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四家台灣網路公司的上市申請案已經收件!」那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亞洲區業務發展部董事徐光勛一說完,台下近一百位會計師與網路業者不約而同地扳起手指,或是嘴中念念有詞,或是雙眉緊鎖,要從腦中資料庫挑出機會最大的四家公司名字。
當然,這場由勤業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在三月三十一日舉辦的「那斯達克市研討會」,雖然並未開放給媒體參加,但畢竟是一個半公開的場合,自然不可能宣布正確答案。
雖然研討會當天,在三月二十四日重新站上五千點的那斯達克指數已連洩七天,跌破四千六百點。但與會人士還是樂觀地表示:「也許這是先蹲後跳的徵兆!」顯見那斯達克仍具魔法般魅力,對台灣網路業者來說,仍是公司股票的上市聖地。
短短二十年 逾五千家公司上市
在全球的證券市場中,那斯達克雖不是最年輕,但短短二十年間,到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公司就有五千多家,遠超過交易所得最大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 )的三千五百家。
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五千家公司行號中,多的是近來炙手可熱的科技新霸。基本上,幾乎所有與現代科技有關者,如電腦設備、生化科技、半導體、通信等類股均選擇在此掛牌上市,當然,前陣子投資人最趨之若鶩的網路股更是那斯達克中的當紅寵兒。正因為有新霸竄起,近來那斯達克指數在一天內的漲跌幅已不再由微軟( Microsoft )、 戴爾( Dell Computer )及英特爾( Intel )等「傳統」天王所掌控,而得要看看雅虎( Yahoo! )、電子海灣( Ebay )及 E*trade等新科技龍頭的臉色了。
而在拜美國連續七年的多頭走勢之賜、網路與通訊產業的帶動下,自一九九六年起,只有六百點的那斯達克指數,以驚人的漲勢在九八年翻了一倍。到了九九年初更從一千四百點,以勢如破竹之姿在年底站上四千點大關。勇猛的攻勢、熱絡的交易,頓時使得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等老牌集中市場黯然失色。
那斯達克這個快速集資的天堂,自然吸引大批台灣網路與科技業者的嚮往,但可能是「距離造成的美感」與先進業者「報喜不報憂」的心態所致,使得許多國內業者誤認到那斯達克上市太過容易也過度樂觀。
自稱扮演的是「教育與推廣」角色的徐光勛表示,目前台灣的網路公司逾八萬,而發展腳步緊追在後的中國大陸恐怕更超過此數,雖然表明要到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不少,「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在選擇市場時,要先了解每個市場的特點!」徐光勛說。
那斯達克不是想去就能去
可是,過去一年來,台灣新開的網路公司十家裡就有八家說要到那斯達克上市,再加上有台積電、和信超媒體(Giga)的成功經驗,難道大家對那斯達克還不夠了解?
徐光勛的回答頗出人意外:「那斯達克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台灣大部分公司是對那斯達克的上市要求比較清楚,但上市不只是數字,而是管理團隊、事業發展以及財務規畫的綜合體。」而也因為業者們的觀念不夠清楚、對那斯達克不夠了解,所以徐光勛的角色和功能才得以發揮。不過對於那斯達克何時來台設分處,徐光勛笑說:「至少要等到台灣有十五家公司在那斯達克上市了再說!」
雖然此次徐光勛在台灣停留的時間不到一星期,而且又值春假,但行程表卻還是排得滿滿的。至於會面的對象,自然是有意到那斯達克上市的業者,但不知是否包括已經收件的那四家公司,對此徐光勛當然是三緘其口,連一點線索也不能給。
由於最近和信超媒體才成功上市歸來,樂與國內業者分享上市前最精采也最艱辛的全球巡迴法人說明會(Road Show),聽得許多擬在今年上市公司的執行又是緊張又是忙不迭地勤加健身與練英文。
對於這為期兩周、攸關上市成敗的重頭戲,徐光勛表示的確是場大考驗,而他也提醒道,雖然上市的地點是在美國,但歐洲、香港、美國投資法人對上市公司關注的重點卻不太相同。
有松樹的原則性與柳樹的靈活性
從過去案例做歸納,徐光勛指出,美國的投資法人最重視的是,公司的財務規畫以及營收成長;歐洲投資法人則非常看重一家公司的經營團隊。不過,全球說明會都是一場緊接一場,而如果公司夠分量、有前景,安排的說明會往往都是 oneto one (公司對公司),所以徐光勛建議,公司應在執行長( CEO )、財務長( CFO )之外,再多培養幾組發言人, 除了因應上市前的說明會所需,對公司上市後的經營也會有正面幫助。
由於徐光勛負責的業務範疇在亞洲區,一定接觸過不少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業者,對三地業者的特性也應有一定的觀察。關於台灣部分,徐光勛表示,台灣因為資訊開放、取得自由,甚至許多人直接受美國教育、在美國工作,所以經營團隊的質量極占優勢;對於中國大陸,徐光勛認為,雖然資金與大環境還有待改進,但市場非常活躍,相當具有潛力和前景。至於金融體制扎實的香港,很意外的,徐光勛不太想多做評論。
再提到許多人對那斯達克與網路股的「泡沫論」時,徐光勛更是認真地指出,那斯達克從沒降低過上市標準,而只是會在各基本條件中保持彈性,「正所謂有松樹的原則性、柳樹的靈活性!」徐光勛妙喻道。總體而言,那斯達克重視的是公司的基本面,所以公司上市後,並不是就能高枕無憂,還是要認真努力地經營,維持公司的體質。
至於目前那斯達克的股價會不會過高?徐光勛仍是同樣一句話,看看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如果各項經濟指標仍持續成長,股市沒道理不成長,所以「不要等到自己需要錢的時候才去那斯達克。在美國經濟景氣正好時,到美國上市,不但取得成本較低,募得的資金對公司幫助會更大。」
「不過,到那斯達克上市也是有負擔的!」徐光勛說,很多公司只看到在那斯達克上市風光的一面,但並沒有想到,跑到美國上市的花費比在本地多,會計、法律制度又不一樣,公司股價的維繫也不容易控制,凡此若能轉換成經營成本倒事小,文化上的差異就很難克服了。「總之一句話,明知山有虎,而已經要向虎山行時,就要懂得整個遊戲規則!」徐光勛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