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只用了六年時間,就熱賣超過一億台;iPhone推出前就有超過一百萬人搶訂,打破任何電子產品的預售紀錄。這兩項蘋果近年來最為成功的產品,其骨子裡極簡、直覺的操作精神來源,不是賈伯斯,而是史蒂夫.沃茲尼克。
這個人理當是台灣電腦產業最不可忽視的重量級人物,因為如果沒有他在一九七五年發明蘋果一號、二號電腦,進而開啟個人電腦的風潮,就不會有台灣現今產值數兆台幣的電子產業。
然而,在現場接機的人群中,卻沒有任何媒體與鎂光燈聚焦出現,僅有幾位遠流出版社的同仁在等候,這是因為低調、害羞,以及沒有架子,正是他一貫的風格,他是蘋果創辦人之一的史蒂夫.沃茲尼克。
渾身親和力的科技巨人
隔天,當沃茲尼克一走進位於台北市中油大樓五樓一間坪數不超過二十坪的新書發表會會場時,所有人原本以為應該是高高在上的蘋果創辦人,至少像賈伯斯般永遠是黑色高領套頭的裝扮,不可親近似狀;然而,一臉的落腮鬍、圓滾滾的身材,外加笑口常開的模樣,使沃茲尼克讓人輕易感受到,他是如此平易近人。
甚至「首席電子商務」董事長何薇玲還特地騎了一台沃茲尼克最愛的賽格威進場來歡迎他,如此也顯現出他與蘋果另一位創辦人賈伯斯是如此的不同。
只想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而且想一輩子都當工程師的沃茲尼克,卻又是如何被塑造的?
由於沃茲尼克父親從事國防技術開發的關係,沃茲尼克從小就對於科技產生比同齡者更大的興趣與專注力。因此,他不僅是科展上奪獎的常客,更是平常人眼中的怪人,鎮日與電子零件為伍,就連回家後也繼續在自己的小房間內,不停測試與開發任何新奇電子產品的可能性。
「許多工程師,一回家就是看電視、休息,絕對不想再碰電腦;但是我不一樣,我依舊繼續我的電子工作,因為設計東西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樂事。」沃茲尼克也承認,從小到大電子零件就是對自己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所幸,沃茲尼克是成功的。
說他成功,是著眼於他出發點的良善,以及他的確做出成果,「把電腦科技帶給平民大眾,讓每個人都買得起電腦,並用電腦來做事,那一直是我的目標。」靠著這股精神,沃茲尼克建造電腦史上第一次把鍵盤、螢幕與主機相連的完美結合,造就出現代個人電腦的雛形。
認為用功是科學的基礎
也因沃茲尼克從小生活處處受到父親啟發,培養出他對科學的興趣與研究精神,他也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這麼一個家庭,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擁有相同環境,因此,他建議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一定要用功學習,這是科學的基礎。」
沃茲尼克認為,除了學校課堂上老師所教導與交代的功課及測驗外,更要從其他不同的地方找出資源來強化自己。例如到書店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書籍,從中練習,不但能幫助自己確立興趣,也能增強實力。
「別以為我很聰明,我只是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很有技巧的人。」他說,因為從小就對科學與工程方面有興趣,所以會從各方面去加強;最重要的,要抱持著「我做這些事是因為我喜歡」的想法,這樣就能把事情做好。
除了本身努力與家人支持外,學校老師的鼓勵,也讓他更有自信朝科學之路發展,沃茲尼克表示,就讀小學前,家人就告訴他:「老師會給你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果然自己幸運地遇到一名會不斷鼓勵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也尊重他每個決定的老師,讓他能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去走,「她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他說。
由於深受老師的影響,儘管沃茲尼克心中的第一志願,始終都是做一名工程師,但他卻開始接觸教育方面的書籍,尤其是與孩子心靈相關方面的教材。他認為,透過這些書籍,有天他終究會成變成一位教育者。而沃茲尼克自己的小孩也在此時相繼出生,因此他做了創辦蘋果、離開蘋果之後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回小學教書。
「我不想教孩子們一些在學校裡面已經有的東西。」沃茲尼克說,一開始,他想做的是讓小朋友們接觸電腦,但因資源不足,因此他除了教書外,自己也提供當地學校一些硬體,一步步朝他理想中的教學方式邁進。
