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進入第3年,對全球觀光旅遊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台灣也難逃影響,以實施三級警戒(自2021年5月19日至同年7月27日)的2021年為例,當年度來台旅客人次,崩跌至僅14萬出頭,年減近9成,業者受創程度,不言可喻。
不過,隨著疫苗覆蓋率持續攀升,台灣的防疫政策已從「清零」,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認為,有機會於9月前,開放組團出國,加上包括日本、南韓等鄰國,陸續宣布開放國門迎接觀光客,在疫情下苦撐許久的台灣觀光旅遊業者,能否於2022下半年,迎來復甦曙光?
由交通部觀光局數據可看出,今年1到4月來台旅客為6萬8991人次,年增逾8%;另外,隨著各國逐漸鬆綁旅遊限制,同期國人出國共計17萬52人次,年成長43%。而前述數據變化,也逐漸醞釀出一股,對疫後「報復性旅遊潮」的期待。
近3年來台旅客人次、國人出國人次變化
▲2019至2022年1到4月,來台旅客人次、國人出國人次變化。(資料來源:交通部。記者林信男整理、製表)
旅行業者危機入市 台灣觀光後市可期
對於台灣觀光旅遊產業營運狀況,觀光局長張錫聰,在接受《今周刊》數位內容部採訪時表示,面對疫情,觀光旅遊業的復甦曲線,呈現「非線性和不穩定性」。
不過他同時強調,就旅行業來看,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其(總公司)家數仍微幅增加,2021年整體旅行社(不含分公司)共計3226家,較2020年成長32家,亦較2019年多出81家,「業主危機入市,顯示台灣觀光後市可期。」
張錫聰以旅宿業為例指出,2019年台灣觀光旅館的國際旅客住客人次,來到708萬之上、創下新高,國內旅客住客人次也達592萬人次。
2020年起,雖因疫情衝擊、國境封鎖,導致國際旅客住客人次大幅下滑,但在觀光局推國旅振興措施支撐下,觀光旅館國內旅客住客人次,分別於2020、2021年,來到748和627萬以上,皆高於2019年(592萬人次),由此可見,「振興國旅對觀光旅館住用人次的效益,是顯著的。」張錫聰說。
▲張錫聰(中)大力推廣台灣觀光。
國旅市場何時回溫?疫情發展、民眾防疫意識是關鍵
「國內旅遊市場回溫的時間,與疫情發展、民眾自主防疫意識密切相關。」張錫聰稱,觀光局自2020年6月起,便透過「觀光產業紓困方案」,降低疫情對業者的衝擊,並藉由「防疫旅遊」、「安心旅遊」和「疫後轉型」等3階段,協助業者轉型升級,使其營運表現能於疫情趨緩、邊境開放之際,迅速回溫。
另一方面,張錫聰也引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看法,推估疫情可望於2022下半年趨緩;因此,觀光局已向行政院爭取55億元經費,用以規劃下半年國旅振興方案,盼使台灣觀光產業,穩健度過疫情挑戰。
至於協助觀光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具體措施,張錫聰援引「世界旅遊觀光委員會」(WTTC)報告指出,疫情後,包括「戶外與大自然旅遊」、「紓壓放鬆健康旅行」等將成主要趨勢,為此,觀光局已輔導國內業者,針對不同客群,透過以下3項關鍵措施,進行環境整備、推出特色產品,並強化整合行銷。
疫後觀光趨勢 聚焦特色旅遊、數位轉型、無接觸服務
首先,鼓勵旅行業,持續辦理特色團體旅遊,同時加強疫後服務能力。張錫聰解釋,為維持觀光動能,觀光局鼓勵旅行業者,舉辦特色團體旅遊,藉以開發新行程,為疫後旅遊市場經營,執行「練兵操演」。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替重啟國際觀光旅遊做準備,觀光局已多次召開「旅行業辦理入出境團遊」準備會議,邀集旅遊公協會和相關業者,進行實務討論,並研議「接待出入境團體旅客指引(草案)」,以配合漸進推動開放觀光客入出境政策。
其次,輔導旅宿業者提升品牌認證、特色以及數位化經營。張錫聰表示,觀光局不斷滾動檢討「獎勵旅宿業品質提升補助要點」,協助旅館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或飯店管理系統(PMS),朝智慧化經營方向發展。
觀光局亦持續推廣「星級旅館」、「好客民宿」標章認證制度,於今年辦理5場線上說明會,另規劃舉辦13場「好客民宿」遴選活動輔導訓練課程。
▲張錫聰強調,觀光局會全力協助台灣觀光旅遊產業,穩健度過疫情挑戰。
再者,輔導觀光遊樂業,強化多元客群服務,以及安心遊園品牌形象。張錫聰說明,觀光局會針對穆斯林市場加強整備,因為疫情爆發前,台灣觀光遊樂業的主要國際旅客,多來自新南向18國和中國。
基於上述考量,張錫聰指出,觀光局陸續輔導六福村、麗寶、西湖、劍湖山、九族、尖山碑以及怡園等7家業者,取得穆斯林友善餐廳或餐旅認證。
關於民眾最重視的防疫安全,張錫聰說觀光局會協助業者,準備防疫設施和相關數位服務,例如導入線上售票、電子閘門,以及多元支付等方式,藉以鞏固消費者信心與安全感。
在以上具體措施支持下,張錫聰強調,觀光局將與業者攜手合作,落實「疫後轉型、國旅先行」理念,「我們會和觀光產業同心協力,推展台灣觀光,共同邁向『疫後新旅遊』模式。」
疫情帶來停頓,也帶來改變的力量!完整專題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