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浪網宣布要在今年年底前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後,新浪網台灣分公司就不斷接獲「有沒有員工要賣股票」、「如何買到貴公司股票」的詢問電話。集網路股與大中華概念股兩大題材於一身的新浪網,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香港創業板主席羅嘉瑞日前透露,將會有一家市值高達三百億港元的公司在創業板上市。而香港媒體推測,這家企業即是新浪網。原本計畫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新浪網,由於臨時將保薦人由高盛換成摩根士丹利,因此上市計畫被迫從頭開始。
香港星島日報則指出,新浪網在今年九月即向香港聯交所提出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目前聯交所已原則同意新浪網的上市申請。不過由於新浪網的股權結構較為複雜,因此提出多項豁免的申請,其中某些問題雙方目前仍在進行密集的商討。
對於香港媒體的說法,新浪網很快加以否認。不過,新浪網倒不是否認香港創業板的一廂情願,而是對該傳聞不夠正確而否認。原來新浪網現在已把在十二月底前上市的堅持延到明年一月底,而上市的地點也從原來的美國那斯達克,再增加一個香港創業板。而由於新浪網仍以在那斯達克上市為主要目標,因此香港創業板上市案,會等那斯達克上市申請通過後才會進行。
至於一家公司要在兩地上市,國內承銷業者表示,通常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先上市地點發行股票,後上市地點發行存託憑證,在台灣上市的台積電前陣子到美國發行 ADR 就是一例。 第二種是同時在兩地發行股票,只是這種方式會因重複印製股東名冊、說明書等而成本花費較高,加上股票有記名和不記名的問題,因而少有公司採用這種方式。第三種則是以股票或業務分拆方式,以到目的地上市,像最近打算分拆出中港台業務到香港創業板市場上市的雅虎就是一例。
在這三種模式中,第一種是最常被跨國企業採用。目前就有許多國際性企業同時在倫敦、紐約兩地上市,如此一來,企業的股票在一天內就有十八個小時都在交易。
對以美國那斯達克為首要上市目標的新浪網來說,若採行第一種方式,則應會將股票或股權放在美國的存託銀行,再由存託銀行發的存託憑證到香港發行。而為這兩地對上市上櫃公司的輔導期並不長,因此準上市上櫃公司可以控制在同一期間內掛牌。
總公司上市了,遠在台灣分公司的員工要如何「分享」來自美國資本市場的財富?通常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會設計一套所謂的股票買賣計畫( Stock purchaseplan ),而公司也會找到一家專管的經紀商負責保管、代員工買賣的事項。 如果在台灣員工想買賣公司股票,就要在特定交易單填寫價位和簽名後,傳給經紀商,由經紀商確認後以簽定的價位買賣。除非員工再寫一張取消簽單,否則該經紀商就以前一次所寫的價位到市場上直到成交為止,而一旦成交就會回覆。
如果是賣掉股票,可選擇存放在美國戶頭或匯回台灣,若要匯回台灣,則會在扣掉匯差和手續費後付款給委託交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