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數位相機廠降財測拉警報 P.90

數位相機廠降財測拉警報 P.90

在整併風潮下,國內數位相機產業逐漸出現大者更強、小者更弱的兩極化生態,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營運規模小的廠商壓力勢必遠超過大廠,台灣數位相機廠的春天是否已經不再?未來是否還有轉機?

繼手機之後,數位相機一度成為市場上最紅火的電子產品,過去連續兩、三年,數位相機在所有數位化產品當中,氣勢一路翻揚,數位相機產業相關廠商的業績和股票行情也都表現出色。

不過,最近國內數位相機廠商陸續結算出第一季營運成績,獲利狀況不如預期幾乎是普遍現象,有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甚至已經在內部拉起調降財測的警報,預計四月底之前,就會有廠商對外公告調降財測,而且降幅非常可觀。

很多廠商提出「淡季效應」的理由,認為下半年旺季到來時就可一掃眼前的陰霾,不過,從過去連續兩、三年數位相機在所有數位化產品當中氣勢一路翻揚的盛況對照來看,眼前國內數位相機產業似乎不單只有淡季效應的暫時性問題而已。

日本限制台灣發展空間/殺價競爭提前引爆


事實上,國內數位相機廠商正面臨同業殺價競爭、毛利率快速下滑的結構性問題。去年上半年,國內業界平均毛利還有一五%左右的水準,去年第三季降到一○%,到了今年第一季,已經跌到一○%以下,第二季勢必還會再往下探。

從許多資訊產業的發展趨勢看,當產品需求趨於飽和時,廠商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版圖勢必會猛烈殺價,桌上型電腦便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數位相機產業的情況並非如此。

根據國際知名產業分析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預估,二○○四年全球數位相機總出貨規模將達八千萬台,較去年成長七二%,而二○○三年全球數位相機出貨規模相較於二○○二年成長七一%,這表示,全球市場規模還在繼續高度成長,問題是,台灣廠商在全球總出貨量裡頭所占的比重很難有所突破,始終介於三五%到三七%之間,展望未來五年,也很難突破四○%,此一態勢將直接限制台灣廠商的成長空間,進而迫使廠商彼此殺價競爭。

台灣廠商在全球出貨比重難突破,主要原因是,第一,一線大廠Sony和Canon高比例自製,幾乎九成以上的產品留在自己的廠內生產製造,台灣廠商殷殷期盼的大訂單始終等不到,第二,日本三洋出面跟台灣代工廠商拚,目前已經在日本、韓國、廣東東莞、印尼設置生產據點,全年總產能高達一千萬台,而且繼續擴增產能,今年把整個產能規模拉高到兩千萬台;這麼一來,台灣廠商多年來引頸期盼的一線大廠訂單就算真的釋出,也很可能被三洋先一步攔截。總歸一句話,日本人讓台灣數位相機產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

根據IDC最新出爐的統計資料,去年全球數位相機排名依序是Sony、Canon、Olympus、Kodak、Fuji、Casio,其中,多年蟬聯冠亞軍的Sony和Canon便囊括全球六成市場,對台灣廠商來說,兩大廠商如果釋出代工訂單將是強而有力的大補丸;不過,Sony目前在日本和大陸都有生產據點,年產能達一千萬台,去年產能利用率約八五%,Canon年產能也高達八五○萬台,去年產能利用率九成。

從一年多以前開始,台灣廠商看著Sony、Canon產能快速飽和卻毫無擴增產能的具體計畫而出現樂觀論調,認為這兩家大廠終究會委外代工,而且,台灣廠商成本低、在大陸經營生產據點的條件又好,必定是承接代工訂單最理想的選擇。

然而,台灣廠商對一線大廠可能釋出代工訂單所懷抱的期待卻又因為三洋的擴廠計畫而面臨新挑戰。三洋有專業的數位相機代工實力,對關鍵零組件的掌握程度也遠高於台灣廠商,唯一不及台灣的是代工價格,但是,去年出現零組件缺貨危機之後,三洋關鍵零組件掌控力得以突顯,足可彌補成本上的弱勢。

目前,全球排名第三至第五名的廠商都是委託三洋代工,台灣廠商則主攻全球二線廠商及歐洲通路商的代工訂單。

台灣代工廠拚命殺價,日本廠商還是看不上眼,始終對數位相機的研發生產緊抓不放,主要原因是包括Sony、Canon二大品牌廠商和代工廠三洋,都高度掌握關鍵零組件,從上游一路包到下游終端產品,獲利一手賺,何樂而不為?去年,幾乎百分之百自製的Sony毛利率維持在一五%,排名第二、同樣也是高度自製的Canon毛利率更達二○%。

在有限領土中激烈拚鬥/兩極化生態出現

台灣數位相機廠商對一線大廠代工訂單的期望一次次落空之後,被迫以更積極的方式在有限領土中拚鬥,競爭愈來愈激烈;為求生存,產業間掀起整併風,繼一年多以前佳能企業購併詮訊之後,群光也在一個月前併購明騰,其中,佳能購併詮訊的績效已經受到肯定,目前,佳能企業已經是國內第二大數位相機廠商,而且成為全球排名第六的Casio的獨家代工廠。

在整併風潮下,國內數位相機產業逐漸出現大者更強、小者更弱的兩極化生態;就拿第一季的獲利情形來看,國內第一大廠普立爾毛利率還有一二%,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二.三%左右,佳能營收更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六○.三%,第三大廠華晶科技第一季營收年增率約一○%,相對的,去年底才剛掛牌的智基科技在普立爾購併案破局之後,內部還在進行調適,另一方面又碰到主要客戶HP為消化庫存而減量下單,第一季初估約虧損兩、三千萬元。

此外,新虹因為研發費用居高不下、業務卻又未等比例成長,導致去年虧損兩億餘元,面臨存亡的嚴格考驗,為此近來積極自業界延攬相關人才、強化經營體質。只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營運規模小的廠商壓力勢必遠超過大廠,台灣數位相機廠的春天是否已經不再?未來是否還有轉機?則有待進一步觀察了。(本文轉載自384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科技股續退場 航運、金融成最大贏家?  台股高息ETF年底換股潮全解析
科技股續退場 航運、金融成最大贏家? 台股高息ETF年底換股潮全解析

2024-11-20

一次讀懂囤房稅2.0!房價會跌?租金會漲? 專家解讀:建商、包租公、房客誰有利
一次讀懂囤房稅2.0!房價會跌?租金會漲? 專家解讀:建商、包租公、房客誰有利

2023-11-16

00878、00713換股倒數!長榮、慧洋-KY...2025年可能被納入高股息ETF的12檔台股「它殖利率近13%」
00878、00713換股倒數!長榮、慧洋-KY...2025年可能被納入高股息ETF的12檔台股「它殖利率近13%」

2024-11-19

他存250張高息ETF,40歲提早退休!1隱憂恐淪下流中年「月領2.7萬股息腰斬變1萬」:到底退休金多少才夠
他存250張高息ETF,40歲提早退休!1隱憂恐淪下流中年「月領2.7萬股息腰斬變1萬」:到底退休金多少才夠

2024-11-18

科技型ETF績效遙遙領先,最多人買的高股息卻不如預期,孫慧芳:有兩種情況要注意
科技型ETF績效遙遙領先,最多人買的高股息卻不如預期,孫慧芳:有兩種情況要注意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