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苦盡甘來 台灣小松搶當五虎之王 P.74

苦盡甘來 台灣小松搶當五虎之王 P.74

甫上興櫃就漲破三百元的台灣小松,成為台塑在高科技產業布局上的另一大成就。不過,小松從十一年前成立至今,經歷過中日雙方大股東的意見不同及幹部的磨合,其間也曾大賠二十一億元,但最終一一克服困難,讓小松走上成功之路。

台塑電子五虎中,台灣小松的年紀不是最輕,但是展現出來的爆發力,卻是最大。

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興櫃掛牌交易,股價一度衝抵三百元,即使近日股價下滑,也維持在二百二十元的高檔,市值超過新台幣一千兩百億元。與台塑女婿張家鈁領軍的南亞電路板,互爭電子五虎的股王寶座。

目前,台灣小松八吋晶圓的市占率,在台灣接近三成,位居市場第一名,領先美國MEMC在台成立的中德十個百分點以上。十二吋晶圓也於○六年十一月送樣,初期產能為二萬片,「我們目前正朝五萬片前進,希望二○○八年第一季,能夠達到十萬片的目標。」台灣小松總經理渡部雅(Tadashi Watabe)自信地說。

台灣小松,這家與日本小松(Komatsu)合資的晶圓製造廠,不是台塑集團一手栽培「嫡系子弟」,卻能夠成功演出,關鍵究竟在哪?


引進日本技術 斥資七十二億學做八吋晶圓

故事的場景要回到一九九五年,這是台塑跨進高科技的「矽晶元年」。這年,南科成立,台灣小松也在同年成立。當時王永慶、王文洋父子從日本小松請來了日本半導體材料的國寶瀧口蓮一,擔任台灣小松的第一任總經理,並且掏出新台幣七十二億元,從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上游的八吋晶圓製造開始做起。

「台塑要做一個行業,一定從源頭做起。」當時主導南科成立的王文洋表示,「這樣才會顯現價值。」

在王文洋的策畫下,台灣小松本來要由南亞出面合資,但因為南亞已經投資成立南科,為避免台積電、聯電、茂德等大客戶反彈,認為所有好處會讓南科占盡,因此由王永慶出面,協商讓台塑承接此合資案,淡化南科色彩。

於是,台灣小松就由日本小松電子、台灣塑膠及亞太投資共同出資成立,台塑持股比率二四%、亞太投資持股比率二五%,日方持股比率五一%。亞太則是台塑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

但是,這個讓王永慶首度點頭,願意與別人合資的「混血兒」,沒想到一開始起步,卻走得步履蹣跚,搖搖欲墜。


王永慶堅持設廠六輕 為對抗沙塵錯過量產黃金期

首先面臨到的問題,就是設廠地點。當時,台灣小松曾考慮在新竹打造基地,就近服務晶圓廠大客戶。但是,王永慶認為,在麥寮六輕園區裡,除了可以自己填海造地,土地取得不成問題外,更能夠用自己的水跟電,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享有貧瘠地區投資免稅優惠,因此執意在麥寮設廠。

但是,這下可難倒瀧口,因為全世界從來沒有一座晶圓廠,能夠在海上打造完成;也沒有一座晶圓廠,能夠對抗海風中的微細沙粒。於是,接下重擔的瀧口,只好遠赴設在北京的日本同業晶圓廠,從他們對抗沙塵暴的經驗中,學習阻絕沙粒的好辦法;從汽車製造業中,學習用水清洗沙粒的困擾。從一九九五年雙方簽約後,直到一九九九年初才正式上線量產,中間的時間,台灣小松大都在與「海風」跟「沙粒」搏鬥。

就在不斷地克服問題中,台灣小松也蹉跎掉九○年代的大好光景;等到真正量產的時候,半導體產業已經進入衰退期。工廠正式營運前三年,台灣小松就虧掉新台幣二十一億元,甚至被王永慶在房門裡大罵「不肖子」,一度面臨關門收攤的危險邊緣。


中日磨合失調 台籍菁英兩年走一半

虧損這麼多,決策速度過慢,也是原因。而反應慢的導火線,則是中日文化的衝突。當時,日本小松派遣六十五位工程師來台試,但因台塑缺乏半導體人才,因此這些日本人態度高傲,不理會台籍員工的意見,雙方經常發生口角。

而且,由於日本小松出資過半,擁有主導權,因此在人力派遣上,所有主官都是由日本人擔任,副官才輪由台籍幹部接掌。因此,台籍幹部的不滿,只能往肚裡吞,當年派去日本受訓的四十三位台籍菁英,兩年內走了一半以上。離職表上,填上的原因都是:不滿意日籍主管。

