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裝置龍頭Garmin宣布和華碩策略聯盟,未來將推出雙品牌手機,消息一出,振奮了原本還籠罩在單季虧損陰霾中的華碩。但能否藉此扳回一城,華碩恐怕自己還需要多多努力。
Garmin-ASUS雙品牌面市
一個多月後,施崇棠首度在台灣公開露面,原本以為只是一場單純的新春茶敘,但施崇棠卻為大家帶來了意外驚喜。導航裝置龍頭Garmin董事長高民環現身,並且宣布將和華碩組成策略聯盟,「Garmin-ASUS」雙品牌的全新智慧型手機,很快就會在市場上亮相。
早在兩年前,Garmin欲進軍手機市場時,就已經找上了華碩。起初,Garmin的確是抱著以自有品牌搭配台灣ODM廠的想法;當時,同為台大電機系畢業的高民環和施崇棠相談甚歡,促成了華碩為Garmin設計代工手機的合作案。
沒想到,這支原本被智慧型手機廠商視為勁敵的Garmin手機,卻整整延遲了三季才推出,不僅對市場的吸引力大減,也讓外界對華碩的手機研發、製造能力,畫上了一個問號。
華碩雖傳出虧損、手機部門績效不彰,但Garmin仍然選擇華碩為合作夥伴,甚至加深關係祭出雙品牌策略,顯示華碩對Garmin的手機布局,仍有不可被取代的理由。
Garmin目前是美國和歐洲市占率第一、二的導航裝置品牌,國際知名度不輸華碩,要推出手機產品,台灣手機代工廠如富士康、奇美通訊和華寶等選擇眾多。根據上游晶片業者透露,富士康、華寶和華冠等台廠,都曾積極爭取Garmin的訂單;身為高民環台大電機系學弟的華寶總經理陳招成,也不只一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和Garmin的人談得很順利,對於拿下這個新客戶非常樂觀。
Garmin需要華碩的理由
只是,Garmin從頭到尾都堅定地讓華碩為自家手機操刀,根據通訊業者分析,Garmin對華碩的依賴,有合理原因。
「華寶、和碩或富士康,都是純代工廠;如果Garmin選擇和純代工廠合作,必須主導整個產品的規格,而研發、行銷和業務也都要自己來。對於無線通訊領域不是那麼熟悉的Garmin來說,這意味自己必須先有一筆非常龐大的投資。」業界人士分析,「但和華碩合作,Garmin只要專注在自己最拿手的導航軟體,其他部分都可交給華碩。」
而且,手機最重要的客戶就是電信商,但是ODM廠商很難直接與電信商接觸。就以為摩托羅拉代工的華寶來說,一般都是摩托羅拉直接了解電信商的需求,然後開出指定的產品規格交由華寶設計製造,「和擁有自有品牌的華碩相比,華寶對電信商的掌握度,一定比較差。」
這和索尼愛立信推出第一支微軟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X1時,找上已自有HTC品牌的宏達電代工,是同樣的道理。
這次策略聯盟,推出強調「導航功能」為主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反應不一;因為諸如諾基亞,或是蘋果iPhone等,都已經內建導航功能,Garmin和華碩能做出多有差異化的產品,大家都在看。
對於這個合作可能發揮的綜效,高通台灣區總經理張力行抱持正面看法。他認為,「有圖資、有衛星定位,不代表就是有『導航』。」現階段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多半只有地圖,卻沒有辦法為使用者規畫抵達目的地的路線;再者,也沒有辦法提供行動定位服務(LBS),例如告訴使用者,方圓多少距離有提供優惠的餐廳,或是鄰近的加油站油價比較。
「但這些服務,就是Garmin一直以來最強的地方。」張力行認為,Garmin若能移植在美國提供的服務到各主流市場,那麼產品將會非常具有競爭力。
Garmin行銷業務處協理安志東表示,目前雙方正積極討論通路合作模式。預料美洲將會由在地龍頭Garmin主導,目前已經取得最大電信商AT&T的訂單;而華碩負責的歐、亞,則將積極在已布建的通路上,拓展「Garmin-Asus」手機的市場。
目前,華碩和Garmin採取「虛擬事業單位」的模式來進行合作。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表示,要設立一家新的公司,必須先解決許多法律問題,人員的移轉也要時間,雙方針對合作方式討論了幾個月後,決定先成立虛擬事業單位。但是「彼此需要負擔的成本、庫存壓力和獲利分配,都經過精密的計算,不會損害到彼此的權益。」張偉明強調。
華碩手機部門面臨整頓
華碩早在宏達電前,就已投身3G技術的研發;但從二○○一年獨立手機部門以來,該部門始終沒有獲利。擁有將近一千人的研發團隊,一年出貨量卻只有五十萬支的成績,在華碩面臨虧損的情況下,這個被施崇棠認為是「長期事業發展」的單位,在與Garmin策略聯盟後,將被迫解決績效不彰的問題。
過去每一年在審核手機部門的表現時,手機部門多半以「我們也很努力,但是別人(指宏達電)的動作更快。」作為產品推出時效落後的理由。
張偉明表示,公司原本就須規畫長期和短期的業務,華碩的手機部門雖然一段時間沒有貢獻,但是公司還是很願意給這個「夢比較大」的單位更長的時間;加上華碩過去都是一家獲利的公司,也有讓手機部門持續研發的本錢。
但是現在,張偉明也非常老實地說,肯定手機部門未來將會有貢獻,「但還是有精實的空間。」因單季虧損的陰影籠罩,手機部門很可能面臨一波人事調整,加上現在和Garmin聯盟,「那個責任更大呀,Garmin一直在進步,我們的產品若一直落後,也不好意思。」張偉明說。
「有賣點,當然是正面的消息。」對於華碩和Garmin的合作,業界多半表示樂觀;但要多久才看得到效果,有了Garmin的強力支持,華碩還是得靠自己多多努力才行。
■讓諾基亞及Google積極搶攻 快速成長的行動定位服務市場
此次Garmin與華碩切入行動定位服務(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智慧型手機市場,到底LBS指的是什麼服務?未來又有多大的商機?
所謂的LBS,指的是依使用者的位置,提供各種交通路況導航、興趣點查詢,甚至訂票、訂位等即時服務等,因此不僅要結合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也要整合地圖、電信系統業者及各類商家的服務,由於牽涉到的廠家眾多,各種服務功能也須量身訂做,軟硬體整合複雜困難,因此目前成功的模式相當少。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測,這個市場去年全球不過880萬台,但今年可成長74%到1530萬台,未來兩年更將倍增至3694萬台,成長速度相當快。
因此,包括諾基亞及Google都積極搶攻這塊市場。諾基亞近幾年收購圖資廠Navteq,同時也買下手機作業系統Symbian,為的就是搶進LBS服務市場。
至於Google以Google Earth、YouTube等布局為基礎,推出Android平台以打進手機消費者族群,鎖定的目標也是提供LBS服務。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陳緯航表示,未來判斷Garmin與華碩LBS智慧型手機的成功關鍵,不只是Garmin-Asus手機能賣出多少台;更重要的是,兩家公司合作開發出來的軟硬體服務平台,能否被其他手機廠所採用,若有手機廠願意採用這種系統,那就可以算是Garmin-Asus真正地成功了。
(林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