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櫃、塞港現象頻傳,導致海運供應鏈緊繃,運費居高不下,航運股應聲大漲,吸引不少散戶搶當「航海王」;至於貨櫃海運業這波景氣熱潮,能延續到何時?前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認為,有3個重點和1項變數,值得投資人留意。
今(28)日航運股依舊是交投重心,陽明、長榮、萬海皆攻上漲停,其中萬海更衝上300元大關。
謝志堅日前在《老謝看世界》節目中,與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共同針對貨櫃海運業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謝金河認為,近1年來,貨櫃海運業景氣之熱,令全球驚嘆,從股價角度來看,陽明(2609)1年前的股價是6.06元,現已漲至163元;同期長榮(2603)從10.35元,漲到160元;萬海(2615)自15.45元,漲至200多元;海運貨攬業者台驊(2636)也從20多元,漲到222.5元。
謝金河表示,在上述情況下,眾多散戶開始追逐航運股,「因為它會漲,所以大家通通衝進來」;但,令人好奇的是,當前熱到發燙的航運業景氣,到底可以走多久?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和前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共同探討貨櫃海運業景氣前景。(影片:取自「老謝看世界」YouTube頻道)
疫情導致運費大漲 3重點掌握貨櫃海運業前景
對此,謝志堅分析,本次造成運費大漲的主因,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帶來2個結果,第1個是貨運量變化太大,第2個是碼頭擁擠。」至於貨櫃海運業前景,他認為,可從以下3個重點來觀察。
首先,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預測,2021年的貨量需求,估將成長5.8%,「金融海嘯之後,從2011到2018年,貨量需求平均成長4.5%,但2021年是5.8%,這表示今年大家看好。」謝志堅說。
他舉例,今年首季,全球前11大船公司的稅前淨利,已達150億美元,按此趨勢來看,「第2季應該是不輸第1季」。
其次,美國總統拜登已於3月11日,簽署規模達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可望刺激消費。謝志堅強調,這些錢有2個地方可以花,「一個叫Goods(商品),一個叫Service(服務)。Goods就是硬體,可以運的,Service可能是去玩,很明顯的是,有一部分會花在硬體方面。」
再者,根據「全美零售業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預測,今年9月,貨物的成長,會較去年來得多,「所以第3季,毫無疑問,應該是,還是貨很多。」謝志堅說。
明年6月美國碼頭工會與資方談判 估將影響出貨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6月底,美國碼頭工會(ILWU)與船公司之間的合約到期,屆時勢必會進行談判,為避免發生罷工事件,許多貿易業者,會提早出貨,避開這個時間點,降低不確定性。
謝志堅分析,據估計,明年貨量需求成長幅度約4%,而艙位(供給)只增加3.1%,因此,若撇開碼頭工會與資方談判,可能導致的罷工情形不談,「純粹講明年的供需,我認為對船公司是健康的。」
「2021全年(海運業者)賺錢?虧錢?大家心裡有數。」謝志堅樂觀判斷,今年海運業者的營運表現,會「超乎大家想像」,而明年,就得看碼頭工會與資方的合約談判,「這個因素大家要注意」。
謝志堅建議航運三雄 應盡量造新船、別租太多船
謝志堅指出,隨著市值增加,長榮、萬海、陽明若要優化經營體質,應盡量造新船,不要租太多船,「造船和租船畢竟是不一樣的,你要給人家多1成的租金,所以有錢的話,盡量去造船。」
他強調,長榮和陽明打的是「世界盃」,主攻歐美,來自台灣的營收貢獻,只有6%到10%,「這2家公司,基礎相當紮實」;另一方面,萬海最近也開始經營美國航線、跑遠洋,「這3家公司的未來,我個人認為,還是很強的。」
據法人預估,萬海、長榮、陽明的目標價,分別是342元、220元和235元;但謝金河認為,航運業的景氣變化,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去做當沖,就像在「射飛鏢」,「大家每天殺來殺去,我想,不會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