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與華碩分家之後,利空消息不斷,比起七年前緯創與宏碁的分家歷程,和碩的獨立之路走得格外辛苦。如今,童子賢想要積極突圍,但嚴苛的產業環境是否願意給和碩一個機會?
九月二十二日,媒體披露外資圈傳言,鴻海將以換股方式成為和碩的大股東。消息一出,引發和碩內部震盪,逼得董事長童子賢不得不公開喊話,強調釋股將由和碩董事會主導,並且不會找同行入股,以維持和碩的獨立性;甚至說出「不希望有人放話模糊目標」,高分貝闢謠。
去年中,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宣布品牌代工分家時,曾以當年宏碁、緯創分家為例,認為以華碩集團五千六百億元總營收而言,遠勝當年宏碁集團分家前的二百五十六億元規模。其中,華碩營收的六成為代工業務,這個規模足以支撐和碩的獨立之路,而且三年之內就可完全切割:華碩釋出訂單、和碩釋出股份,屆時兩者互相獨立。
沒想到,和碩與華碩走上分家這一年內,利空消息不斷,今年四月先傳出和碩掉了戴爾筆電大單,後又有鴻海將換股入主的市場傳言,讓和碩的獨立之路充滿雜音的干擾。事實上,和碩想要完成獨立,眼前確實面臨著三大難題:釋股計畫不明、盈利率偏低與新客戶開發困難。
難題1:市場募資困難 釋股無解
華碩與和碩正式分家的十個月以來,仍有分割不清的疑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碩至今還是華碩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這點也讓外資相當不滿,他們認為,與七年前緯創與宏碁能夠迅速分家相較起來,華碩的分家進程實在太慢,年初承諾今年內將小幅釋股的計畫也跳票。為此九月上旬,里昂、大和總研等外資分析師大幅調降華碩評等,引發華碩股價連續重挫的事件。然而,釋股承諾跳票,和碩的確有不得不然的苦衷。
二○○二年,緯創才剛獨立,當年度代工業務營收約七百六十億元,股本只有五十億元,之後立即辦理三十九億元現金增資,引進外部法人;不到九個月時間,宏碁對緯創的持股就已降到五成以下。之後再經過多次釋股給員工、法人,以及宏碁陸續在公開市場處分緯創股票,宏碁目前持有緯創僅約五.一五%。
但和碩目前的資本額是一百八十八億元,當年預估可做到五千億元營收,規模遠勝於當年的緯創,要以現增方式快速降低原始股東持股比重的難度更高。尤其是,去年以來全球股災頻傳,市場募資困難,許多創投與私募基金暫停對亞洲市場的興趣,使得和碩更難募到新資金。因此,和碩發言人姚德慈也直言,預計在三年之內,和碩釋股問題都是「無解」!
難題2:接單小而雜 毛利率偏低
此外,和碩本身營運效率不佳,也是一大弱點。以今年第一季重要代工廠的盈利率(Operating margin)來比較:和碩只有○.二%,與同業仁寶的二.六八%、廣達的一.八三%、緯創的一.六%相較,都偏低。姚德慈的解釋是,第一季盈利率偏低的原因在於剛分家時需要消化庫存,以及組織調整的負擔較大,到了第三季盈利率將會回到二%的正常水準。而和碩執行長程建中今年初親自帶隊導入新的ERP(企業資源管理流程)管理系統,也預期能夠提升營運效率。
而和碩接了太多華碩不賺錢的單子,也讓毛利難以提升,目前的產品毛利率約四~五%。華碩品牌業務第二季能夠維持一七.九%的毛利率,高出市場預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擠壓了和碩的毛利率,因為和碩雖有七成營收來自華碩的筆記型電腦與手機產品,但對獲利貢獻卻不到五成。此外,外資圈也表示,和碩現在真正賺錢的單子只有遊戲機與網通產品。
而讓華碩品牌享有盛名的Eee PC系列產品訂單,因為單子又小又雜,連緯創都私下表明不太願意接,身為兄弟的和碩承接的結果,就是拉低了自身的毛利率。
和碩內部非常明白,提升毛利率是首要之務。童子賢清楚表態,未來和碩接華碩的單子,將以利潤為優先考量,這個說法的背後強烈地表達出,即使和碩目前在位階上是華碩完全擁有的子公司,童子賢還是擁有獨立決策的權力。
姚德慈進一步說明,和碩將運用設計與研發的強項,積極尋覓通訊、遊戲機、硬體周邊或消費電子等多元化產品客戶,希望降低競爭激烈、利潤低的筆記型電腦事業比重,進而提升毛利率。
難題3:代工添變數 客戶難開發
話雖如此,面對種種質疑,童子賢在媒體上指出,和碩將不盲目追求量大,而是要提升獲利空間,走向「小而美」獨立企業的目標。他認為,電子代工這十兆元的市場實在太大,和碩不需要盲目追求大量,也能有生存空間。
但平心而論,所謂小而美,以和碩一百八十億元的股本,除非瘦身,否則如何有「小」的速度靈活?
何況,現今電子代工產業的外在環境,已經走向大者恆大狀態,目前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四家大廠就囊括了七成二的訂單,市場已十分穩定,訂單分配上更重視「產業政治考量」,即使如宏碁為了整合旗下四大品牌的產品識別能力,急需具備優秀設計能力的外包廠商,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也明確指出,絕不考慮將訂單交給和碩,以免間接資助了「主要敵人」——華碩。因此,和碩開發新訂單的難度只會越來越高。
此外,今年以來代工產業發生的兩項重大變數,也令和碩更難搶到新訂單。首先是戴爾(Dell)出售製造業務後,可能把代工訂單和廠房出售綁在一起,目前鴻海似乎有意購買;加上華碩已經宣布明年初將有部分筆電訂單釋給鴻海,若是鴻海藉此順利搶進筆電代工領域,屆時市場必然將有一番險惡的風浪。
這一重接著一重的難題,和碩到底要如何才能打開僵局,確實考驗著童子賢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