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有限自然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問他們準沒錯;全球都在引領期盼,尤其是美國的創業投資基金。
這家紐約上市的跨國企業,資本額二十億美元,從科羅拉多州到肯亞,在全球各地建設地熱發電廠為業。
內蓋夫沙漠南方的集體農莊,居民回收利用溢流的溫泉水,從事水產養殖,再用來種橄欖樹,收成後出口到西班牙等地。
擁有全球最佳的節能科技
彈丸之地的以色列共有七百萬人口,沒有不節約能源的選擇。位處沙漠,淡水供給減少,而且自然資源貧乏。因有以消滅它為志的鄰居,衝突常演變成軍事行動,去年十二月在巴勒斯坦飛彈襲擊後,以色列還以顏色,進軍加薩走廊。
圍城心態使然,以色列六十年來不斷尋找方法,要讓土壤、水、空氣與陽光等資源做最佳利用,多數國家難望其項背。三年的乾旱中,以色列回收了七成廢水,比排名第二的西班牙高出兩倍。國內許多綠能企業,如滴流灌溉先鋒耐滴芬(Netafim)與太陽能公司亮源(BrightSource),設備行銷全球,甚至遠至同屬創意重鎮的美國設據點。
創業投資人迫不及待想分一杯羹,尤其正值其他投資標的前景黯淡之際。矽谷幾乎所有主要創投公司,都在以色列尋找綠能的投資機會;目前這裡至少有八十家創投基金,許多來自美國,操盤金額逾百億美元,其中著墨在綠能企業的比重越來越高。
沙漠養魚的壯舉,幕後推手卻不是政府。以色列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許多層面充斥社會主義特色,但經濟又是放牛吃草。它好比國家版的初創企業,由願意在沙漠中放手一搏的人民所成立,開國計畫的核心在於集體農莊,至今仍舊常見,全國至少還有兩百個。這股認同感,有助於推動政治人物念茲在茲的國防事項。
此外,政府領導人卻少有共識。以色列總理歐默特最近在貪汙控訴與民眾不滿聲浪中下台,但一如往常,左右兩派勢力並未共擬長遠政策,只懂計謀奪權。在六十年歷史中,只有兩位總理做完任期。
政治癱瘓點出了何以私人企業大多要自力更生,除國防產業外,受惠於政府投資的公司少之又少。「在如此政治現況下,綠能經濟靠著市場力量與創新,隱隱發光。」葛蘭.舒瓦柏說。舒瓦柏與哈佛同窗傑克.李維創立了Cleantech Ventures創投公司,資本額七千五百萬美元。
以色列最缺乏的物資,莫過於水源。廢水雖經回收利用,但飲用水卻彌足珍貴。
政府步伐慢 私人企業先衝
「政府從我小時候,就說要提高淡水供應量。」特拉維夫一家咖啡店的服務生說:「但一打仗,錢又花光了,大家以後會死是因為渴死。」隨著政府眼光看向他處,私人企業開始自行解決水問題,再度發揮高科技巧思。
別人看到的沙子,在已故的辛查.布勒斯眼中,卻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以色列立國前十年,布勒斯在內蓋夫沙漠的矮樹叢裡,看到有棵樹特別高大,挖掘後發現底下有根裂掉的排水管,滲出的水滴直接灌溉樹根,讓樹得以茁壯。
一九六五年,布勒斯申請「滴流灌溉」技術專利,並賣給當地的哈則林(Hatzerim)集體農莊。該灌溉法強調能釋出完美比率的水量,維持農業運作。聽似簡單,但實則需要絕佳的科技實力。
這就是耐芬滴的前身,哈則林與另外兩個集體農莊至今仍是大股東。這家滴流灌溉市場的龍頭資本額五億美元,全球共兩千六百名員工。除生產滴流水管外,公司亦銷售溫床與提供諮詢服務,教育各國政府如何在貧瘠地帶耕種現金作物。○三年以來,耐芬滴的年複和成長率達一七%。
二○○五年,洛杉磯Markstone Capital Group取得耐芬滴一三%股權,跟另一家特拉維夫的私募基金Tenne,合計有二成持股,希望在兩年後可望有五四○○億美元規模的水市場掌握商機。「我們投資的,是幾十年的集體農事經驗與滴流灌溉技術。」Markstone總裁艾略特.布洛易迪說。
滴流灌溉趨勢似乎莫之能禦,因為全球只有○.三%的水量能作飲水或農業之用,且全球人口目前有六十三億人,二○三○年預計達八十一億人,需要更多的作物產量。
耐芬滴的廠房內,只見機器在數以百萬計的微晶片刻製線路,然後安裝於塑膠管內滴流細孔後方。引入到植物根部的完美比率水量,皆由晶片測量、計時與分配。耐芬滴每年安裝長度近三十億公尺,並監控流過的每一滴水。
那為何政府不善用這樣的技術專業,解決飲水問題?就連官員也抱怨海水淡化的進展緩慢。「滴流灌溉做得到,海水淡化更有急迫性。」一名國策顧問大老說:「飲水問題很緊急。不管貧富,大家都知道有水源危機,只有政府故步不前,擔心需時和成本龐大而不願投入,只好怪老天不下雨。」
能源發展同樣讓人恨鐵不成鋼。以色列地勢適合裝置太陽能板,但電力幾乎全靠煤炭等非替代能源。
太陽能公司亮源總裁阿諾德.高曼抱怨說,他從耶路撒冷開兩小時的車到公司位於內蓋夫沙漠的測試場,「陽光這麼充足,又高溫,熱騰騰的沙子就像求你多利用一樣。」
讓矽谷創投爭相加入
截至目前,亮源已籌資逾一.六億美元,金主包含美國的VPVP(VantagePoint Venture Partners)、Google、英國石油的投資部門、摩根士丹利,以及摩根大通。
高曼在七○年代創辦美國首家文字處理軟體廠Lexitron,大賺了一筆;一九七七年賣掉公司後,一頭鑽進替代能源領域,成立Luz International,在美西蓋了九座太陽能廠,無奈在一九九一年關閉。對此,高曼認為是被水電公司、氣煤遊說團體與其政府高層朋友的共謀所害。○四年成立的亮源,是他的復仇之作。
亮源的技術彷彿來自於科幻小說,位於迪莫納(Dimona)的測試中心內,一六四一片咖啡桌大小的鏡子,排列成半圓轉動起來,將沙漠日照反射在上方「電塔」,由電塔產生超高溫蒸汽轉化成水,送回渦爐而反覆使用。
高曼宣稱,這項技術能夠改變某些國家的人口分布,太陽能發電廠尤其適合美國加州與內華達州的乾燥地帶、撒哈拉沙漠國家、沙烏地阿拉伯,與澳洲。
去年三月,亮源與加州太平洋煤電公司(Pacific Gas & Electric)簽約,最快將從二○一一年起供應最高達九百兆瓦的太陽熱能電力。今年二月,更與南加州愛迪生電力公司簽訂全球最大筆太陽能採購合約,供應量達一千三百兆瓦。高曼說,若能在西南各州都裝設太陽能板,就能因應美國六九%的電力所需。
若以色列有心善用滴流灌溉、太陽能廠和沙漠水產養殖的力量,效益有多大?
「地緣政治的關係,以色列往這方面發展有好無壞。」在部落格討論以色列綠能科技、並組織相關活動的波士頓企業律師強納森.夏疋拉說:「資源稀少下帶動的創意,逐漸成為全球題材。」(By Roben Farz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