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從便當店老闆到爆紅Podcast主持人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一生都在研究怎樣講話才好笑

從便當店老闆到爆紅Podcast主持人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一生都在研究怎樣講話才好笑
李毅誠(右)原本與弟弟、友人一起經營便當店,今年找來好友張家倫(左)一起主持《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並肩跨入Podcast領域。

馬瑞璿

話題人物

攝影/唐紹航

1232期

2020-07-29 10:09

短短2月,Podcast節目《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從沒沒無聞,到雄踞Apple、Spotify台灣Podcast排行榜前3名。它究竟有什麼魅力,讓粉絲們願意花70分鐘,聽主持人天南地北聊政治、動漫與生活時事?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以下簡稱《台通》)由李毅誠、張家倫主持,聽眾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就是「笑聲」,粉絲說,「他們一直笑,滿療癒的。」

 

《台通》節目話題多元,不僅談寵物溝通師,也找來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陳其邁聊過去辦地下電台的經驗,更「出外景」到台北「21號萬隆漫畫店」,邀請66歲、從外商銀行退休的漫畫店老闆Michael Chou暢談機智退休生活;同時,他們也在節目中保留最「真實」的一面,舉凡打嗝、放屁、幹話統統不剪,聽他們主持節目,就彷彿聽2個老朋友在聊天,這種「幹話系」風格,輕鬆、詼諧,正對新世代口味。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很多人都以為Podcast主持人只要隨便談個幾句,就能夠混口飯吃。「打從一開始就有心理準備,不會是隨便做做。」張家倫談起當初製作節目的想法,李毅誠也附和,「隨便弄弄不可能紅,沒有任何一個業界是這樣。」

 

事實上,Podcast市場也不是那麼好混的,如果沒有一定節目製作水準的話,很難停留在排行榜上。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陳其邁(中)7月初上《台通》,暢談以前在高雄辦地下電台的經驗。(圖/陳其邁辦公室提供)

 

便當老闆、寫手轉行「一生都在研究怎樣講話才好笑」

 

跟大多數Podcast主持人一樣,李毅誠、張家倫原本都有自己的工作,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兩人壓根沒想過開Podcast節目。

 

李毅誠原本與弟弟、友人一起經營便當店,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便當店生意下滑,這才讓他試試看製作Podcast節目,張家倫則是自由撰稿人。2人原本就是好朋友,談起話來默契十足,一搭一唱,很有自己的風格。

 

「我們一生中都在研究怎樣讓話講出來變得好笑。」張家倫說,自己會研究話講到哪裡要空一拍、節奏該怎麼進行,他花了一輩子在試驗,現在自然而然把過去累積的東西拿出來。

 

「焚化廠政策是,不是不能蓋,但是因為民意,現在要蓋比較難;就算縣市沒辦法蓋,也要有規畫,你的垃圾要怎麼處理。」環保署長張子敬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一語道出政府面對的兩難。

 

垃圾處理

 

焚化廠

焚化廠整改時更換中控設備,至少得停爐近一個 月,將對垃圾調度產生挑戰。圖為新店廠控制室。(攝影/蕭芃凱)

 

 多元處理垃圾   整改焚化廠

 

「七、八年前開始,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台灣有沒有更好的垃圾處理方法?是不是繼續使用焚化爐?前兩任署長時期,我們花了很多精神到世界各地去找方法。但其實,現在還沒有比焚化更可靠的方法。我們不得不回頭討論,是不是要面對焚化爐的整改(整備改建)?」張子敬接著解釋。

 

一七年提出的「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就是環保署面對問題的解答,這項計畫除了尋求新的垃圾處理方案,也著手籌畫台灣各地老舊焚化爐的升級整備工程,企圖以整改延長焚化廠壽命。

 

張子敬指出,由於垃圾量不斷增加,國內每座焚化廠都肩負所在縣市、甚至外縣市垃圾處理的重擔,一時難以除役或拆除重建;環保署除了協助縣市升級整備焚化爐,也要求沒有焚化爐的縣市須建置多元自主處理設施,例如沒有焚化廠的南投市,便規畫以生質能源為主的綠能永續發展中心。

 

張子敬認為,多元垃圾處理方案能同時達到「恢復焚化爐原來處理量」,以及「盡量減少要進去燒的垃圾」兩項效果;而整備引入的新設備,除了能強化舊有焚化廠的汙染防制技術,減少排放有害氣體,也可以妥善再利用垃圾焚化後所產生的底渣。

 

目前,環保署已補助各縣市政府十七.六二億元,進行焚化廠相關評估及升級整備工程。其中,台北市北投廠、木柵廠及新北市新店廠、八里廠,都已執行整改,另有八座廠正在進行規畫設計與發包。

 

一九年十一月,位於新北市安坑山區、已啟用二十六年的新店廠,成為台灣最早完成升級整備的焚化廠之一。此案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ROT(整建—營運—移轉)方式進行,由民間業者達和環保公司全額出資,規畫並執行升級整備工程;整改完成後,達和環保負責管理操作,並可取得焚化廠售電盈利收入。

 

