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創立美國上市公司NexMed,Inc,現為尼克美公司總裁的莫業鈞,一直致力於改良即將到期的專利藥,再享二十年專利期,更重要的是,專挑大藥廠的暢銷藥,不怕沒品牌沒通路,值得小資本的台灣生技業者借鏡。
莫業鈞心裡笑著,這技術他在一開始就不曾把它當成問題,一下就解決了;而諾華在發明療黴舒後的十幾年間,一直想克服該口服藥對人體肝臟傷害的副作用,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趕在療黴舒專利到期前,莫業鈞提出的專利申請,同樣是療黴舒塗劑,但利用酒精的揮發性,藥一塗在患部,五分鐘就可以穿襪、套鞋。
趕在療黴舒專利到期前,莫業鈞提出的專利申請,同樣是療黴舒塗劑,但利用酒精的揮發性,藥一塗在患部,五分鐘就可以穿襪、套鞋。
這項專利授權給諾華藥廠,為NexMed先賺進五千一百萬美元的授權金,等該藥上市後,在專利權消失前每年至少還可收取該藥銷售金額一二%的權利金;如果以療黴舒目前在全球銷售每年有十三億美元的營收規模來算,一年的權利金就是一.五億美元。
改進暢銷藥 連原廠都回頭買授權
「在未來十年內,全球總值約二千億美元的藥品將陸續失去專利保護,而這些都是年銷售額達十億美元的暢銷大藥。」現為尼克美製藥總裁莫業鈞,在談到當年NexMed和諾華的交易時,也提及到期專利藥市場大餅。
改進暢銷藥 連原廠都回頭買授權
「在未來十年內,全球總值約二千億美元的藥品將陸續失去專利保護,而這些都是年銷售額達十億美元的暢銷大藥。」現為尼克美製藥總裁莫業鈞,在談到當年NexMed和諾華的交易時,也提及到期專利藥市場大餅。
對於其他藥廠,尤其是學名藥廠而言,早就等著專利藥到期後,能取得配方生產,搶先在市場販售;但是莫業鈞的公司做的是,從中間攔截,改良這些大藥,再用專利鎖住,連原廠藥廠都得花錢跟他買授權。
一九九五年,台灣人莫業鈞在美國成立NexMed。考量到新藥研發成本動輒至少八億美元,耗時也要九至十一年,成功率只有五%。這對當時資本額只有幾十萬美元的NexMed,根本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至於生產學名藥,早在八○年代中期學名藥廠即已卡位完成,而且學名藥(編按:指專利期已過的藥)的生命週期只有六到三十六個月,藥廠不但要搶快,通路布局能力也要很強,面對的競爭對手多是已做了十幾年的藥廠,剛成立的NexMed,毫無通路實力可言。
於是,莫業鈞從他拿手的研發做起。莫業鈞曾經在美國知名跨國大藥廠,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默克(Merck)、史克(GSK)藥廠服務過,在史克藥廠就曾經改良該藥廠生產的康得六百,研發緩釋劑型,讓兩次服藥的間隔時間拉長。莫業鈞改良的新藥都為藥廠帶來更好的生意。
擁有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普度大學藥學院工業製藥及藥理博士學位,莫業鈞所學就是利用專利藥物傳輸技術(DDS)開發獨特劑型的新藥;也就是針對現有的專利藥,改變其劑型或處方,使得其給藥更有效,或降低原有藥物的毒物,增加安全性。
重要的是,DDS在研發時間上只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研發成本約二千萬美元,一樣享有二十年的專利保護,延長原有藥品的生命週期。
小蝦米求生 為舊藥回春是一條路
NexMed成立後,在九六年還獲得台灣開發工銀的投資,後來於二○○○年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股價一度達到一股二十四美元,市值六億美元,開發工銀的回收有十倍之多。
不過,○五年美國NexMed改變經營方向,公司決定不再做研發,研發團隊遭遣散,莫業鈞於是也離開NexMed,投入總部位於香港的尼克美製藥。九八年成立的NexMed亞洲分公司,該分公司在二○○○年NexMed上市時,由尼克美製藥收購亞洲分公司全部資產,資本額只有二千四百萬美元,延續原來NexMed的商業模式,以改良現有將到期專利藥為主。
尼克美製藥董事長吳祖黃指出,大藥廠推出一個新藥,光是打理上市通路,就要花上億美元,小藥廠光是這點就打不過。相較其他也在研發新藥的生技公司,尼克美不用擔心通路問題,因為「這些藥在市場上本來就都賣得很好。」
