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資訊前陣子剛取得微軟授權,從二○○二年開始,將可以自行生產採用WinCE 作業系統的 PDA,這段經歷,讓我想從技術主宰廠商授權的角度,來談一談企業的競爭力。
Palm 在今年第一季的市占率,還有五○.四%,但是到了第二季, 則衰退到三二.一%, 至於 WinCE 則是呈現大幅成長的趨勢,由原本的二七.四%成長到三三.七%,之所以會此消彼長,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授權開放的速度太慢之故。
過去 Palm 對授權態度非常嚴謹,除了 Handspring 及一些國際大廠之外,台灣廠商根本沒有機會與他們談授權,談得辛苦不說,更重要的是排隊排很久,卻根本拿不到,曾經也有同仁建議我去跟 3Com 談,但是我認為機會不大,也就沒有去進行,我們反倒跟微軟取得合作機會,而且還可以用自有品牌去銷售 PDA,彈
性空間反而大了很多。
Palm 從市場的龍頭地位一路向下滑, 我認為關鍵因素在於,他們對周邊的配件釋出雖然大方,但是那都是附加的東西,核心作業系統的授權動作卻一再遲疑,所以在進行授權的同時, 都是以自家公司的硬體銷售獲利為考量,對推動 Palm OS 陣營的影響力卻一點幫助也沒有。
其實要不要授權,本身就是一種兩難,一方面怕授權影響自己的獲利,一方面又需要集合眾人之力, 來推動市場的進步,Palm 的公司本身由於是從整體硬體銷售跨入是否純軟體授權, 所以對 Palm OS 核心技術的授權,也相對特別小心,似乎很怕人家到時候做得比他好。
然而這層顧慮,應該是大可不必擔心的,因為以過去個人電腦發展的歷程來看,一個新產品要成功,絕對需要靠大家一起去支持,所以微軟從一開始就以軟體授權為主,利用眾星拱月的優勢,去造成全世界不敢忽視的一股強大力量。
其他有意跨足 PDA 的廠商,在 Palm OS 進行得不順利,因此統統一面倒向微軟陣營,雖然最近 Palm 決定要全面開放授權,但是為時已晚,在現在「十倍速」的時代裡, 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做決定,特別是去年景氣開始下滑後,Palm 出現高達兩億美元的巨額庫存,Palm OS 系統逐漸式微,我想已是很難避免了。
然而,微軟卻不一樣,從一開始,微軟就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優秀的軟體廠商,這也是這家公司最大的優勢,但是 Palm 卻選擇把軟、硬體綁在一起,所有的錢都想自己賺,下場當然就會變得很悲慘。
微軟視窗的發展,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麼成功,從一.○、二.○開始,一直到三.○版本才算獲得佳績,介入 PDA 領域的情況也很類似,一直到推出 WinCE 三.○版本後,才足以與 Palm 相庭抗禮。
初期在 Palm OS 勢力強盛的時候,許多 WinCE 周邊的支援廠商,即使別無選擇,也不敢馬上投下去做,但是慢慢大家發現,如果比爾蓋茨想做的事情,好像成功的機會都不小,在愈來愈多廠商跳下來之後,WinCE 的成功就像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不過,微軟也不是一開始就對全世界開放授權,先從美國電腦大廠惠普、康柏開始,接下來包括日本新力等國際性企業都紛紛加入,而台灣廠商在代工委外的訂單釋出情況下,也開始逐漸受惠,其中威盛轉投資的宏達,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 WinCE 陣營的成員愈聚愈多之後,就開始匯聚一波「滾雪球」效應, 作為這種「啟動者」的能量,對台灣來講太吃力,不可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光以 X-Box 遊戲機來比喻,微軟只要賣出一台, 就得忍受一百美元的虧損,台灣廠商當然做不到,可是對微軟卻不一樣,一開始推動,雖然很辛苦,結果卻是驚人的可怕,就像在下坡一樣,只會愈滾愈快。
