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散熱模組景氣由谷底翻揚,即將掛牌上櫃的力致,甚至繳出單月每股獲利超過一元的優異成績單。究竟,這個一度被認為是曇花一現的產業,出現了什麼變化,如今得以反敗為勝?
所謂的散熱模組,就是將高傳熱係數材料與CPU(微處理器)緊密黏貼,把CPU產生的熱量傳送到散熱片,並用風扇掃熱,透過強制對流方式,維持CPU在一定工作溫度下運轉。
因此,「這個產業應該細分為風扇、導管等零組件廠以及模組廠三大區塊」,力致董事長饒振奇解釋,風扇廠包括建準、協禧,熱導管廠則有超眾、業強與奇鋐,至於鴻準以及雙鴻則是散熱模組廠。
力致因為同時具備生產風扇、導管以及模組的能力,難怪,鴻準不但要向力致購買風扇,就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多次軟硬兼施,一方面派特助向饒振奇挖角,另一方面則與饒洽談購併事宜。
換成別人,如果有個富爸爸找上門當靠山,列隊歡迎都來不及了,何況對方是台灣製造業的龍頭、市值逾兆元的鴻海;畢竟能將持股換成鴻海的股票,身價必然立刻倍翻。
致力研發培養深厚技術
儘管如此,出身工研院的饒振奇硬是不就範,他堅持按部就班,走一條表面上看起來更孤獨、遙遠的路,就跟當初堅持自行培養團隊研發製造風扇與導管零組件的能力,再切入散熱模組市場一樣。
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力致,切入散熱產業的時間,比起同業雙鴻還早了一年,不過,這批來自工研院的團隊創業之路並不順遂,公司成立第一年,力致很快就把大家好不容易籌出來的八百萬元燒光了。
不過經營團隊對於自己的技術能力還是相當有信心,隔年,力致辦理增資時,「我還是出資最多的股東呢」,力致總經理施銘銓笑著說。
為了讓新進工程師能在最快時間內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散熱風扇,施銘銓甚至自行開發軟體;因此,力致每月設計出來的新款散熱風扇就高達二十多款,這套軟體也成為加強公司競爭力的祕密武器。
果真,隨著個人電腦運轉速度加快,散熱模組需求也跟著倍數成長,三、四年前因而出現景氣大好的榮景,其中,雙鴻每股獲利超過一個股本,超眾每股獲利也超過半個股本,不過,力致由於堅持風扇技術能力自主,將大部分的人力投入在風扇研發設計,結果未能把握當時大賺一票的機會,還要面對其他同業的打壓,「當時心情真的好悶!」饒振奇說。
關鍵技術影響獲利能力
所幸,饒振奇率領的團隊並未退縮,由於多數的散熱模組廠不具備生產風扇以及導管等關鍵零組件的能力,在景氣逆轉後,產品價格迅速下跌,純模組廠獲利不但快速縮水,由於銅價上漲墊高成本,部分廠商甚至轉為虧損,散熱模組廠因而讓外界留下曇花一現的印象。
力致發言人張金生協理分析,因為他們沒有掌握零組件生產技術,因為,「風扇與導管自製成本遠比外購低了五成!」舉例來說,景氣變壞,建準、協禧、業強本業的獲利表現,就比雙鴻要好。
先做難的NB 再切入PC
所幸,七年的蹲馬步苦工沒有白練,○四年風扇與散熱模組順利通過戴爾(Dell)電腦認證後,力致終於取得一線客戶訂單,登上得點圈,去年起該公司開始自製熱導管,向上整合關鍵零組件。
值得注意的是,風扇與導管等關鍵零組件的技術門檻比模組廠更高,筆記型電腦的散熱零組件生產難度又比桌上型電腦高;張金生分析,業強、建準與協禧的毛利率就比雙鴻與超眾更好。皇天不負苦心人,力致從筆記型電腦散熱產品開始做,接著切入桌上型電腦市場就很順利,隨經濟規模提升,力致總體獲利比以前更具看頭。
難怪,在市況回升後,力致獲利便向上三級跳,以第三季財報來看,該公司單月每股獲利甚至超過一元,表現遠遠超過其他同業,就連鴻準也要向力致採購風扇,累計前三季獲利也超過去年全年的數字;由於力致生產的風扇品質相當不錯,饒振奇透露,未來鴻準對力致的採購量還會持續提升,難怪,鴻海對於力致的挖角、整併動作,會一波接著一波。
此外,明年微軟新作業系統Vista上市後,電腦運轉速度又會加快,對於散熱需求勢必也將顯著提升。
法人估計,散熱產業整體看來已有觸底回升的現象,其中,力致、雙鴻等十月營收均創下新高,奇鋐辦理現金增資則吸引寶成入股,業強第三季獲利也顯著成長,顯然,力致接下來業績將有更上層樓的表現;難怪饒振奇率領的團隊,為何抗拒鴻海提出購併與挖角的誘惑。
「經營企業就像跑馬拉松一樣,力致有這麼多員工,一旦被整併,文化一定有不合的地方,屆時難免會有人離開。雖然我們堅持自己做垂直整合的確比較累,但是,眼看九年來我們找了各具專長的專業經理人一起共同奮鬥,最後終於把舞台搭起來了,大家也都能發揮戰力,在效益逐漸顯現後,當初忍耐寂寞的堅持彌足珍貴,也讓人欣慰。」饒振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