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業總會今(14)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首度以理事長身分,出席工總活動的苗豐強,於致詞時表示,他是以「戒慎恐懼」的態度,接任理事長職務,對於王文淵請辭理事長的決定,「我們感到遺憾與惋惜」。
苗豐強除對王文淵過去4年來的付出,表達謝意之外,也特別強調,台灣面臨日益複雜的國際情勢與外部環境,產業和政府應集思廣益,解決投資與經營所面臨的問題,「希望大家一起幫忙推動工總的會務,為下一波榮景奠定良好的根基。」
「過去幾年來,全球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情況。」苗豐強指出,美中貿易戰已演變成2大經濟體之間各層面的摩擦,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等負面因素,使全球供應鏈變得更加脆弱,也讓產業經營,面臨多重不確定風險。
「近來通貨膨脹造成的物價上漲、人流阻隔造成的缺工,都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問題,尤其對於中小企業、傳統產業來說,更是非常辛苦的挑戰。」苗豐強說。
強調通膨時代來臨 物價、缺工問題非短期可解決
對於台灣產業、經濟發展,苗豐強也提出以下5項建議。
第1,必須面對通膨時代確定來臨的事實。即使俄烏戰爭結束,制裁也不會立刻結束,物價將大幅上漲、利率上升,產業正式邁入「高成本時代」,台灣雖為外銷導向經濟體,但糧食及能源依賴進口,因此要發揮彈性應變的靱性,提升生產效率、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才能因應多變的大環境。
第2,政府與民間企業須相互體諒、合作,共同解決產業面臨的5缺困境。工總是包含157個産業公會的組織,幾乎代表全台所有工業集合體,應該建立一個平衡的產業發展環境,在大力支持高科技發展的同時,兼顧下游關聯產業,持續關切與追蹤產業關切的問題,這部分,產業與政府需要持續對話、合作。
籲持續強化供應鏈韌性 重新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
第3,持續強化供應鏈的靱性。亞洲自40、50年前開始,就一步步建立接近完美的供應鏈,在短期內仍難以取代,但在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升高的情況下,台灣應謹慎因應,確保供應鏈的優勢。去年,兩岸貿易占台灣整體貿易比重25.2%,希望兩岸關係能有更多的良性互動與對話,避免誤判情勢,減少對立、化解歧見。
第4,重新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過去環境不夠成熟,但現在製造、技術、金融,以及供應鏈的垂直、水平整合均已形成,如果能夠在策略上、執行上,再強化政府南向政策的推動層面、簽訂區域FTA,外加法律、稅制、移民政策的鬆綁,讓台灣整體經營環境更加健全,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會更快達成。
第5,ESG(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與循環經濟。2030、2050年節能減碳的「能源淨零排放路徑」是不一樣的,2030年,產業要配合政府在自己的領域內,進行節能減碳;而2050年,產業要協助、建議政府,以科技來尋求節能減碳與未來電力結構平衡的政策,共同努力建立ESG體系,推動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