第一天上課時,沃茲尼克發給學生們每人一支螺絲起子,叫他們把電腦拆開,讓孩子們了解,其實組裝電腦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他認為電腦對孩子的生活很有幫助,他表示,就算功課不好,但只要擁有電腦技能,就會讓他們深受鼓勵,讓自己感覺是特別的,無形中培養出自信。
只不過,沃茲尼克採取的教學方式,也為自己帶來麻煩,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簡單了解電腦,因此課堂上的教材也會出現不少問題,他笑說:「我每一堂課都在修學生的電腦。」
其實沃茲尼克除了想當工程師外,最想當的就是小學生老師;至於大學教授,反而不是他的志願之一。他表示,未來若有機會到大學上課,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享受與學生間「智慧的交談。」而當問起他心目中最想教的學校是哪一所時?他二話不說,馬上大笑著回答:「柏克萊大學(他的母校)。」
工程師是硬體和人的橋梁
沃茲尼克表示,自己是工程師出身。在傳統社會觀念中,工程師是被訓練成在技術方面有優秀技能的;而一切的基礎,則是從大學開始。因此,他想要幫助學生了解何謂「真正的工程師」。而且,他認為大學是知識的核心,對於學生的未來非常重要。然而在美國卻有許多學生在這個階段認為讀書不重要,然後輟學,他想改變學生這種看法。
「工程師扮演了硬體設備與人之間的橋梁。」沃茲尼克說,除了技術面外,工程師應該要更注重人性,用本身的知識來幫助人們輕易地使用硬體設備,讓社會過得更好。
除了電腦與教育之外,沃茲尼克還非常喜歡許多新鮮小玩意兒。從此次來台所攜帶的金屬名片、真空管手錶以及不時把玩的iPhone,都可看出他對任何新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我買過市面上每一支智慧型手機。」沃茲尼克說,由於他每次都急著體驗每支手機的新功能;只要一有新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就會馬上掏腰包買下來。但每每都讓他感到失望,因為不是不方便,就是手機上網的網頁呈現很糟糕。一直到iPhone出現,才符合他自己心中對於智慧型手機的要求。
沃茲尼克表示,其實,「人性」是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像電腦的「桌面(Desktop)」一辭,就是從人類習慣在桌上工作所衍生出來的,因此電腦也會有個桌面來放置所有工作所需的東西。他說:「其實順著人性來發展技術,就一定會成功。」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覺得我還是會走上同樣的道路,因為,我實在太熱愛科技了。」沃茲尼克,在隱身於賈伯斯身後多年,終究要出來面對該有的歷史評價。而他那用最少、最精簡,以及最直接操作的方式,並提供多數人用得起的電子產品之工程師思惟,在其離開蘋果之後,影響力依舊;因為只要眾人拿起自己手中的iPod,就能感受到沃茲尼克的存在。
只想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而且想一輩子都當工程師的沃茲尼克,卻又是如何被塑造的?
由於沃茲尼克父親從事國防技術開發的關係,沃茲尼克從小就對於科技產生比同齡者更大的興趣與專注力。因此,他不僅是科展上奪獎的常客,更是平常人眼中的怪人,鎮日與電子零件為伍,就連回家後也繼續在自己的小房間內,不停測試與開發任何新奇電子產品的可能性。
「許多工程師,一回家就是看電視、休息,絕對不想再碰電腦;但是我不一樣,我依舊繼續我的電子工作,因為設計東西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樂事。」沃茲尼克也承認,從小到大電子零件就是對自己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所幸,沃茲尼克是成功的。
說他成功,是著眼於他出發點的良善,以及他的確做出成果,「把電腦科技帶給平民大眾,讓每個人都買得起電腦,並用電腦來做事,那一直是我的目標。」靠著這股精神,沃茲尼克建造電腦史上第一次把鍵盤、螢幕與主機相連的完美結合,造就出現代個人電腦的雛形。
認為用功是科學的基礎
也因沃茲尼克從小生活處處受到父親啟發,培養出他對科學的興趣與研究精神,他也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這麼一個家庭,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擁有相同環境,因此,他建議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一定要用功學習,這是科學的基礎。」
