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到底企業應該具備怎麼樣的專利團隊,以及要有哪些專利策略,國內三大專家的經驗談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周延鵬:建立專責專利部門
他建議台灣企業要建立一個專責的專利部門,以鴻海為例,指出他通常都要求新進的法務人員去一一列舉別人申請的專利是無效的,這種做法一方面是激起他們的戰鬥能力,另一方面在培養他們對專利的識別能力。同時,負責專利部門的人必須是能參與公司經營決策的人,不能交給單純的律師或是技術人員,這樣才能從營運戰略的角度來看專利布局。
至於如何判斷一個專利的好壞,周延鵬說,他的做法是拿到一個專利後,先調出這個專利在申請時的全部卷宗看看,然後找出這個專利在申請時間點之前的相關文獻加以分析,最後重新拆解專利的文字結構,就知道這個專利的好或壞。
比如說,好的專利用的都是比較抽象的文字,所以解釋範圍很大,相對的,如果專利寫得比較輕率,用的都只是單純陳述的句子,自然就比較容易被人找到空隙。
黃日燦:拋棄沒有用的專利
替台灣聚合打敗3M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也同意應該要建置企業內部的專利部門,而這個部門應該要包括研發人員、法務人員及業務人員,這樣經過集思廣益出來的結論才會完整。
黃日燦也從他替國內企業打專利訴訟的經驗,建議台灣企業在專利上要懂得分輕重,「不要為了專利而專利」,像跟現有產業營運無關、跟專利的攻擊防禦無關,以及孤芳自賞的專利通通都要放棄。
他強調,因為專利的申請跟維持都要錢,像申請一個美國專利就要一、兩萬美元,如果專利沒辦法為公司節省成本、創造利潤,將反而是一種負擔,所以台灣企業應該要像美國企業一樣,將幾個相關的研發成果融會貫通成一個專利,「這樣專利才會包山包海」,不是像現在一樣想到就申請,結果就是漏洞處處,就像卡通裡的乳酪,一塊大餅上面一個洞一個洞,人家一下子就打穿你。
黃日燦拿台灣聚合跟3M的官司來證實他的說法,聚合當初拿了3M的便利貼回來研究,認為聚合可以做出超越3M的便利貼,於是在發展出自己的黏劑之後就以新黏劑去做專利布局,結果3M一狀告上法院,說聚合侵犯3M的專利,雙方從一九九三年打到九七年,花了兩百萬美金,這時聚合之前申請的專利發揮作用,在電子顯微鏡下,聚合的黏劑結構是一個一個大圈圈,而3M是一個一個小圈圈,兩者結構顯然不同,結果美國跟台灣都判聚合贏。
阮啟殷:發展大陸專利策略
「有一個專利還不夠,要有很多其他的配套專利,才能讓別人跑不出去,」科技產業法務主管聯盟會長、神達電腦法務副總阮啟殷告訴大家布好專利地雷的方法。他說,像電腦的熱處理器,不管是溝槽、風扇還是外殼,要把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改良跟式樣都想出來,並且申請專利,登記為自己的產品,不然別人就會用其他設計繞過你的專利,讓你無法興訟。
近幾年,外界普遍認為神達的專利布局做得不錯,原因之一是因為神達在兩年前就進行大陸專利布局,為什麼選擇在智財權環境不佳的大陸進行布局?阮啟殷指出,因為專利是「屬地主義」,只有在申請的地區才有管轄權,因為大陸的市場比較大,所以在國際間做交叉授權(cross-license)比較占優勢。
因此,企業應該要把專利布局的重心放在大陸,像神達現在只要在台灣申請的專利,就一定會拿到大陸去申請,未來神達只會在美國跟大陸兩地申請專利。
其實,不只是交叉授權占優勢,阮啟殷還偷偷透露申請大陸專利的另一個「附加好處」,他說,因為大陸各省現在為了衝業績,所以現在只要各省當地企業向中央申請專利,各省都會自掏腰包補助申請費,企業只需花請專利律師事務所寫專利書的費用就好,像神達目前就在上海申請專利,由上海市政府補助申請費,「這筆錢累積起來也很可觀。」
阮啟殷也指點台灣企業遇到專利訴訟時應該要怎麼做,阮啟殷說,在一開始收到對方的警告信時,企業可以先跟專利工程師做專利地圖的比對,看公司是不是真的侵權,如果沒有,再回信問對方是不是確定我們有侵權,因為在美國做專利地圖要幾千美元,如果對方財力並不雄厚,只是亂槍打鳥式的發勒索信,往往很多訴訟在這個階段就會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