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汝京來說,眼前一蹴可幾的磁懸浮列車,好比是飛速成長的中國市場;
但在心底,張汝京卻深深懷念著台灣。礙於政治現實,目前的他不能返台探望親朋老友,甚至是達成坐高鐵的小小願望。
就在距離磁懸浮列車軌道旁不遠的地方,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裡頭,卻有一位年近花甲的科技大老,幽幽念著縱貫台灣南北的高鐵。
南京出生、高雄長大、台大畢業、美國深造、曾在新竹建起兩座晶圓廠——他是中芯國際總裁暨執行長張汝京。
對張汝京來說,眼前一蹴可幾的磁懸浮列車,好比是飛速成長的中國市場。但在心底,張汝京卻深深懷念著台灣;這是他二十多年人生歲月的成長地,遍是親朋故舊,以及從未體驗,也遙不可及的台灣高鐵。
「前些日子才跟一位老朋友通電話,我問他為什麼手機訊號斷斷續續,他說他正在搭高鐵北上。」張汝京難得接受台灣媒體採訪,語氣平靜,但仍聽得出些許惆悵。「我真想要坐坐台灣高鐵。」這位半導體強人輕描淡寫地說著。
對每一位台灣人來說,坐高鐵是多麼簡單的一件小事!然而,礙於政治現實,張汝京的小小希望,短期之內看來仍然是難以實現。這是他的美麗與哀愁,旁人難以體會。
八年來,中芯已經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在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深圳陸續建起了雄偉的晶圓代工廠,並受成都、武漢委託管理兩座廠。相較於聯電色彩的和艦、中國國企出身的華虹NEC、還有張江鄰居宏力半導體,中芯已搶占最有利的戰略位置。
成為「中」國第一的「芯」片製造廠,這是張汝京當初創業的目標!最近深圳市政府宣布支持中芯在深圳設中國南方總部,中芯於後年將擁有五座十二吋廠的新聞,攻占了台灣報紙頭版。
然而,張汝京在上海打造了中芯,填補了中國在半導體業的空白,卻也與台灣土地的情感和回憶,暫時中斷了聯繫。他宣布放棄了台灣戶籍,經濟部投審會還告上法院,說他違法投資西進。雖然台北高等法院已判決張汝京勝訴,認為張汝京持股極低,僅是專業經理人身分,但代表執政黨立場的經濟部仍不服氣,要繼續上訴。張汝京雖然是美國公民,也被視為上海新移民之一,但是他對台灣的感情,卻不是說斷就能斷的。
多達六十萬的上海台胞,過年可以搭包機返鄉,張汝京卻是要叫親戚逆向到上海過年;在他口中,「很希望有哪一天,能夠回台灣走走看看、探望親友!」但這卻成了一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達成的願望。
八年前,中芯剛成立時,中國半導體業仍處於開疆拓土的時期,產業鏈上中下游都缺。為了滿足客戶,張汝京想出了「一站式服務」的策略,建起中芯的光罩廠,還投入後段的封裝測試,「否則將做好的晶圓運到海外,對我們與客戶的上市時間、營運成本,都很不理想!」他思緒清晰地分析著。進場時機、政策出台,加上從中游晶圓代工本業,對半導體上下游擴散出來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張汝京因此被媒體封為「中國半導體領頭羊」。
這是讓台灣擋不住、並使全球驚豔的中國磁吸魅力。○六年的統計是,中國自海外進口的IC,高達市場八成以上,採購IC所花的錢,甚至比石油還要高。IC在台灣是創匯的主力,進口比率極低,在彼岸卻是無法自給自足,而且年年增長幅度驚人。
張汝京的想法是,未來中國自製IC比率一定會提高;不論最終會達到五成或八成,在這個過程當中,晶圓代工業者只要能夠搶得先機,營收與利潤數字一定都會持續成長。
雖然在中國搶了先機,但張汝京面對的挑戰與質疑,卻從來沒少過。
自成立以來,中芯僅在○四年有小幅獲利。「要投資晶圓廠容易,但是要填滿產能、營運得好,是更困難的!」聯電董事長暨執行長胡國強說。
面對中芯十二吋廠產能將追上台積電,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則說,「我們從不懼怕競爭者,台積電不是被嚇大的!」短短一句話,顯示晶圓代工的霸主氣勢。
「在我們眼裡,這個行業只有一到兩家公司要看。」另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也認為,晶圓代工已是一個成熟且嚴苛的產業,能夠脫穎而出,天下稱王的,是少數中的少數。
張汝京雖然在中國擁有地利與人和,但在無國界的半導體供應鏈中,未來發展挑戰仍多,以下即為張汝京專訪摘要: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繼武漢、成都,深圳也支持中芯設廠,您的看法是?