菁英出走,導致產品良率無法快速提升。茂矽總經理唐亦仙回憶,當時台灣小松的晶圓,在收邊以及拋光(Final polish)上處理得不夠好,導致製造出來的DRAM良率偏低,十二吋的量產進度,也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中德。

不尊重台籍主管外,就連日本總公司都不下放權力給當時的日籍總經理瀧口。在母公司的眼中,台灣小松只是「海外分支」,而不是「獨立個體」,所以包括產品價格、數量、訂單,甚至樣品,都得經過營業本部長的同意。「哪有客戶會等你,訂單早就跑光了。」總經理特助趙榮祥回憶。

所幸,瀧口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他先是穩住台籍主管的情緒,並減少日籍主管的人數;另一方面,跟日本母公司據理力爭下,台灣小松的獨立性逐漸展現。並且,借助台塑總管理處的後勤支援,僅留置聯絡窗口。○五年,台灣小松的營業利益率超過日本,損益平衡點的稼動率(產能利用率)更是低到五成以下,「業界連六成都不容易做到,我們是全世界最低。」渡部驕傲地說。


爭取上市 超高股價讓員工身價暴漲

「上市增加我們的透明度,營運效果顯現。」渡部回憶,當時母公司的董事會不贊同台灣小松上市,認為股東變多後,掌握經營權與技術的難度增加。因此,主張上市的渡部,不斷說服反對的董事,認為晶圓製造業的先期投資很重要,而公開發行是很好的籌資管道。「我也沒想到,上興櫃後股價會這麼高。」他笑著表示,參加現金增資的員工,如今身價個個暴漲。

反觀競爭對手中德,同樣是傳統產業跨足半導體,中鋼當年花了近兩億元取得三五%的股權,卻因為理念不同,MEMC不願意讓中德上市,以免失去掌控權,而讓持有中德股票的員工及個人股東大為不滿,紛紛掛冠求去,爆發離職潮。

雖然中鋼同意出錢買回員工及個人股東持有的五%股權,寄望留住好員工;但MEMC對於股權未過半,卻是耿耿於懷,不願意投注更多的技術至中德;希望仿效日本、韓國廠百分之百擁有的模式,買下中鋼手中的股權。因此經評估後,二○○二年中鋼全面退出中德,也宣告撤軍半導體產業。投資十年,中鋼只以小賺新台幣兩億元出場,與台塑投資台灣小松,潛在利益高達新台幣四百億元,大相逕庭。


母公司遭併 在日本市占率反而提升

台灣小松的發展還不止於此。○六年十月,全球第二名的日本晶圓製造廠Sumco,買下日本小松五一%的股權,兩者市占率合計達到三一%,與第一名的信越只有不到一%的差距。加上Sumco為日本住友金屬與三菱合資之企業,而住友金屬具備上游多晶矽的生產能力,因此對台灣小松來說,等於找到一張長期飯票,避免缺貨之苦。

不過,雖然台灣小松擁有台塑的量產,與小松的研發技術,而且在麥寮也擁有六十萬片的量產空間。但是,十二吋晶圓的良率,確實還有待提升,未來技術轉移,也需要看新母公司的意願,加上中國大陸具備更低的生產成本,因此台灣小松還能不能維持競爭優勢,綁住技術母廠,在在考驗王永慶「取與捨」的智慧。

/小檔案/
太陽能+低籌碼 創造台灣小松高股價
台灣小松自從登上興櫃後,股價始終維持在新台幣200元以上,成為台塑小金雞。但是若翻開財務報表,台灣小松去年1到11月的稅後純益為新台幣2.6元,這樣的獲利,雖然不算差,但是與200元以上的高股價,似乎不太搭配。若仔細分析,過去品質不好,「必須花錢丟棄」的「下腳料」晶圓片,如今卻成為太陽能電池產業搶手原料,濃濃的「太陽能味」,賦予大家「夢想」空間。

再加上,扣除三大股東外,員工持股1.96%,約為1萬2000張股票,再扣除兩年不得交易的限制,只有3000多張在外流通,籌碼實在稀少。兩大主因,造就台灣小松的高價傳奇。

延伸閱讀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2024-11-19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2024-11-14

12強賽/韓國隊確定淘汰!韓媒轟「棒球恥辱日」:2023年WBC後另一場災難…直指問題出在這
12強賽/韓國隊確定淘汰!韓媒轟「棒球恥辱日」:2023年WBC後另一場災難…直指問題出在這

2024-11-18

12強賽/中華隊11點對戰美國!左投陳柏清先發,這外野手「單季104盜」超會跑…考驗中華隊防盜系統
12強賽/中華隊11點對戰美國!左投陳柏清先發,這外野手「單季104盜」超會跑…考驗中華隊防盜系統

2024-11-22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