善
出生:1963年
現職:鉅景科技總經理
學歷:台灣大學電機研究所
經歷:工研院電子所、矽統工程師
■鉅景成功 3 關鍵
1.挑對利基市場,避開大廠廝殺。
2.系統級封裝(SiP)技術領先,切入時間早。
3.配合客戶機種,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