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代價》為愛德華.錢思樂的最新作品。書中闡述利率的存在,影響了人們配置資產與投資的決策。一旦貨幣過於寬鬆,金融市場就會失去穩定,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房價居高不下、人們手上的錢越來越薄,甚至導致我們一輩子無法退休……很榮幸邀請到知名投資部落客麥克風為本書撰寫推薦文。
人的一生中經常會有需要借錢的時刻,要借到錢就得支付討人厭的利息。愛德華.錢思樂在《時間的代價》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利息」的前世今生,看完本書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借貸與隨之而來的利息居然有長達五千年的歷史,從古巴比倫時代就存在。
歷史上有許多偉人,例如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柏拉圖(Plato)、但丁(Dante)、路德(Luther)和莎士比亞(Shakespeare)等,都對放貸者做出了批判,認為收利息是不公義的行為,是另一 種形式的奴役;但事實上利息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市場是自主運 作的複雜系統,令資本主義能夠蓬勃發展的正是那些放貸者,有了 投資與創新,經濟才能持續的發展與擴張。
但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利率愈高,借錢投資的意願就會愈低,那麼是不是只要壓低利率,經濟就會發展得更好呢?錢思樂用諸多的歷史事件告訴我們,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17 世紀時約翰. 羅(John Law)的經濟實驗就是其中一個例證,他通過壓低利率和大量印鈔,企圖實現讓法國成為歐洲領頭羊的大夢,一開始法國的經濟也的確變得欣欣向榮,但印鈔印到最後,導致了猖獗的投機泡沫與嚴重的通貨膨脹,最終泡沫破滅,羅下台並逃離法國。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比方:森林火災在森林生態中發揮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樹木生長過於茂密,就會受到抑制,容易受到疾病和昆蟲的侵害。自然發生的火災消滅了那些枯木,讓更強壯的樹木有更多的空間生長。美國在1910 年的超級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之後美國國家森林局無論火災大小都積極撲滅;但後來發現小型火災其實可以降低大型火災的出現頻率,火災撲滅的太頻繁,最終反而會導致更嚴重的燎原大火。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就像是金融體系的森林局,在金融體系發生危機時運用貨幣政策或其他更激進的措施來「拯救」經濟, 但這些救市其實也衍生出許多問題,例如鼓勵不負責的投資與放貸行為,反正出事了央行會救;也讓許多原本應該倒閉的公司變成苟延殘喘的殭屍企業,靠補助與其他正常營運的企業做不公平競爭。這些政策短期避免了危機的發生,但我們其實不知道這是不是只是延長炸彈爆炸的時間點,而且拖延越久,最後爆炸的規模恐怕越大。相對於其他積極嘗試各種金融實驗的國家,錢思樂十分讚許冰 島在金融危機期間的做法,該國允許市場發揮作用,讓該破產的機構破產,並追究了銀行家的責任,雖然一開始十分痛苦,但這種做法最終取得了成功,冰島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危機前的峰值,經濟也變得更多元。
書中討論的許多議題其實都非常嚴肅,甚至有末世隱喻的味道,但錢思樂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用諸多活靈活現的歷史軼事, 讓乏味生硬的政治經濟理論,讀起來變得有趣也容易理解許多。若你是對金融史有興趣的人,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本文作者為知名投資部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