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壽德大樓一路往國光客運台北車站方向走,時值午餐時段,沿途經過的店家內,用餐人數,卻沒有想像中多。
抵達車站時,大廳內一片空蕩蕩,偶爾出現1、2名購票、等車的旅客,勉強維繫著車站運作如常的感覺。
對國光客運總經理簡有政來說,眼前的景象,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客運業的縮影,「國光從疫情爆發到現在,2020、2021連續2年虧損,今年還是虧損,之前(指2001年民營化以來)從來沒虧損過。」
「這個(營收)下滑,不是只有國光,是普遍都這樣,現有的業者,能不能再撐下去,要打個大問號。」簡有政直言。
疫情嚴重衝擊客運業 去年載客量較2019大減47%
疫情延燒進入第3年,也讓台灣客運業的處境,一天比一天嚴峻。根據交通部統計,2019年客運量(包括公路、國道客運),為1億2936萬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降至1億0165萬人次,到了2021年,僅剩6831萬人次;整體營收,也從2019年的118億4687萬元,如溜滑梯般掉到去年的59億3990萬元。
憶及2020年初,疫情剛爆發時,簡有政說,當時多數人都認為,可能就和當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一樣,幾個月就過去了,殊不知,疫情完全沒有減緩跡象,還持續擴散至全球。
▲公路、國道客運,2019至2022年首季載客量和營收變化。(資料來源:交通部。記者林信男整理、製表)
雖然相較他國,台灣防疫措施落實地較徹底,確診人數也相對少,讓客運業在2021年初,一度有「回春」之感;豈料,隨後竟爆出一波本土感染潮,自5月19日起,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3級,民眾大幅減少外出或跨縣市移動,導致客運業形同直接被疫情「打趴」。
「3級警戒,那個很恐怖,我們的運量是雪崩!直接下墜,大概只剩8%左右。」簡有政指出,在運量、營收銳減的情況下,國光客運立刻向勞動部,申請「安心就業」計畫,讓員工可獲得部分薪資差額補貼,並鼓勵休假,先設法熬過3級警戒。
由於客源大幅縮水,國光客運勢必得縮減班次,且為配合梅花座、端午連假載客量上限2成等防疫措施,即使出車,乘客也屈指可數,30個座位的巴士,有時還載不到6名乘客。
▲受疫情影響,搭乘客運的人數,大幅減少。
邊境管制讓運量崩跌 10分之1營收瞬間歸零
另一方面,受邊境管制影響,入境者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只能搭乘防疫專車,讓疫情前,平均每月為國光客運貢獻超過2000萬元、占總營收約10分之1的機場路線,直接停擺,營收瞬間歸零。
「當然,收入銳減,一定有些人會轉行,我的駕駛大量流失,疫情爆發以來,大概流失2成,沒辦法,真的沒那麼多班次了。」簡有政無奈地說。
在疫情衝擊下,國光客運的營收,一路從2019年的32億元,下滑至2020年的24億元,再跌至2021年的16億元左右。
即使情勢極為艱困,但身為專業經理人,絕不能讓公司坐以待斃。簡有政拿出甫完成的一份計畫書強調,「我們是民營公司,要持續經營下去,該做的事,就必須去做。」
▲簡有政強調,即使疫情嚴峻,國光客運也要努力追求永續經營。
控制保險、油料成本+「縮併撤」 靠節流奮力求生存
「開源困難,那就看怎麼節流。」簡有政說明,國光客運在疫情期間,積極改善行車安全,使今年度有責肇事率下降46%,估計可使國光客運的保險費用,較前一年度省下15%至20%。
油料節約方面,簡有政認為,雖然目前在國光客運車隊中,電動巴士占比較低(250輛市區公車中,有55輛電巴),但長期來看電動巴士的發展,對於油料成本節省,確實有幫助,「我們以1公里消耗的成本來看,柴油大概是8元,電大概是5元左右。」
除此之外,簡有政也規劃了「縮併撤」策略,「縮」指縮短里程,「併」是把重疊的路線整併,「撤」則是撤除沒有經營效益的路線,擬透過前述措施,將整體車隊規模,縮小15%至20%,「現在載客率沒那麼高,所以要調整出一個適當的經營規模。」
不過,簡有政強調,上述計畫要先獲得主管機關(公路總局)同意,才能照程序來執行,「不是業者說要做,就可以做。」
他舉例,某些低運量、較無經營價值的班次,業者希望裁撤,但政府會考量「民行」需求(指食、衣、住、行中,民眾「行」的基本需求),這種認知上的落差,就要設法解決,或許可考慮用「幸福小巴」方式,以9人座小巴,取代大型柴油巴士,業者成本可以下降,也能兼顧「民行」需求。
回顧2年多來,在疫情下奮力求生存的過程,簡有政表示,「壓力當然很大,但就是要去突破!(營收)下來很快,回升需要一段時間。」
他也呼籲,政府應體諒、重視疫情爆發以來,客運業在經營上的困難,「這是和『民行』有關的產業,希望政府在紓困這方面,一定要繼續給予客運業支持。」
疫情帶來停頓,也帶來改變的力量!完整專題請點這裡。
國光客運小檔案
資本額:10億元
車輛總數:約1200輛(國道、公路950輛、市區含電巴250輛)
員工人數:約1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