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編按:鴻海股價從去年12月開始上攻,過去兩個月累計大漲40%,日前更一度攻上123元的多年新高,最大原因就是鴻海發表了電動車平台MIH,並且與裕隆成立電動車的合資公司鴻華先進,讓外資圈對鴻海未來展望大大改觀。
鴻海(2317)今年初敲定,與汽車大廠裕隆(2201)攜手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進軍電動車市場後,相關話題在市場上的熱度居高不下,也一直是雙方法說會上的法人必問問題。
鴻海過去在中國三度跨足電動車產業,最後不是以失敗收場,就是賣出相關企業持股而退出。為何鴻海在董事長劉揚偉去年上任後,再度進軍電動車,而且是與國內老牌汽車大廠裕隆合作?
在劉揚偉眼中,這項策略攸關鴻海這家兆元集團的「中年轉型」,也與他設定的2025年鴻海中期成長目標的重要動力息息相關。
鴻海3+3轉型策略 電動車是要角
2019年6月,劉揚偉從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手上接下董事長重任後,11月他提出名為Foxconn 3.0、未來六年三階段的「3+3」轉型升級方案,其中一個「3」是指三大未來事業,電動車就是當中之一。
今年2月鴻海公告,將與裕隆轉投資的華創車電技術中心成立合資公司,其中鴻海將出資79.44億元,持股51%,以「共同發展汽車相關業務」。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中)在8月法說會中,說明了與裕隆合作發展電動車的緣由。(圖片來源:今周刊攝影團隊)
在鴻海8月中舉行的今年首次實體法說會中,市場法人對於裕隆合作案的關切程度,不亞於對陸廠立訊搶單衝擊,以及對大客戶蘋果延後推出5G手機的關心,對此劉揚偉提出了詳盡說明。
他說:「為什麼跟裕隆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是,裕隆在正向發展汽車的能力,在台灣是唯一有能力、有20年經驗的公司,這個團隊過去在發展汽油車的時候,對底盤平台非常有經驗,我們看中華創在底盤平台的能力及經驗。」
「大家都知道,做電子產品(應變)速度很快,但要做一個汽車平台,哇,這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才能把安全性、舒適性做到合乎法規、人們需要(的程度)。」
至於鴻海與裕隆的初期合作成果,鴻海預定在10月中舉行的首次「鴻海科技日」正式展示。
鴻海與裕隆合作成果 10月初次亮相
鴻海投資長杜墨璽25日出席台灣併購與私募協會的年度國際投資論壇時,在回應座談主持人提問時也提到,企業轉型是鴻海的策略目標,「這就是我們想跟裕隆成立合資公司的原因。裕隆是全台灣,哪至於大中華,唯一一家有能力正向開發全方位車輛的公司,唯一的一家!」
「當我們想進入新能源車(市場),當然想去學習,而裕隆是很好的學習對象,所以從起心動念、資產配置來講,這都是很合理的舉動」。
其實裕隆並非鴻海進軍電動車市場的唯一合作對象,今年1月鴻海公告與橫跨歐美的汽車大廠飛雅特克萊斯勒(FCA)協議,「設立雙方分別持股50%的合資企業,開發及生產純電動汽車,及經營車聯網業務」。
劉揚偉在1月農曆年前的的鴻海嘉年華活動中曾表示,「在三大未來產業中,FCA是第一個計畫 ,未來(與FCA)最主要會在設計平台、零組件,以及供應鏈管理上合作。」
他也重申郭台銘以前說「鴻海不會投入整車製造」的說法,並提到「以現在汽車市場來看,有充沛的產能,這情況(鴻海)不會去做整車組裝」。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動車之外,2019全年營收超過5兆元台幣的鴻海,已經把汽車零組件列為四大重要成長動力之一,產品橫跨車規強化玻璃、智慧座艙元件、車身結構體,以及車規線材及鏡頭等。
汽車零組件去年貢獻近百億營收 2025年上看兆元
汽車零組件去年只貢獻鴻海集團近95億台幣營收,但劉揚偉在8月法說會上回應法人提問時預期,這塊事業可望在兩年後加速成長,「目標放在2025年,從市場趨勢及策略夥伴評估結果,2025年做到兆元規模,是非常可能的」。
若照劉揚偉的說法,汽車零組件的營收規模,可望在未來六年飆升約100倍,並與半導體、伺服器及消費電子零組件,並列為四大重要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