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舉辦的勤業眾信Fast 50都會邀請得獎企業執行長填寫「CEO大調查」,今年的重點是深入分析「大陸與台灣投資環境比較」,並探討勞動力成本與素質的「人才管理」議題。此外,「太陽光電與綠色能源」也被選為台灣下一階段的潛力產業。
二○○八年成長最快速的科技業老闆,最大的煩惱是什麼?答案是「員工分紅費用化」、「大陸法規變動」與「通膨壓力」。
員工分紅費用化對高科技產業帶來的影響,不僅反映在財報數字上,更成為能否留住高階人才的關鍵。大部分企業以調薪、股票選擇權與實施發展計畫為替代方案。勤業眾信事務所會計師陳清祥指出,目前股市低迷,股價處於相對低點,許多企業趁機大量買回庫藏股,等待股價回升後再轉給員工。
風險轉移《勞動合同法》成最大障礙
就兩岸投資環境的分析中,可預見部分台資回流的可能性。過去三年的調查結果中,企業認為赴中國大陸投資最大的障礙,首當其衝就是四○%上限規定,但在今年調查中,已落至第三位,取而代之的是,「《勞動合同法》影響」已成最大障礙,至於第二個則是「法規修改頻繁的風險性」。
勤業眾信事務所會計師林淑怡表示,中國自去年七月以來,一連串的新法案陸續實施,例如降低出口退稅、調高外資企業所得稅(即台灣的營業所得稅)、實施《勞動合同法》並開徵「進口原料加工保證金」等。短期間大環境變化快,讓企業經營風險提高。其中尤以《勞動合同法》帶來最多衝擊。林淑怡表示,上個月東莞當地已有幾十家工廠鬧罷工,幾百家小公司企業主關廠,原因在於早期登陸的中小型企業,只須與當地政府取得共識,不需要負擔太多勞工保障成本,然而新法規實施後,雖然尚未制定罰則細項,但勞工意識大幅提高,因此抗爭事件頻傳。
對於內控嚴格的台灣上市櫃公司而言,實施《勞動合同法》影響不大,反而是《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對它們有顯著影響。過去中國大陸以「二免三減半」的方式吸引外資:獲利的前兩年不用繳營所稅,獲利開始第三年營所稅減半,但是內資企業則須繳交三三%稅率。如今新法令讓內外資合流,都須負擔二五%的營所稅。
再加上中國大陸開始抓「移轉訂價」,加強查核關係人交易的價格是否合理,避免企業透過境外公司,將獲利放在海外市場,來降低境內營業稅的狀況。
潛力明星/三成看好太陽能與綠能產業
對台商而言,中國大陸擁有語言、勞工素質、投資配套完整等優勢,整體環境依然優於越南、泰國、印度等區域。實施新法規後差別在於,已投入的企業不會貿然退出,新進者將會更加斟酌警惕。
相較之下,台灣還有較多的租稅優惠,這些因素讓不少企業開始考慮回台上市。但林淑怡也指出,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香港、中國幾乎都沒有遺產稅,但台灣依舊保留高額遺贈稅制,仍然讓一些大老闆不願意資金回流,以免讓財產曝光。
在潛力產業方面,有近三成受訪企業認為,「太陽光電與綠色能源」會是下一波高成長潛力產業,在油價高漲的今天,這個答案並不令人意外。但有趣的是,認為三個月之內「次世代照明」產業能有高成長的企業主有二三%,認為一年之內「次世代照明」持續高成長的企業主只有一二%;顯然受訪企業主認為LED(發光二極體)產業要成為新照明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未來,企業主將面臨更多新挑戰,尤其以輸入性通膨、利率上升等資金問題為最大壓力,這些將考驗企業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