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科學園區始終給人冷冰冰、無法親近的感覺,但奇美電子耗資十億元打造的南科樹谷專區,想要創造出擁有十萬棵樹木、綠意盎然的樹谷,將科技與自然生態緊密結合。
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走在樹谷園區 (Tree Valley,簡稱TV)裡,就像走進一座森林,所有的門牌都能掩蔽在樹蔭中,完全感受不出,這是一個運作中的科學園區。」
奇美電子行政暨財務資深副總林榮俊,是奇美電子的電視專區、也是「樹谷計畫」的總負責人。今年是他在奇美集團服務的第三十六年,他希望在他的工作任內,完成一個擁有十萬棵樹木,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環境,能留給後代子孫永續經營的綠色園區。
二○○四年,台南縣政府委託奇美電在南科旁占地二四七公頃的土地,成立電視專區(也稱TV專區),希望能引進光電產業的中下游業者進駐,從IC設計、模組製造到組裝,都能在此專區內完成,期以達到「玻璃進去、電視成品出來」的垂直整合效益。
奇美電視專區上游搏生機
只不過,歷經兩年多的開發,原本立意甚佳的電視專區概念,卻因人力不足與成本考量的現實因素,不得不將模組廠遷移到工資、材料都較為便宜的大陸,轉型朝上游整合的方向。
台灣目前整個TFT-LCD產業,從前段玻璃到模組,都出現人力不足的問題,且全球面板大廠皆因原料與人工便宜因素,幾乎全都到大陸設廠,奇美電為求生存,也不得不將模組廠遷至中國,現在進駐電視專區的廠商,幾乎都不是當初所設定的下游廠。
林榮俊說,電視專區改變策略後,除引進日本玻璃基板廠旭硝子(Asahi Glass)之外,奇美集團旗下的IC設計公司奇景光電也將總部遷移至專區內,配合已進駐的奇美材料、啟耀光電、奇力光電等廠,以及新成立的奇美物流,反而找到了另一個天地。
「沒有後段的組裝廠、我們就往前段的材料發展。」他說,奇美趁此機會投資了許多上游材料廠商,也降低不少生產成本。
目前奇美把勞力密集的組裝、模具廠都設在大陸,而將技術與資金密集的面板與模組廠設在電視專區,為讓兩岸材料能「快速進、快速出」,因此奇美物流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充分利用電視專區與安平港相近的優勢條件,大大提高運貨速度。
也因為奇美電視專區相當成功,面板大國南韓最近也分別在湯井與坡州設置類似的園區,提高與台灣廠商的競爭力。
今年一月才開始營業的奇美物流,不但是奇美JIT(Just in Time)機制的關鍵,更提供全台第一家「以櫃代倉」的創新服務,借由將模組、偏光板、背光板與電路板等儲存在貨櫃中,省掉拆封與再安裝的手續,直接運送到廠區與大陸各地,大幅節省倉儲費用的兩成。
十萬棵樹環繞的綠色工業區
當電視專區聚落逐漸成形,產業鏈也逐漸串接並邁上軌道,不過,林榮俊想做的不只如此,他希望跳脫過去大家對科學園區的印象,把電視專區做成樹谷,而且當成是他在奇美電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樹谷想要做到的,是希望能創造出人與樹共存的樂活空間,也是一個新的工業區模式。」
走出規畫樹谷園區整體工程的工務所外,林榮俊指著一旁的小型苗圃,一個種滿了各種樹苗、水果與花草的園地,他說,其實在電視專區規畫之初,預定地旁就有近一五○公頃的水塘、綠地與保育地,為了讓工業區能融合其中,樹谷概念油然而生。
「我自己很愛樹,但很遺憾的,台灣人並不重視樹。」林榮俊從小就愛樹,最愛的樹木是茄苳,但他覺得,台灣人對於路樹的概念,都是點綴性的,還常常看到大家在樹上綁著繩子曬衣服或拖把。
「一個城市是否有歷史、文化涵養,其實從路樹就可以看得出來。」林榮俊表示。因此,「種十萬棵樹」就成為樹谷計畫的第一個目標。
也因此,奇美電在台南善化買下一塊四十公頃的苗圃,培育未來將移植到樹谷園區內的五萬株、五十多種樹苗,並找來森林系等專業員工負責。其中,包括苦楝、茄苳等台灣原生樹種,由於札根性強、也具涵養水分功能,是苗圃的重點栽植樹種。
為了營造出整體概念,林榮俊邀請台南藝術大學研究當地文史背景外,還找了國內的永續空間設計公司、台南藝術大學與負責宜蘭冬山河設計的日本象集團等三個單位來規畫樹谷園區。
