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在宣布大舉進攻電動車領域後,外資用資金投下信任票,推著鴻海股價寫下11年新高。
在今(30)日法說會中,法人最好奇的也是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發展,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回應,「人力與原物料,是我目前看到發展鴻海電動車最大的障礙」。
「原本預期2024、2025年電動車才會起飛,但現在看起來可能提前到2023年,也就是提前一年。」劉揚偉今天在法說會上這樣分享他對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MIH獲上千會員支持 但缺人缺料讓劉揚偉好煩惱
自鴻海宣布成立電動車開放平台(MIH)後,會員增長的速度與幅度超乎預期,目前已經有上千會員廠商加入,劉揚偉認為這反應了會員對MIH的看好程度。
但背負會員高度期待的鴻海,目前還有兩大障礙需要排除。
當法人問到在鴻海推動電動車的過程中,是否有遇到哪些障礙,劉揚偉回應:「人力是我目前看到最大障礙,我們是否有足夠人力來應付、承接那麼高的市場需求,這是一個問題;另外,在製造電池的原物料方面,也是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
做電動車的Android 鴻海獲兩大車廠勢力肯定
進一步分析電動車對鴻海未來營運的重要性,劉揚偉指出將是主要成長動能之一,並說明面對全球市場,鴻海將推出電動乘用車以及電動巴士的共享動力底盤平台,搭配MIH夥伴及鴻海所提供的軟硬體供應鏈,提供給品牌客戶完整的整車設計、開發及生產服務,共同打造創新的造車商業模式。
劉揚偉說:「這個模式的優勢可以大幅縮短開發時程,同時節省新車研發所投入的成本。」
事實上,鴻海推出的MIH平台,如果以大家較熟悉的智慧型手機來比喻,就像是擁有開放系統的Android陣營。
鴻海指出,這套電動車的戰略與商業模式,目前已同時得到傳統車廠與新造車勢力的肯定,目前合作的品牌客戶,包括美國的Fisker、台灣的納智捷、中國大陸的拜騰等。
此外,鴻海除了扮演MIH聯盟催生者的角色,未來也將基於MIH平台發展電動車相關產品,尤其將聚焦電池、電機、電控與軟體這四大領域。
鴻海美國設EV產線有譜? 劉揚偉:2022年中有答案
至於鴻海在美國設電動車工廠的進一步訊息,劉揚偉表示要到2022年6月底前,才會敲定要到美國或墨西哥設廠。
至於將需要多少資金,他預估若一個月做一萬台車,大約需要10億美金,目前在工廠產能的部份,以每月個一萬台的數目在規劃。
對於鴻海因為做的是製造業代工,造成毛利率偏低的情況,劉揚偉也向法人喊話,希望今年逐步將毛利率調升到7%,未來五年則將致力提升毛利率到10%的水位,他表示「希望我們能從製造的鴻海,變成技術的鴻海」。
2020年每股純益7.34元 配息4元
鴻海在法說會中也公布了去年財報,儘管合併營收創5.35兆元新高、年增0.28%,但受疫情影響,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三率三降」,2020年每股純益7.34元,不但低於2019年的8.32元,也創下2001年來低點。
此外,鴻海董事會也通過盈餘分派案,決議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4元,盈餘配發率約54.5%。以今(30)日收盤價129.5元來計算,現金殖利率約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