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CD產業當中,獲利率最高的既不是大家熟知的面板廠商,也不是驅動IC業者,而是隱身在面板裡面的光學膜廠商,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迎輝與嘉威已經先後搶進這塊市場,並逐漸瓜分全球第一大廠3M的商機。
四月十七日,嘉威光電正式在興櫃交易的第一天,股價便從八十二.五元飆漲到一五一元,亮麗的表現再度引起敏感的投資人,關注面板產業中最具潛力的光學膜商機。
實際上,就在八個月前,同樣生產光學膜的迎輝科技剛上興櫃時,由於繳出每股獲利高達三十四.八六元的成績單,股價一度飆漲到三六八元。
光學膜獲利高 廠家競投入
除了迎輝與嘉威以外,國內有意投入這塊市場的還包括長興化工及新光合纖,前者從二十元附近大漲到六十一元,後者則從二元左右大漲到最近的十二.八五元,顯然,光學膜的威力不容小覷。
業界人士表示,所謂的光學膜可分為聚光膜、擴散膜以及反射膜,主要用途是放在TFT-LCD背光模組裡,讓液晶顯示器畫質更高、亮度更均勻。
光學膜中,以聚光膜市場規模最大,根據DisplaySearch的估計,每年產值可達十二億美元;由於生產難度最高,售價每片可達六十元,大尺寸液晶電視的聚光膜價格甚至高達上百元,利潤也遠高於其他光學膜片。因此,嘉威與迎輝都享有令人眼紅的獲利。
擴散膜市場規模略低於聚光膜,約在八億到九億美元的水準。進一步看,擴散膜還細分為上擴散膜與下擴散膜,每台液晶監視器要用到上、下擴散膜各一片,前者價格僅達聚光膜的一半,後者價格更低。由於國內業者僅能生產競爭最劇烈的下擴散膜,利潤相當微薄。
至於反射膜則由日本以及韓國等國外廠商供應,國內廠商並未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光學膜的生產技術較為複雜,又有專利權的問題,以往面板廠商如友達以及奇美電等僅能用高價向美國(如3M)以及日本惠和(Keiwa)等業者採購。
但由於3M的專利近年來陸續到期,投入聚光膜多年的迎輝在突破技術瓶頸後順利量產,並獲得本土面板廠商的採用;於是,迎輝業績不但快速躥升,高達六成以上的毛利率以及年獲利超過三個股本的表現,也立刻引起各方人馬的高度興趣。
舉例來說,麥建進率領的嘉威,主要團隊便都出自迎輝;長興的光學膜,業界也指明有兩位來自友達的博士協助;至於新纖集團,更是大舉投入上百億元的資金在竹科設廠,並分別成立友輝及達輝等公司,搶進光學膜以及更上游光學膜材料的市場。
韓、台商爭用價低台製品
目前,迎輝及嘉威由於獲利表現最為突出,二者之間的相互較勁也最激烈。出身於奇美電研發工程師的麥建進指出,成立於一九九八年的迎輝,雖然投入聚光膜的時間相當早,不過,由於聚光膜的技術門檻難以突破,就連韓國的LG等廠商也只能徒呼負負。
在奇美電時,麥建進負責認證迎輝生產的聚光膜,迎輝董事長唐世杰在多次與他溝通後,認為麥建進對於聚光膜的知識相當專業,於是便邀請麥建進到迎輝任職。儘管迎輝的薪水比奇美電少,不過,由於聚光膜一年的市場高達三百億元,迎輝的舞台顯然更有發揮空間,麥建進於是同意從奇美電跳槽到迎輝擔任協理。
令人意外的是,麥建進加入迎輝後,迎輝不但在技術上取得突破,而且因產品價格比3M更便宜,迎輝的聚光片還打進韓國面板廠的供應鏈,並吸引三星等面板廠採用,甚至,3M還因此在韓國提出侵權的告訴。
為解決侵權的問題,迎輝指派麥建進到韓國協助處理,官司打下來的結果,迎輝有一項產品勝訴,一項敗訴,麥建進便建議迎輝停用侵權的產品,另外設計新型的聚光膜與3M競爭。
於是,在官司判定後原本不敢採用迎輝產品的國內面板廠,也開始導入本土自製的聚光膜,麥建進肩負的責任更重了。「當時除了財務管不到以外,其餘包括研發、生產、品管及客服,都由我一手包辦。」麥建進自豪地說。
