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身兼友立資訊董事長及友笙資訊總經理的陳學群,最近把友笙資訊搞得有聲有色, 不僅旗下的百色網引起市場注目,緊接著推出贈送五百萬元的「 A 錢總部」 ,以及網路競標的「 酷店二○○○」 ,都吸引了市場不少的目光。
陳學群說,網路普及後,友立的軟體可以直接放在網站上,讓客戶直接下載使用,而且產品可以不斷地修改,一旦客戶有問題,就直接寄電子郵件進來,依照客戶的指示做修改,同時,如果客戶想升級,只要給他們一個密碼,客戶可以直接從第一版升級為第二版,這些都直接改變了過去的軟體銷售模式,恐怕也是我們想得出來的最好模式了。
雙管齊下投進網路 友笙資訊親自下海
陳學群說,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這麼大,讓整個友立資訊的團隊不敢掉以輕心,於是積極朝向網路事業發展。可是,當時國內第一批網站都已陸續推出,陳學群覺得友立的發展速度已經有些落後,因此採取「 雙管齊下」 的方式,一方面用投資的方式投資當時已存在的網路公司,另一方面則成立友笙資訊,準備自己親自「 下海」 。
於是,在這個策略下,陳學群開始進行轉投資的布局,不僅投資了旗下擁有奇摩站的精誠資訊,持股比重達六.六九%以上,是僅次於精業電腦公司的第二大東,另外,友立也投資了 PChome 的賽特資訊,持股也達到四%以上,至於在財經網站部分,則投資了拓墣科技的 2300 網站,這些公司的股價目前都已經大漲了數十倍,陳學群精準的投資眼光,確實為友立資訊創造了不少的價值。
至於新成立的友笙資訊,早期的六名員工都來自原來友立的團隊,但是,到底要投資什麼,確實是花了一番心思。陳學群說,當時入門網站已經相當多,「 這場戰爭可以說已經結束了,我們再去做已沒有意義」 ,另外,友立的團隊也不擅長做內容( Content ),選來選去, 最後選了一個比較少人注意的分類廣告領域。
切入網路分類廣告 五百萬元現金送給你
友笙的百色網( buysell.com )做的是網路分類廣告, 產品名目則遍及通訊、房地租賃、交友徵婚、休閒、美容健身等領域, 另外, 友笙又成立了一個「 A錢總部」 ,總共拿出了五百萬元回饋給消費者,只要消費者上網登錄為百色會員,就可拿到一個現金袋,每次來刊登廣告或參與各種活動時,就可獲得一定金額的現金,滿三百元就可以提領現金。
「 亞馬遜光是去年聖誕節就花了二千萬美元打廣告,我們只不過把行銷費用拿來送給網友」 ,友笙資訊副總經理李玲認為,分類廣告網站天生就受到流量有限的影響,如果能夠以送錢的方式達到增加流量的效果,則這筆行銷費用就很值得花。
到底分類廣告網路的前景如何?陳學群分析,大前年台灣總廣告量達一千億元,前年應該也有一千多億元,但是若把所有網路上的廣告加起來,大概只有三至四億元,占全部的千分之三到四,如果以分類廣告來看的話,前年分類廣告約在八十至一百億元之間,但是在網路上的分類廣告只有約一、二億元,這都是因為還處於初期階段,未來網路分類廣告的影響會愈來愈大,友笙就是要切進這塊龐大的市場。
實體企業有競爭力嗎?
陳學群的網路夢想,很多都是在和傳統的實體企業競爭,但是,很多人預測,一旦實體企業甦醒過來並且急起直追,投入更多的人力及資源,這些新興的網路貴族恐怕會相當辛苦,對於這種論調,陳學群說,「 我完全不同意!」
陳學群認為,網路的力量完全是實體世界無法體會的,舉入口網站為例,過去有人把入口網站形容為「 龍捲風」 ,但是,他覺得更像是個深不見底的「 黑洞」 。與實體的百貨公司如太平洋百貨( SOGO )相比,SOGO 因為專櫃多, 產品又好,吸引了許多人去消費,在 SOGO 旁邊的店家,看到人潮經常聚集到那裡,於是也在附近開了許多賣冰、賣臭豆腐的小店,許多小店因為 SOGO 而存活。
可是, 網路世界中的遊戲規則就與實體世界完全不同, 例如入門網站雅虎(Yahoo )就不是這樣,過去在雅虎旁邊的 GeoCity,就被雅虎「 吸」 進去,因為網路不會受到空間的限制,可以一直不斷地擴充下去,雅虎就像是個無底洞一樣,把所有的資源都吸收進去,網路業對資源及功能的壟斷性更大,這是實體企業完全無法想像的。
陳學群說,像友立資訊成立近十年,人員才擴充到二三○人,但是前年十一月進行商業化的蕃薯藤,短短的時間內就擴充到一五○人,而且人員還在急速擴增中。
網路是無底洞 把所有人都吸進去
正因為傳統實體企業無法體會「 網路無底洞」 的特性,陳學群認為,「 要求傳統實體企業產生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人才、資源及做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是在美國最知名的企業如奇異( GE )、惠普( HP )、 英特爾( Intel )、微軟( Microsoft )等公司,都是從最大的老闆本身做起, 一定要下定決心朝網路發展才能夠做得好,像比爾蓋茨從一九九五年起努力進行調整,也是花了許多的精神才讓微軟調整過來,現在的微軟也不過因此稍微好了一點。
陳學群認為,未來五至十年,網路一定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後面的人不一定沒有機會,但成本會越來越高,像過去設立一個網站的成本並不高,但是現在一個新網站的成本少說也要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才行,前面的人蓋起來的建築物愈來愈大,而且像黑洞一樣不斷地將別人吸進去,像是現在的入門網站及 ISP,壟斷的局面愈來愈明顯,乘數效果愈來愈可怕,對於實體企業來說,不僅時間沒了,人才也沒了,恐怕最後連錢都沒了,因為前面的人愈跑愈快,後來的人成本愈來愈貴,追得會更辛苦。
不過,落後的實體企業追不上前面的網路創業家,但是並不保證跑在前頭的人就能一直保持領先,陳學群說,「 就像汽車工業的發展,早期萌芽時總共有四百多家汽車廠,但是現在全世界大概淘汰到只剩下十家左右。未來的網路經濟也一樣,現在檯面上的企業恐怕都會被大公司買掉,我們只有不斷地往前跑,把自己的價值不斷地擴大,其餘的就是等著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