除了硬體建設外,奇美電也舉辦了多項活動,希望能借由每個人的親身參與,來認同樹谷概念。負責整體活動規畫的永續空間設計董事長商毓芳說:「讓樹陪小孩成長,讓人與自然結合,是我們的目標。」
從○五年開始,奇美電每年所舉辦的「十萬樹苗計畫」,就是讓小朋友親手種植樹苗的活動,借由摸土、養土的方式讓他們了解人、土與樹的關係,加上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種下的樹苗登錄樹苗卡,「將來等他們長大後,帶著女朋友、兒女,甚至是親人來看,我們就成功了。」林榮俊說。
在苗圃的一角,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去年所種植的樹苗,已長得與成人身高相當了。但其實,樹谷園區一開始的樹苗栽種過程並不順利,主因在於全區內的土地含鹽量過高,屬於較為貧瘠的區域,移植計畫並不太順利,因此除了靠養土改善土質外,還需要向外買土,來提高樹木的存活率。
縱使如此,但其實進駐樹谷園區的多家奇美集團相關企業,都很支持樹谷計畫,不單只是喊喊口號,而是身體力行。
走在工務所旁的小苗圃,不時看到員工會從種植番茄的棚架下走出來,手上大多拿了幾顆番茄往嘴裡送。林榮俊笑說,其實不只番茄,苗圃內還有很多有機蔬菜都是員工利用閒暇時自己親手種的,絕對新鮮好吃。
除了工務所員工外,集團內其他公司員工,也會利用偌大廠區旁的空地、花園來種植自己吃的有機蔬菜、草莓,在奇美物流公司的兩側,就有許多員工自己栽植的蔬菜與水果。
奇美物流課長王智弘表示,雖然有時候辛苦栽種的蔬果,常會被老鼠偷吃,但員工依然樂此不疲,像有些人要煮麵,都會順便摘一些茼蒿菜一起煮,享受種菜吃菜的樂趣。
樹谷專區釋出三萬名職缺
「樹是主角,人是配角。」林榮俊說,未來奇美也將成立樹谷基金會,舉辦更多具有教育性的活動,走入群眾、青少年、甚至幼童,將生態、環保、泥土、自然等融入生活中。
目前初步規畫,整個樹谷專區要找三萬名員工,目前已招聘了兩萬人,其中有六成是不直接操作機器的間接員工,也就是工程師,希望在專區建置完成後,能吸引更多老家在南部的優秀人員返鄉服務。
目前在奇景光電擔任人事課長的廖冠華,之前一直都在擁擠的竹科工作,但來到樹谷後,看到園區內的史前文化保留區,內心感受到非常大的震撼,他說:「原來,科技與文化可以結合得如此完美。」
由於南科與電視專區在規畫之初,就已設定園區內主要道路都須達六十米,而建蔽率從五○%提高到六○%,並保留十五米給未來捷運線到達的一站,加上原本的史前遺址保留區,與超過百公頃的保育地及水域,園區較竹科寬敞許多,這也讓從北部來的廖冠華相當驚訝。
其實,樹谷園區不光是奇美集團在努力開發,台南縣政府也規畫了「南科康橋計畫」,要將園區內所有的水域、集水池、溼地等連結起來,未來就可以在這長達五公里的水道中,以輕艇遊覽整個園區。
斥資十億開發景觀、音樂廳
為了讓整座樹谷園區能呈現綠意盎然的樣貌,景觀開發就耗費奇美集團十億元經費。
其中,除了把九座高壓電塔地下化外,還設置了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環保能源設備,更斥資四億元建設一座內含五百人音樂廳與園遊會館的服務中心,提供良好的平台讓各地文史工作室來此展覽,更可提供類似青年會館的食宿服務,讓騎單車環島的民眾將此當作中繼站。
望著逐漸成型的園區,這位三十七年次,民國六十年就加入奇美服務的林榮俊感性地說,「愛樹的小孩不會變壞」,希望以後小孩子們都可以在樹谷親手植一棵樹,讓樹木陪著小孩成長,甚至可以在網路上隨時觀察種的樹長大幾公分。
「期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帶著孫子來看看當年我種的樹況。」林在奇美走過大半輩子,林榮俊已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了規畫,「即使退休後,我都一定會是樹谷的第一號志工。」
南科綠色園區進駐廠商
上游 奇美電、旭硝子、奇景光電、啟耀科
中游 西虹、斯坦雷、住華科、奇美材料、川銘精密
下游 川普模具、奇美物流、大福、優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