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2010至2030年,海洋經濟對全球經濟貢獻,規模上看3兆美元;令人好奇的是,四面環海的台灣,有無機會,在如此龐大的商機中,占有一席之地?
對此,東方風能科技執行長陳柏霖,今(18)日於《今周刊》主辦的2021「新能源國際論壇:風起台灣」中表示,東方風能在短短2年內,就成為海事工程領域的翹楚,「很多外國廠商都說,他們很驚訝,台灣可以走到這一步」,只要離岸風電和海洋產業相輔相成,就有機會為台灣建立另一座護國神山。
包括陳柏霖、振鋒企業產品暨銷售副總經理李建鴻,以及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等人,今日都出席2021「新能源國際論壇:風起台灣」,針對風電、海洋產業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台灣擁有絕佳風力條件 沒理由不好好利用
陳柏霖以「關鍵技術推動風電產業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說時指出,台灣最重要的資源來自海洋,擁有非常好的風力條件,足以靠風力去創造綠能,沒理由不好好利用。
陳柏霖表示,東方風能只花了2年時間,就成為亞洲離岸海事工程領域的翹楚,「因為我們是先行者,南韓、日本、越南都還趕不上,連設備都沒有。」他進一步解釋,離岸風電從規劃設計、安裝施工,一直到維運階段的過程中,海事工程的占比,高達34%,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我們一直在探討,離岸風電是不是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我認為是。」陳柏霖建議,台灣應透過離岸風電先行者的優勢,維持海事工程進步,帶動海洋產業持續發展,「離岸風電加上海洋產業相輔相成,才能建立另一座台灣的護國神山。」
▲(左起)李建鴻、陳柏霖,以及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等人,今日都在2021「新能源國際論壇:風起台灣」中,分享對風電、海洋產業前景的看法。
海洋產業技術人才培訓 仍有待加強
李建鴻則從職安角度提出觀察,他強調,離岸風電工程施工,無論是吊裝難度或風險,都相對較高,這也成為起重吊裝設備業者的新挑戰。
李建鴻指出,振鋒企業的產品,主要著重於高空防墜和工業起重吊裝2方面,有鑑於安全意識抬頭、產品檢驗頻率提升,以及應用產業增加等趨勢發展,振鋒企業將持續開發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談到人才議題時,李君禮強調,海洋產業技術人才的培訓,仍有待加強,因此經濟部已在高雄成立「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台船公司也有相關訓練中心,藉此強化人才培育,「產業要落地、成長,長期的人才培訓,是很重要的。」
陳柏霖也認為,在海事工程領域,人才培訓是最困難的,「我們用的設備,放眼日本、南韓都沒有,例如人員運輸船,過往在台灣也沒有,那人才要從哪來?」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東方風能選擇派員赴國外受訓,同時也從外部,把訓練機制導入台灣。陳柏霖不諱言,此舉「很花錢」,甚至還被同業戲稱是「東方訓練學校」,但他強調,「我們寧願把人才訓練起來,就算他們可能被競爭對手挖走,但當大家一起走向國際市場時,我們就是同一支隊伍。」
▲振鋒企業產品暨銷售副總經理李建鴻。
設備、人才缺一不可 基礎建設也要跟上
陳柏霖期待,未來政府、產業,能一同加強海事工程發展,「這是最基本的海洋產業基礎建設,且應思考,我們的港口、碼頭,未來能不能負擔離岸風電產業的升級,同時也要專注在設備和人才培育上。」
李君禮也說,產業在地化,除了政策必須明確外,也有賴業界一起努力,「要能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再來就是人才培育,我們希望這個市場能以台灣為基地,進而擴展到全世界。」
延伸閱讀:與殼牌、法國Total、日商住友同場競技,上緯新能源吐露組「風電台灣隊」原委…直言「沒有綠能,必然失去天下」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