沃茲尼克認為,除了學校課堂上老師所教導與交代的功課及測驗外,更要從其他不同的地方找出資源來強化自己。例如到書店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書籍,從中練習,不但能幫助自己確立興趣,也能增強實力。
「別以為我很聰明,我只是把自己訓練成一個很有技巧的人。」他說,因為從小就對科學與工程方面有興趣,所以會從各方面去加強;最重要的,要抱持著「我做這些事是因為我喜歡」的想法,這樣就能把事情做好。
除了本身努力與家人支持外,學校老師的鼓勵,也讓他更有自信朝科學之路發展,沃茲尼克表示,就讀小學前,家人就告訴他:「老師會給你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果然自己幸運地遇到一名會不斷鼓勵自己,讓自己充滿自信,也尊重他每個決定的老師,讓他能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去走,「她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他說。
由於深受老師的影響,儘管沃茲尼克心中的第一志願,始終都是做一名工程師,但他卻開始接觸教育方面的書籍,尤其是與孩子心靈相關方面的教材。他認為,透過這些書籍,有天他終究會成變成一位教育者。而沃茲尼克自己的小孩也在此時相繼出生,因此他做了創辦蘋果、離開蘋果之後的另一個重要決定——回小學教書。
「我不想教孩子們一些在學校裡面已經有的東西。」沃茲尼克說,一開始,他想做的是讓小朋友們接觸電腦,但因資源不足,因此他除了教書外,自己也提供當地學校一些硬體,一步步朝他理想中的教學方式邁進。
第一天上課時,沃茲尼克發給學生們每人一支螺絲起子,叫他們把電腦拆開,讓孩子們了解,其實組裝電腦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他認為電腦對孩子的生活很有幫助,他表示,就算功課不好,但只要擁有電腦技能,就會讓他們深受鼓勵,讓自己感覺是特別的,無形中培養出自信。
只不過,沃茲尼克採取的教學方式,也為自己帶來麻煩,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簡單了解電腦,因此課堂上的教材也會出現不少問題,他笑說:「我每一堂課都在修學生的電腦。」
其實沃茲尼克除了想當工程師外,最想當的就是小學生老師;至於大學教授,反而不是他的志願之一。他表示,未來若有機會到大學上課,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享受與學生間「智慧的交談。」而當問起他心目中最想教的學校是哪一所時?他二話不說,馬上大笑著回答:「柏克萊大學(他的母校)。」
工程師是硬體和人的橋梁
沃茲尼克表示,自己是工程師出身。在傳統社會觀念中,工程師是被訓練成在技術方面有優秀技能的;而一切的基礎,則是從大學開始。因此,他想要幫助學生了解何謂「真正的工程師」。而且,他認為大學是知識的核心,對於學生的未來非常重要。然而在美國卻有許多學生在這個階段認為讀書不重要,然後輟學,他想改變學生這種看法。
「工程師扮演了硬體設備與人之間的橋梁。」沃茲尼克說,除了技術面外,工程師應該要更注重人性,用本身的知識來幫助人們輕易地使用硬體設備,讓社會過得更好。
除了電腦與教育之外,沃茲尼克還非常喜歡許多新鮮小玩意兒。從此次來台所攜帶的金屬名片、真空管手錶以及不時把玩的iPhone,都可看出他對任何新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我買過市面上每一支智慧型手機。」沃茲尼克說,由於他每次都急著體驗每支手機的新功能;只要一有新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就會馬上掏腰包買下來。但每每都讓他感到失望,因為不是不方便,就是手機上網的網頁呈現很糟糕。一直到iPhone出現,才符合他自己心中對於智慧型手機的要求。
沃茲尼克表示,其實,「人性」是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像電腦的「桌面(Desktop)」一辭,就是從人類習慣在桌上工作所衍生出來的,因此電腦也會有個桌面來放置所有工作所需的東西。他說:「其實順著人性來發展技術,就一定會成功。」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覺得我還是會走上同樣的道路,因為,我實在太熱愛科技了。」沃茲尼克,在隱身於賈伯斯身後多年,終究要出來面對該有的歷史評價。而他那用最少、最精簡,以及最直接操作的方式,並提供多數人用得起的電子產品之工程師思惟,在其離開蘋果之後,影響力依舊;因為只要眾人拿起自己手中的iPod,就能感受到沃茲尼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