張汝京答(以下簡稱答):我們目前在這些地方蓋廠,希望就近支持當地的客戶,幫助當地的經濟發展,都得到當地政府非常大的協助。之前有人說,中國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扶植,不如外界想像般積極,但我很清楚地感受到這力度逐漸加大。
這感覺,是從我們來中國的那一天就開始的。這和台灣在李國鼎時代,是以「省級」政府的規格,來支持產業發展,模式有些不同。李國鼎的作法是政府出錢,設了一些半導體工廠,再轉交給民間經營,中國是在整體布局考量下,有選擇、有策略地在主要的區域,與行業領先的公司合作開展高科技行業。
我們剛來的時候,製程還在○.三五微米的時代,很多更高等級的晶圓原材料,都不在免稅的範圍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四個部會一起坐下來,幾個星期之內就解決了我們的麻煩。到了現在,效率更高,同樣大小的狀況,可能只要幾天就搞定了。
問:台積電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比重高達五成,中芯市占率至今仍只有個位數,您有什麼趕上的策略?
答:我認為,這個產業的競爭,不像是在拳擊場,一定要把對方擊倒,一定要打倒競爭對手才是贏。我覺得是要跟自己比,重點是如何生存得更好。所以,我們中芯並不講究排名第幾。這如同在運動場上比賽跑、標槍和擲鐵餅一樣,大家都擁有相同的起跑點,最後可能前三名都得獎,前六名都有紀錄,每個人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中國是半導體的肥沃之地,只是需要長久的灌溉及耕耘,雖然其中種種的挑戰像是一道鴻溝,羊群們必須要奮力跳過去,才能吃到鴻溝對面甜美的青草。我對中芯的期許,是要做跑在最前面的那一兩隻領頭羊,每一位員工都要有領著這個行業在中國發展的決心和企圖心。
問:業界的刻板印象是,中芯常常以低價搶客戶?
答:其實,我們還常被客戶抱怨價錢高!我們因為折舊成本高,所以報價也不得不高,我們對EBITDA(即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定的目標是要在五成以上,所以我們從來不是價格的制定者。當然,折舊如果少一點,毛利表現也會拉得高一點,但我們仍希望用更好的服務與良率來留住客戶。從比率上來說,○七年第四季,九十奈米已占中芯營收的二五%以上。
問:中芯會不會在中國向上投資IC設計產業?
答:我們沒有這個計畫。但我們會全力支持中國當地客戶的成功;因為他們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我們不會去跟客戶競爭。中芯把客戶當作自己的夥伴,我們希望跟客戶一起成長。
至於中芯為什麼要投資下游的封裝測試?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開始營運的時候,搭配的先進技術封測廠商一家都沒有,我們只好自己來做,而現在發展得也很好;客戶可以在我們這裡得到「一站式服務」,時間成本可以省下很多。
事實上,如果當初台灣政府開放先進的封測公司到中國設廠的話,我們也不會自己來做。但因為客戶不可能都跑到境外做封測,再轉回境內終端客戶手上,曠日廢時,我們必須發展封測。
這是服務到位的作法,從前端的設計服務、光罩、代工,再到後端的封裝測試,同業中提供這樣整套服務的非常少。
問:之前傳過私募基金以及中國國營企業,都想要投資中芯?
答:我們觀察這些私募基金,他們投資的標的,多半有一些共同特徵,像是現金流是正的,但因為折舊重,損益平衡表上沒有那麼有吸引力,但有潛力,他們就會很有興趣。
確實,中芯與其他很多半導體同業,都符合這些條件,但我們經營團隊希望專注於改進我們的營運。因此假如這些私募基金要來談投資的話,我們都是交給董事會去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