在全球的製藥市場中,包括像台灣生技公司,資本規模都不大,想要生存,只有和大藥廠合作,但如何讓大藥廠看上,生物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就指出,舊藥新用的研發能力是一條可行的路。生策會在八月中舉辦的「生技產業商業模式高峰論壇」即將邀請莫業鈞回台分享其創業心得。
莫業鈞強調,尼克美網羅了原本在NexMed的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磨練,研發能力正純熟。
一九九五年,台灣人莫業鈞在美國成立NexMed。考量到新藥研發成本動輒至少八億美元,耗時也要九至十一年,成功率只有五%。這對當時資本額只有幾十萬美元的NexMed,根本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
至於生產學名藥,早在八○年代中期學名藥廠即已卡位完成,而且學名藥(編按:指專利期已過的藥)的生命週期只有六到三十六個月,藥廠不但要搶快,通路布局能力也要很強,面對的競爭對手多是已做了十幾年的藥廠,剛成立的NexMed,毫無通路實力可言。
於是,莫業鈞從他拿手的研發做起。莫業鈞曾經在美國知名跨國大藥廠,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默克(Merck)、史克(GSK)藥廠服務過,在史克藥廠就曾經改良該藥廠生產的康得六百,研發緩釋劑型,讓兩次服藥的間隔時間拉長。莫業鈞改良的新藥都為藥廠帶來更好的生意。
擁有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普度大學藥學院工業製藥及藥理博士學位,莫業鈞所學就是利用專利藥物傳輸技術(DDS)開發獨特劑型的新藥;也就是針對現有的專利藥,改變其劑型或處方,使得其給藥更有效,或降低原有藥物的毒物,增加安全性。
重要的是,DDS在研發時間上只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研發成本約二千萬美元,一樣享有二十年的專利保護,延長原有藥品的生命週期。
小蝦米求生 為舊藥回春是一條路
NexMed成立後,在九六年還獲得台灣開發工銀的投資,後來於二○○○年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股價一度達到一股二十四美元,市值六億美元,開發工銀的回收有十倍之多。
不過,○五年美國NexMed改變經營方向,公司決定不再做研發,研發團隊遭遣散,莫業鈞於是也離開NexMed,投入總部位於香港的尼克美製藥。九八年成立的NexMed亞洲分公司,該分公司在二○○○年NexMed上市時,由尼克美製藥收購亞洲分公司全部資產,資本額只有二千四百萬美元,延續原來NexMed的商業模式,以改良現有將到期專利藥為主。
尼克美製藥董事長吳祖黃指出,大藥廠推出一個新藥,光是打理上市通路,就要花上億美元,小藥廠光是這點就打不過。相較其他也在研發新藥的生技公司,尼克美不用擔心通路問題,因為「這些藥在市場上本來就都賣得很好。」
在全球的製藥市場中,包括像台灣生技公司,資本規模都不大,想要生存,只有和大藥廠合作,但如何讓大藥廠看上,生物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就指出,舊藥新用的研發能力是一條可行的路。生策會在八月中舉辦的「生技產業商業模式高峰論壇」即將邀請莫業鈞回台分享其創業心得。
莫業鈞強調,尼克美網羅了原本在NexMed的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磨練,研發能力正純熟。
目前尼克美已開發二十多種新藥品,主要仍是專利藥的研發改良,包括癌症疼痛、關節炎痛症、偏頭痛、哮喘、傷口癒合、乾眼症、女性性冷感、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等領域,其中有十多種正在和歐美大型藥廠談判;並有一家全球大型投資銀行替尼克美的十多種新藥,選擇全球銷售的合作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