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經營電子商務,一定是大企業的權利,而且會賠得慘兮兮呢?從事線上行動電話行銷的「安瑟數位」,卻不是這麼一回事,該公司上上下下不過十四個人而已,卻以兩百萬元的資本額,每個月做幾百萬元的生意,今年累計的營業額預計突破三千萬元,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在電子商務 B to C 上的經營,已在業界引起注目。
看中網路趨勢 離開宏碁懷抱出來做老闆
短短一年有此表現,而且還有多家創投公司前來詢問,安瑟數位背後成立經過,令人好奇。總經理林志隆、電子商務部經理竇立德,與業務部經理邱志宏,可說是安瑟數位的鐵三角,當初就是他們三人共同籌資了兩百萬元,創立安瑟數位的。主要負責公司策略制定、產品規畫的林志隆,創業前服務於宏碁集團有十年之久,他曾待過第三波、宏科與展碁,做過軟體行銷,也做過總經理特別助理,之所以會放下經營已久的事業出來開公司,主要就是看中了「網路趨勢」。
林志隆說,台灣的網路發展大約晚美國兩年,但去年他已經看中台灣的網路市場將在未來一年起飛,「當時只是抱著賭賭看的心態,因為這個事業總投資金額並不高,沒有借貸,也沒有太大的壓力,和家人商量過後,便毅然決然地離開宏碁的懷抱,和幾個朋友開了這家公司。」
去年十月成立、今年二月建立網站,剛開始,安瑟主要鎖定三 C 產品, 不過經過幾個月下來的測試,林志隆發現通訊產品較為消費者所接受,才慢慢將焦點定在通訊產品上。嚴格說起來,林志隆與通訊產業算有一段頗深的淵源。當他在展碁擔任總經理特別助理的時候,公司正好開始跨入行動通訊產業,主要投資台灣大哥大,不過,由於展碁並沒有另設一個部門處理該項業務,而是交由林隆在特助的工作外兼著負責,如今,他以販賣通訊產品為事業主軸,似乎是「冥冥中天注定」。
只要夠專精 小公司可以扳倒大巨人
麥克波特在他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曾經提到「低成本」、「差異化」及「專精」三種競爭策略,若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安瑟數位明明白白地是以「專精」來取勝。網路的特性就是「人人可以做老闆」,不用太多錢,只要夠專精、定位清楚,小公司絕對可以扳倒大巨人,林志隆說,亞瑟數位就像是專櫃精品一樣,規模雖然小,但是夠專精,所以才能在眾多的電子商務公司中打出名號。
很多人對於「安瑟只花兩百萬元就能創業」的過程十分好奇。安瑟數位剛成立的時候只有三個人,而且擠在只有二十坪大的空間裡「辦公」,機器設備加上網頁只用了五十萬元,其中電子商務、網路設計部分主要由竇立德規畫,業務及行銷則由林志隆與邱志宏來負責,他們三個人就在「校長兼撞鐘」的情況下,一步步把安瑟數位做起來。
但剛開始的時候,這三個老闆並不是那麼樂觀,「預計賠一年後才開始回收」,沒料到在今年五月的時候就開始獲利,不但顧客群共有五千多人 (其中以線上刷卡的消費者突破兩千人) ,十月的營業額還達到七百萬元。學應用數學的林志隆分析這麼快獲利的原因,主要在於安瑟是最早進入市場的線上通訊產品直銷商,由於進入門檻、成本低,可以很快將投資的成本賺回來,但是對於之後進入市場的競爭者來說,為了要追上安瑟,必須花更多的行銷費用、削價來競爭,因此獲利能力不如安瑟來得好。
配件、門號毛利高是賺錢關鍵
不過,安瑟的獲利關鍵,除了最早進入市場之外,配件、門號的高毛利,才是它真正賺錢的原因。因為手機的成本本來就高,獲利有限,但是配件及門號就不同了,由於取得成本低,相對的毛利高。舉個例子來說,十月安瑟七百萬元的營業額中,門號及配件就占了兩百萬元,但是在這兩百萬元中,它的高獲利卻足以負擔整個安瑟的管銷與人事成本,也就是說,其餘賣手機所賺的,完全都是淨利;其他公司完全以手機進攻,賺錢的速度自然比不上安瑟。
業務蒸蒸日上,兩個月前安瑟還推出電子報,雖然目前的內容主要以提供行動話相關訊息為主,但內容空間還很大,增加知識性、新聞性的資訊絕對是必要的,林志隆說:「等到擁有五萬個訂戶之後,相信絕對有廣告主,例如手機商、民營電信業者願意上來登廣告。」而且就像美國的 Amazon 一樣,當 Amazon 以專業的書商定位後, 線上提供的產品也愈來愈多,例如藥品、玩具、CD 等都是「低成本、高獲利」的產品,一應俱全,因此,安瑟在踩穩通訊領域之後,未來也不排斥經營其他的產品。
日前才以十二元溢價增資的安瑟,目前的資本額約一千萬元,雖然已有多家創投投石問路,但為了讓股東賺更多,林志隆對於創投們都還在觀望中;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業務不斷擴大下,林志隆大膽估計明年的營業額要突破一億五千萬元,而且年底員工將增至二十人左右,七十坪的辦公室已經明顯不敷使用,雖然林志隆嘴上說「很煩惱」,卻掩飾不住公司日漸成長的喜悅。
台灣的電子商務令人望之卻步的原因,有很大一點是因為對線上交易的安全機制不具信心,但是安瑟在 B to C 上的成功經營,已經給了其他業者一劑強心針,「我們甚至替刑事單位抓到不少使用偽卡的案子」,相信隨著消費者觀念漸漸接受,電子商務絕對是未來最重要的領域。
不少人羨慕科學園區的新貴,交大應用數學系畢業的林志隆,也有不少同班同學在科學園區工作、身價上億元,但誠如麥肯錫顧問公司日本分社社長大前沿一說的,上班族只要不斷培養自己,抓住趨勢,何時何地重新來過都不嫌遲,而林志隆抓到網路趨勢、毅然創業的例子,點出了上班族的另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