Palm 過去的成功, 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周邊的應用軟體,是由許多協力廠商各自撰寫的,因此 PDA 可提供的內容項目多,自然成就一番榮景。
不過現在情況改變了,如果你到網路上找一找,會發現很多軟體供應廠商,會同時提供 WinCE 和 Palm OS 兩種版本的應用,並陳的兩股力量目前勢均力敵,但是接下來的發展,卻很難說了。
因為,除了技術授權的態度差異之外,WinCE 與 Palm OS 的設計風格也迥異。
微軟對軟體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於和個人電腦的互連性更強,內建的配置多,所以記憶體容量就要愈大愈好,因此 WinCE 產品的尺寸,普遍比 Palm OS 來得大,功能也更加五花八門。
Palm OS 的想法卻不一樣,他們認為 PDA 的體積不要太大, 只要具備基本的、常用的功能就足以應付生活所需,為了遷就輕薄短小的外型,所以程式也都寫得很小,好達到省電、省空間的訴求,這樣下來, Palm 就變成一款入門型的產品,未來在擴充性上,也就形成很大的障礙。
另外,Palm 彩色化的速度太慢,也讓微軟有機會拉近彼此間的差距, 想想看,現代人有了彩色電視之後,誰還會回頭去看黑白電視?所以彩色化的需求絕對會愈來愈強烈。
Palm 即使跟進 WinCE,讓 PDA 的螢幕變彩色,但是一般人如果只是單純地要看行事曆、電話簿的話,會需要用到彩色的螢幕視窗嗎?結果變通之後,反而又變成一種不實用的設計。
WinCE 卻不同,一向以能處理豐富的資訊而自豪,因為口袋型電腦本身在多媒體的應用和表現上不弱,所以雖然價錢比較貴,但是能做的事情也變得多更多,最重要的是使用環境還和一般人常用的電腦很像,自然更加有吸引力。
台灣廠商在 Palm 方面碰壁,卻從微軟的身上找到慰藉,由於國際大廠習慣向台灣下 OEM 訂單,台灣廠商也跟著受惠,我認為在整個發展過程之中,由於 Palm把技術和製造的利潤混為一談,愈害怕向外踏出去一步,只會讓自己變得愈來愈沒有競爭力。
在第一家獲得微軟授權的康柏, 所推出的 i-PAQ 市場反應相當成功之後, 對WinCE 的陣營來說,無疑是注入一支強心針,「西瓜偎大邊」的情況舉世皆然,自然 WinCE 的陣容也變得壯盛起來。
另外,微軟將從明年開始,在口袋型電腦上加入支援無線通訊的能力,產品代號為 Merlin, 以後使用者可以一面看著口袋型電腦的螢幕,一面使用耳機講電話,未來與 Palm 的差距肯定會愈拉愈大,而微軟的下一個對手,則是會直接挑戰到無線通訊的手機製造大廠。
我想短時間或許體積小的手機會與螢幕大的 PDA 同時並陳, 但是未來使用 PDA結合 Mobile 的消費者,卻會逐漸分離為兩種形態。
一種是以語音需求為主的 Smartphone, 平時接聽電話的時間多,所以行動電話的造型,比較符合這類人的使用習慣;另一種是以資訊閱讀為主要應用導向的人,平時用慣 PDA 的族群,要和對方通話對講的時候,只要在 PDA 接上耳機就可以了。
不管是 PDA phone 還是 Smartphone,兩者雖然是各有擅場,不過要知道,就連3G 所追求的, 都是以數據傳輸為主的無線通信服務,不難理解誰的優勢會更加具體。
我個人認為, WinCE 與 Palm OS 在 PDA 的市場爭霸戰, 就像當年錄影帶 VHS與 BETA 的規格之爭一樣,硬要在封閉的內部環境中逆勢而為,絕對是不可行的。
近來台灣企業登陸投資的動作頻頻,邊緣化的陰影,成為台灣經濟環境的重大隱憂,那麼不妨看看 Palm 的例子,很值得台灣企業去好好思考。
(黃杉榕為倚天資訊董事長、電子郵件信箱是 simou.hwang@eten.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