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就像科技業的中央廚房。」聯華電子永續辦公室主任吳博文這樣形容,因為半導體業是可以從材料源頭、製程到產品端,好好計算每個產品碳足跡的行業。
也因為這樣的特性,聯電達成了一項特別成就,在2011年與2014年受歐盟邀請,參與歐盟科技研發專案,創下了台灣企業受邀參與的首例。
在《今周刊》26日舉行的第一屆ESG永續台灣國際高峰會上,吳博文細數聯電在ESG責任投資的努力,可以從2001年發行第一本企業環境報告書談起,對外揭露所有污染物、排氣、碳排放等資料,是聯電跨出的第一步。
到了2008年,聯電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是半導體業界的第一例。
企業做ESG關鍵在哪?聯電:凝聚共識
其後,雖然聯電在ESG領域的努力獲得國內外不少獎項肯定,但委員會的所有成果只有成員了解與認知,因而決定在2017年,將公司上上下下的副總級主管全找來,開了一個共識營,吳博文說:「這是企業做ESG時的一個最關鍵動作,那就是要凝聚共識。」
吳博文也分享,有了共識後,委員會就成了有方向的動力引擎,且在經過幾次改組後,效能就像從四缸引擎變成六缸、八缸引擎一般,「隨著一個個委員會擴張,又加入綠色創新、綠色營運委員會後,之後又改組成永續委員會,這時委員會就像從內燃機變渦輪引擎一樣,現在更是變噴射引擎。」
就在去年底,聯電針對ESG成立ESG指導委員會,所有CXO等級的主管都必須參與,此舉不但讓指導委員會與董事會鏈結更加強,也一次讓人員跟資源到位。
材料替換立大功 聯電產能增加 溫室氣體排放也降低
若要具體說明聯電在ESG方面的做法,其實從材料、製程到終端產品都有著墨。
從材料端來說,聯電自1999年就成立含氟溫室氣體(F-GHG)減量工作小組,統籌減量工作,到了2020年儘管公司產能較2019年成長為3.26倍,但含氟溫室氣體的絕對排放量卻減量75%、排放強度降低92%。
▲聯電永續辦公室主任吳博文分享經驗,指企業做ESG最重要的就是凝聚內部共識。(圖片來源:劉咸昌攝影)
為何可以降低那麼多排放量?吳博文指出:「對模組跟製程工程師來說,其實都很不想去動製程的化學品或材料,所以當我們提出希望把高排放量的材料替換掉時,其實是很困難的事,但同仁們多次達成使命。」
以世界半導體協會的減碳目標來說,該協會希望成員在2020年達成較2010年減少三成含氟製程氣體碳排放,但聯電在2012年即達成目標,且到了2019年已較2010年減少排放約61%。
製程節能、減廢成績優 聯電減碳相當10.6億棵樹年碳吸收量
此外在製程部分,聯電從2009年就訂了333準則,達成減碳33%、節電3%的成效,後續又陸續推動各項節水、省電、減廢的專案,希望讓資源效率極大化、環境衝擊極小化。
截至2020年的成果,聯電減碳相當10.6億棵樹年碳吸收量、節水相當868座國際標準游泳池水量,減廢則相當11532個家庭的年產出量。
在終端產品的部分,聯電致力研發能源管理晶片及低耗電晶片,降低終端產品對環境造成的負荷,以22奈米超低功能/超低漏電技術來說,產品的功耗就降低20%、效能提升10%、晶粒尺寸減少10%,具優異節能成效與成本競爭力。
ESG趨勢已定 早點面對能成為企業競爭力
吳博文因此說到:「在投入ESG的同時,其實也在改善公司競爭力,因為單位成本也能下降,這是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局面。」
對於其它尚未投入ESG的企業,吳博文建議:「ESG趨勢已定,早點面對它,會變成你的競爭力,太晚面對它,會變成你的阻力。不管面對後疫情時代或是氣候變遷議題,希望大家主動參與,讓下一代有更美好的環境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