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比IT產業大三倍的大產業,電動車革命將帶動車用電池、車用馬達、類比IC等大商機,相關廠商只要能在這個趨勢中找到對應的位置,資本市場將會給予高本益比的評價。
五月二日,一年一度在美國奧馬哈市舉行的波克夏公司股東會,今年,新加入的成員——比亞迪,從深圳總部運了三輛自主研發的電動車,飄洋過海送到柏克夏股東會的會場展示。
新一代本夢比產業
有了巴菲特的加持,加上全球新聞媒體鎂光燈聚焦,雖然比亞迪迄今只賣幾十輛所謂「新能源車」,但股東會後,在香港掛牌的比亞迪控股股價竟然從二十.三五港元飆升至三十港元,三天漲幅高達五成。
從比亞迪股價狂飆,到今年一、二月間中國A股的「新能源車板塊」驚漲,彷彿九○年代網路泡沫和○四年太陽能熱潮所編織的「本夢比」,重新在電動車這個新興產業中找回靈魂。
全球汽車市場約有七千萬輛、一.四兆美元的規模,產值比IT產業大三倍以上。電動車結構大幅簡化後,主要零部件大致可以分為電池模組、馬達模組和電流轉換系統三大塊。
其中,電池模組占整車成本高達三五%到四○%,馬達和電流轉換系統各占一○%左右,是占成本最高的三大部件。
目前動力車用電池主要有鎳氫、鋰錳和鋰鐵三大技術;鎳氫因重量重,又有記憶效應的缺點,不適用於需要更大容量的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或純電動車。
而鋰錳電池雖然獲得日本車廠力挺,但因有超過攝氏五十度,循環壽命將衰減二○%,且永遠無法回復的缺點;因此包括美系以及中國車廠都轉向發展鋰鐵電池,使鋰鐵躍上台面,成為車廠力拱的新技術。
鋰鐵電池最關鍵的磷酸鋰鐵正極材料,目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廠商有加拿大的Phostech,以及美國的A123 System和Valence;然而,台灣的長園科技和大同集團旗下的尚志精化,卻也擁有不輸給三大廠的技術。
三類部件是最大亮點
目前全球粉體產量只有幾百公噸,隨著各大車廠陸續推出採用鋰鐵電池的新能源車,Phostech估算未來磷酸鋰鐵粉體的「年產出量」,必須高達幾萬噸,才能符合市場需求。具有高技術門檻的正極材料,將是極重要的戰略物資。
至於電池芯、電池模組,也將受惠此一趨勢;必翔、台泥集團旗下的能元科技以及與鴻海策略聯盟的新普科技,是較積極的業者。其中,能元已打進BMW所開發的MiniE純電動車的供應鏈,品質已受到品管嚴格的德國人肯定。
近來傳出鴻海集團有意跨入油電混合車,和對手比亞迪一較高下的消息,新普董事長宋福祥豪氣十足地說:「只要鴻海跨進汽車產業,我們一定不可能缺席!」目前新普已有一組十餘人的研發團隊,進行新能源車電池模組的開發。
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拜電動車之賜,車用動力電池產業將在未來三年快速成長;到二○一五年全球約有七五%以上的油電混合車,將採用鋰電池作為其動力來源,車用動力鋰電池產值將高達四千億日圓,約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成長性強。
至於車用馬達,目前主流技術為永磁無刷馬達和感應馬達;台達電、興櫃掛牌的公準精密和未上市的六逸科技、富田電機,技術都各有所長,也都具備切入新能源車市場的能量。
類比IC也將有大商機,新能源車需要大量高電壓電流轉換和電源控制IC,目前市場雖多為外商掌控,且技術門檻高,以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研發能量和競爭力,未來勢必不會缺席。
據了解多家IC設計公司和晶圓廠已鴨子划水,布局車用IGBT、MOSFET等元件,惟哪家能冒出頭,目前還看不出端倪。
台灣汽車業雖不強,但電機、電子、半導體實力傲人,加上因緣際會,在鋰鐵電池正極材料擁有和世界一流廠商並駕齊驅的特殊機緣,未來的電動車熱潮,台灣勢必有所表現。
■電動車概念股
車用電池、車用馬達、電源控制系統是3大核心部件
1 ◎電池系統
— 正極材料
*8038 長園科技
*4738 尚志精化
*3616 宏瀨科技
— 負極材料
1723 中國碳素
— 電池芯
1729 必翔實業
*3127 能元科技
*8019 金山電能
未上市 有量科技(台達電轉投資)
— 電池模組
6121 新普科技
6170 統振公司(子公司達振能源)
*3127 能元科技
*3625 西勝電子
2◎車用馬達
2308 台達電子
*3178 公準精密
未上市 六逸科技
未上市 富田電機
3◎整車
2201 裕隆汽車
1729 必翔實業
◎電源控制系統
(DC/DC Converter)
2308 台達電子
2360 致茂電子
2452 乾坤科技
◎電源控制IC
6138 茂達電子
8261 富鼎先進
3291 遠翔科技
5326 漢磊科技
6287 元隆科技
*為興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