儘管工作表現突出,麥建進還是跟迎輝鬧翻了,提起這段故事,麥建進輕描淡寫地說,「雙方理念不合啦!本來我是想辭職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想不到在因緣際會下,朋友居中牽線認識了創投界的人士,對方提出了另行創業的建議。」經過一個月的考慮後,麥建進決定在二○○五年中帶走迎輝部分的團隊,成立嘉威。
令人訝異的是,這時麥建進才剛滿三十歲。「年輕的優勢就是速度快。」碩士論文以光學膜為題的麥建進說,目前迎輝銷售的產品,幾乎都是他過往的設計;至於嘉威的生產設備從設計到組裝,也都由他與交大機械研究所的同班同學包辦,不但讓公司成立後第四個月就開始出貨,製造成本也比競爭對手更低。
麥建進的說法聽起來顯然會讓迎輝如坐針氈,渾身感到不舒服。不過,迎輝總經理呂英宗淡淡地表示,該公司是國內最早切入這塊市場的領導者,機器設備早就過了折舊攤提的時間點,生產成本當然會比同業更低,他不願意批評競爭對手而陷入口水戰,而且,「他的碩士論文題目是光學膜,我的博士論文剛好也研究這個領域。」
呂英宗透露,迎輝在光學膜領域摸了七年才累積出現在的成果,他個人從研究所、工研院到業界,在光學膜鑽研時間更長達十七年。但為了提高迎輝競爭力與核心價值,該公司還是在昆山與深圳等地購置一萬兩千坪的廠房做後段加工,去年下半年並找了五位博士,設置國家級的實驗室,未來迎輝將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迎接各項挑戰。
麥建進與呂英宗的對壘究竟誰勝誰負,一時還難看出結果,但業界人士表示,迎輝雖然是業界龍頭,今年以來營收卻有逐漸下滑的趨勢;至於嘉威躥升的速度則令人印象深刻。
光學膜國產有利台灣面板業
截至目前為止,嘉威業績並未中斷繼續上攻;顯然,嘉威搶走了不少迎輝的客戶。麥建進更表明,嘉威正加緊擴增產能的腳步,今年內該公司單月營收有機會超越迎輝,成為國內最大的聚光片廠。看起來,系出同門的迎輝與嘉威兄弟鬩牆的戲碼似乎越演越烈。
不過,攤開迎輝與嘉威去年的財報,面板廠看到兩家公司逼近六成的毛利率還是覺得相當刺眼;畢竟,友達去年的毛利率僅有個位數,就連上游的驅動IC廠聯詠同時間的毛利率也才兩成七,顯然,迎輝與嘉威還是享有可觀的超額利潤。
因此,除了迎輝與嘉威之間的激烈競爭以外,面板廠以及背光模組廠商投入光學膜的布局也越來越積極。
其中,友達便與長興化工策略結盟,投入光學膜的研發與製造;奇美電也在上個月入主台灣最大的擴散膜廠商——宣茂;至於中光電也宣布,生產聚光膜的燦飛光學,已經在四月開始小量出貨;就連光碟片廠精碟,都宣稱取得日本歐姆龍(Omron)集團授權,準備進軍聚光膜的市場。
實際上,「目前全世界的聚光膜廠商已經多達二十五家,但在四年前,具備生產能力的廠商僅有3M與迎輝兩家公司。」麥建進說,就像是兩年前的擴散膜一樣,接下來聚光膜已經不再是寡占市場,年底前會進入戰國時代;屆時,大家將會看到競爭力不足的公司一定會退出市場。
因此,除了聚光膜以外,廠商更重要的課題是盡速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如整合聚光膜與擴散膜的複合式光學膜),並攻占日本以及韓國的市場,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
不過,由於台商逐漸侵蝕3M的大餅,接下來這塊市場將逐漸位移到台灣的業者手中,至於3M的占有率只會往下降;這樣的發展得利最多的,應該還是國內面板廠商,畢竟,關鍵原材料的採購成本下降,將為台灣省下不少外匯。因此,不論嘉威與迎輝的競爭由誰勝出,結局同樣值得國人高興。
■嘉威光電
成立時間:2005年 資本額:4.84億元
董事長:黃文駿 總經理:麥建進
■迎輝科技
成立時間:1998年 資本額:6.1億元
董事長:唐世杰 總經理:呂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