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電腦設備最可怕的成本,其實躲在您看不見的背後…
而今日企業在資訊設備採購或傳統網路管理外,還需面對一個重要的挑戰,因為擁有資訊設備的全部成本,並非只有初次購置時花費的金錢,在企業不注意的角落,還隱藏了許多後續將會發生的成本,這些成本不會在同一時間出現,而是在不預期的當下突然冒出來。因此企業於資訊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是其資訊化設備的整體擁有成本(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
「整體擁有成本」讓資訊人員了解在資訊科技的生命周期中,不是僅在購買資訊產品時才需要花錢,而是在購買、持有、使用及維護的各項階段,都是需要成本來保證電腦資訊的運作正常。
當硬體成本差異化縮小後,企業越來越重視電腦系統的整體擁有成本,無論是技術支援、功能擴充、系統維護等,都將是企業選購電腦系統的成本考量因素。
根據全球主要電腦廠商觀察研究顯示,許多企業主常常抱怨公司實施電腦化所費驚人,因而降低了企業的意願,或是延遲企業電腦化的速度。但是在深入調查後卻發現,企業主投資電腦化花的錢,只有三○%到三五%是購買電腦軟、硬體,其他最主要的花費,其實是用在軟硬體維護、教育訓練及修正錯誤上。因此全球資訊產業主要大廠目前都在研究,如何減少各企業主選購軟硬體後的其他花費。
在減少 TCO 的觀念下,愈來愈多的企業了解到系統整體擁有成本的重要性, 但是要精確評估出電腦系統的整體擁有成本, 卻相當不容易,系統的 TCO 主要分為三大類:
.基本平台的建置成本:包括硬體架構、作業系統、資料庫軟體、應用軟體及維護等成本,是最容易估算出的成本。
.系統建置及施行成本:包括教育訓練、系統安全、作業管理、整合及容量規畫、軟體發展、輔助支援服務等,這部分的成就比較不易估算出來。
.風險成本:這是最難估算的成本,包括資訊系統管理資源、系統可靠度、應用可用性、架構生命周期、系統可擴充性及供應商的支援等。
根據 Gartner Group 對全球超過兩百家大型企業和機構所進行的調查分析指出,在主從式系統架構下的整體擁有成本,一九九八年已成長到平均每年一一九○○美元,是過去十年的三倍。其中企業採購硬體的成本,不到整體擁有成本的十分之一。如果,資訊管理人員並未有效控制成本的話,未來五年的整體擁有成本則將再呈現倍數成長;反之,成本控制得當的話,整體擁有成本將可減少五○%。
目前企業在選購資訊業務處理平台時, 往往沒有關於產品及服務的 TCO 資訊,因此無法客觀選擇出最合乎經濟效益的產品。然而著眼於資訊產品不斷地世代交替, 企業欲獲保障於電腦系統上之投資,如何有效落實 TCO 概念將是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