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產業的熱火在全球猛烈點燃,無論是產、官、學界,都在尋找最耀眼的那支火把。繼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在今年一月初指出,希望能藉由生物資訊學的研究,作為中研院推動跨領域整合的對象,一時之間,生物資訊的前景呼之欲出。
成功研發出細胞晶片原型
就在一片渾沌當中,去年九月,台灣第一家生物資訊公司基因數碼科技公司─誕生了,擁有生物晶片與資訊科學兩方面的專業技術,不僅經營團隊堅強,皆為生化、資訊博士,股東也令人眼睛一亮,除了先前已投資台醫生技飽受矚目的交通銀行之外,智原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也入列,董監事成員更包括台大醫院副院長許世明。
或許是因為基因數碼董事長(現同為台醫生技董事、聯太創投副總經理)黃子洋習於低調的作風,基因數碼籌備一年多後成立至今從未曝光,始終像鴨子划水般地默默拚命研發,只待浮出水面的那一瞬間,便是大鳴大放的時刻。
確實,基因數碼的經營團隊第一次露面,就交出了不凡的成績。正當多數業者埋頭苦思如何掠奪蛋白質晶片市場時,基因數碼卻已走在前頭,研究出細胞晶片的原型,將來,無論是要檢驗不孕症,還是探究食物內細菌成分,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檢驗工作。
由於細胞晶片應用層面相當大,所帶來的商機也無窮,因此,在專利權等於商業利益的遊戲規則下,基因數碼已向美國提出專利申請,希望能奠定品牌的領導地位。
除了細胞晶片之外,基因數碼還研發出一套檢測儀器,能同時進行蛋白質、細胞晶片等的檢測分析,精密度不輸給現有的國外進口廠牌,又具價格競爭力,今年三月就可以出貨,以研究單位為市場目標對象。
經營團隊實力堅強
一台動輒八十萬元的檢測儀器, 加上細胞晶片,與自行研發的 Linux 叢聚軟體技術平台,用來提升基因資料運算的速度與精確性,再納入其他相關服務,基因數碼保守估計,今年營收至少有一億元以上,換算一億元的資本額,每股盈餘最少也有一元,對照於全球多數尚未獲利的生技公司,可說是相當不容易。
也難怪,基因數碼雖然聲音很少,但並未被外界忽略。公司最初成立時,每股便以十三‧五元募資,只比台醫少一元,最近進行增資,各路法人頻來探詢。為何基因數碼能夠先聲奪人,不過短短一年,就能打響招牌,並瞄準在明年第二季以科技類股申請上市、上櫃?
厚實的經營團隊自然是第一關鍵,攤開成員名單,個個資歷顯赫。總經理陳肇宇,曾在惠普科技、新思科技等公司任職多年,對資訊系統規畫與業務開發,擁有豐富的經驗。
處長葉揚春,曾待過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及 Mendel 生技公司多年,專長是微生物晶片的設計、操作與應用;原就職於工研院生物醫學資訊部的李國彬, 是台灣少數擅長 DNA 定序與蛋白質結構資訊系統開發的專家;王維新則原任職 Avanti 的軟體開發經理,對高速資訊系統的開發,擁有多年的資歷。
為了在第一時間搶得專利權,基因數碼還特地從理律法律事務所,挖來資深專利法務專員葛介正。在美國的辦公處,還有兩位大陸出身的博士,負責美國業務的管理。
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堂,背後的故事令人好奇。原來,早在前年陳肇宇和葉揚春看到了生物科技的大熱潮,紛紛興起創業的念頭,恰巧黃子洋也想投資生技公司,三人便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共同創辦了基因數碼。
為創業賣房子
創業往往是背水一戰。陳肇宇當初為了籌錢,還把房子賣掉,重新找房子租賃,前年底離開新思科技後,基因數碼尚未正式成立前,旁人問起新工作,他只能尷尬地說:「目前正在待業中。」
就這樣,陳肇宇過了一年多沒有領薪水的日子,在長安東路的小小辦公室內,獨自苦幹。不過,千里馬總是有伯樂識貨,黃子洋也相當捨得投資,這一年來,所有的管銷費用,皆由黃子洋一手包辦,致使談起這位三十五歲的董事長時,陳肇宇常讚譽有加。
不僅陳、葉對基因數碼懷有理想,其他重要成員也是抱著遠大的目標加入。像是李國彬,放棄了別人眼中工研院的鐵飯碗,現有的薪資不過是以前的三分之二,但每當想到有機會成為台灣生物資訊業的火車頭時,人人莫不放開視野,不再以眼前的薪水為唯一考量。
但話說回來,生技業的競爭者不局限在台灣,而是全球舞台,基因數碼又有什麼樣的武器,可以和世界大廠一較長短?
陳肇宇表示,過去這些年,台灣資訊工業的發達,造就了不少資訊人才,在他走訪過國際大廠後發現,國外現有的資訊平台,資料採集大多集中在同一個向度,反觀基因數碼能多象限地將藥分子、蛋白質等資料庫同時做一結合,進行更深層的研究,等於是多出了些利基。
也許是台灣第一家生物資訊公司的光芒太耀眼,基因數碼一傳出成立風聲,不到二十天, 業界口頭允諾出資的資金總額, 就高達六億元,經營團隊基於對未來EPS 的考量,退回了不少資金。
今年一月,基因數碼搬到內湖高科技園區,兩百多坪的廠辦,逐一完成裝潢中,離將來極可能是策略聯盟夥伴的台醫生技近在咫尺。對擁有二○%技術股的經營團隊來說,股價備受青睞雖是一大鼓勵,但能否成為標竿,進一步帶動台灣生物資訊業的發展,更是心中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