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供應鏈重整,印度及東協國家逐漸取代中國以往世界工廠的地位。這些國家擁有龐大人口紅利及豐富自然資源,一躍成為國際投資、轉單的集中地。隨著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人均GDP上升,其國內消費市場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何與東南亞接軌已然成為現今政府、企業須共同商議的課題。
今周刊「2024東協台商1000大調查暨論壇」於6月6日登場,商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談在論壇中暢談新南向產業趨勢。
近幾年全球供應鏈重整,印度及東協國家逐漸取代中國以往世界工廠的地位。這些國家擁有龐大人口紅利及豐富自然資源,一躍成為國際投資、轉單的集中地。隨著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人均GDP上升,其國內消費市場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此趨勢下,台灣企業正積極進駐東南亞及印度,政府也持續以政策協助,促成經貿交流及合作。
許添財認為,「科技、系統、合作」是新南向政策的三把金鑰匙。首先,「科技」即創新。面對龐大的代工生產力,台灣科技公司需扮演的角色是技術創新,才能與東協、印度等國組成互補的合作關係。
其次是「系統」,意即整合。許添財指出,傳統單品出口仰賴技術和品質,產品卻只能在單一場域作單一應用,往往導致企業落入價格紅海競爭。若能在數位貿易的新趨勢下,採行「軟硬整合」的出口模式,組成買家生態圈,意即除了傳統經銷通路,更納入終端客戶、系統整合商、顧問、技術新創平台,使國內產業需求與國外新創技術接軌,買家就不再只是經銷商,更包括多元利益關係人,是一群新藍海買家。
第三把金鑰是「合作」,台灣公私部門需與東協、印度等國家維持友好關係,以利長期經濟合作發展。
針對系統整合,許添財並分享「產業智能解決方案聯盟」概念,即透過舉辦巡迴展等活動,邀請當地產業專家與國內業者出席,以「買家出題、業者解題」的模式,取代以往業者一對一媒合形式,讓當地企業升級需求與國內業者創新技術及解決方案直接進行溝通,加速媒合,促進合作。
協助東協 加速產業自動化
許添財並分享,過往商研院循此模式,已有多個成功案例。
以食品加工業為例,2018年印尼政府提出「印尼製造4.0」政策,協助食品加工產業自動化與智慧化轉型,但是當地產業發展較落後,部分廠商對於不同製程當中的設備如何進行整合缺乏概念。
透過商研院舉辦的巡迴展,台灣廠商耐煜提出整廠輸出與配套設備,以協助整合原有設備,串聯新設備以取代人力操作,並規劃後端外包裝設備,達到完全自動化,成功與印尼食品製造商QueenFood媒合。
另一項成功案例為綠能科技。為因應聯合國SDGs,新加坡計劃於205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至3,300萬噸,並於2030年禁止一般燃油車。然而,新加坡目前僅有不到一萬組充電樁,與其目標六萬組有相當大的差距,加上當地品牌摩托車製造商也在尋求可靠的兩輪智慧充電系統解決方案。
台灣起而行綠能科技(eTreego)在充電樁解決方案經驗豐富,透過產業聯盟媒合,成功與新加坡電動摩托車製造商Charged Asia合作,預計5年內創造新臺幣5億元營業額。
醫療需求龐大 台灣南向重點
此外,許添財談到,醫材、智慧醫療、健康檢測等是目前印度及東協國家一項龐大需求,因此台灣的健康產業也是南向拓銷的重點之一,而「產業智能解決方案聯盟」在其中同樣發揮關鍵媒合作用。
印度醫療資源匱乏且分配不均,需要適度減輕醫護人員負擔並提高效率。台灣廠商輔人科技提出Smart Sensing Pad解決方案,以氣墊加上感測電路,偵測上下床、翻身等動作以及心跳呼吸等,讓醫護人員更便於掌握使用者離床狀況與臥床生理資訊。
輔人科技透過產業聯盟與印度ISH INTERNATIONAL媒合後,已完成簽署MOU,下一步為產品與市場測試,調查市場商機,未來不僅可用於醫院,也適用療養中心和居家照護,幫助解決印度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
綜合以上案例,印度與東協國家作為各國爭相進駐的產業新聚落,台灣廠商不僅要積極介入,更能透過產業智能解決方案聯盟「出題」與「解題」的媒合方式,使創新技術對準當地需求,以「解決方案出口」取代「單品出口」,避免台廠之間陷入紅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