三月中,《今周刊》記者實際走訪新店廠,雖然在腹地狹小的園區裡,連垃圾車進廠都無法迴轉,但達和環保公司、新店焚化廠操作課長楊世豪解釋,新店廠在整改過程中,投入不少心力更新空氣汙染防制設備,針對焚化垃圾易產生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戴奧辛及氯化氫,也採取比法規更嚴格的標準處理。

 

例如,為了降低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硫氧化物及氯化氫,新店廠是台灣唯一一座廠,將過去以噴硝石灰為主的除酸設計,替換為成本較高的小蘇打粉(碳酸氫鈉)。除了能更有效去除酸性氣體,也降低飛灰產生量。

 

另外,控制戴奧辛汙染方面,新店廠也於焚化爐裝置觸媒濾袋,取代過去噴灑活性碳的處理方式。不同於活性碳將戴奧辛氣體抓住、固化,轉為飛灰掩埋;觸媒濾袋則根本性地破壞戴奧辛氣體,這種汙染處理方式不僅更有效,產生的飛灰毒性也較低。

 

有效改善空汙   才能消民怨

 

楊世豪強調,新店焚化廠是台灣第一座改裝觸媒濾袋的廠,一條觸媒濾袋就要價一千多美元(約新台幣三萬多元),成本是過去的好幾倍,但如今,他們已經可以控制硫氧化物的濃度降低至十五ppm,為法律規範一五○ppm的十分之一;據環保署一九年最新統計,新店廠硫氧化物排放量的年平均值,確實在全國二十四廠中,表現特別突出。

 

「為了讓大家慢慢喜歡我們,不要排斥我們,我們的資訊數據都公開透明在網站上。鄰近居民願意相信我們一直不斷在改善、排氣也一直愈來愈低,我相信他們就會去接受焚化廠的存在。」楊世豪說。

 

然而,地理環境及廠區條件的先天限制,仍是焚化廠整改難以克服的挑戰。例如,國外先進焚化廠都在使用、可還原八○%至九○%氮氧化物的觸媒反應器(SCR),就需要較大安裝空間;新店廠腹地小,只能用還原效率僅三○%至四○%的選擇性非觸媒還原系統(SNCR),讓防制空氣汙染的願景打了折扣。

 

更重要的是,老舊的焚化爐不會因為整改,而成為新的焚化爐。

 

「大家認為整改完後,這個廠就像新的一樣,不是這樣,能改的東西真的有限。車子再怎麼樣保養,也不可能是一輛新車啊!」楊世豪解釋,新店廠藉更新中央儀控系統(DCS)、更換舊管線及附屬設施,降低非計畫性停機次數,使得焚化率操作穩定,雖能提升運轉率、妥善率,讓垃圾處理量增加五%、一天能處理約六三○公噸,但距離原設計的九百公噸日處理量,仍有不小距離。

 

再者,依焚化爐必須「火力全開」,才能應付日常垃圾的現況,許多焚化爐根本沒有停機整改的喘息空間。楊世豪坦言,「我們新北市還有兩座廠可以負擔,如果只有一座廠的縣市怎麼辦?這應該要中央努力協助,不然整改要推動,會有一定難度 ⋯⋯。」

 

「我們最新的一個爐,都已經用超過十年了,內湖焚化廠從一九九一年開始運轉,如今已經二十九年⋯⋯,新的爐體、技術進不來,整改也只是穿西裝改西裝。」

 

環保署焚化廠評鑑委員、中央大學環工所特聘教授張木彬直言,過去焚化爐設計只考慮焚化垃圾,與國際新建焚化爐兼具「能源產出」功能不同,目前台灣爐體發電效率只有十九%,遠低於先進國家的二五%至三○%。

 

張木彬認為,環保署應該更大膽、前瞻地思考台灣垃圾處理問題。除了要持續引進新技術,也得汰換老舊焚化爐,持續籌畫興建新的焚化廠。

 

焚化爐

▲點擊圖片放大

 

焚化廠可滑雪   效益更放大

 

隨著相關技術及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的改善,在國外,焚化廠已不必然是民眾避之唯恐不及的鄰避設施。

 

一七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便啟用了一座全新、外觀前衛的垃圾焚化廠,丹麥政府與當地知名建築師合作,耗資五億美元(約一六○億元新台幣),將「ARC焚化廠」屋頂打造成人工滑雪場,一年得以吸引超過六萬名滑雪愛好者。

 

對哥本哈根多數市民而言,ARC焚化廠不僅打造了獨特的城市景觀、帶動觀光,最重要的是,這座焚化廠達到零碳排放,並帶來龐大的發電效益;新焚化廠不僅能夠處理哥本哈根六十萬居民,以及六萬八千家企業所製造的垃圾廢棄物,焚化燃燒轉換成電力,更可提供當地七萬兩千戶家庭使用。

 

然而,ARC焚化廠至今也招致不少質疑,除了過高的成本及科技投入外,主要的批評則是,哥本哈根當地沒有足夠多的垃圾提供焚化廠處理,不需要如此大型的焚化廠。

 

張木彬認為,台灣若要蓋新焚化廠,不必全然複製外國經驗,但必須引進最先進的空氣汙染防制設備、有效處理底渣,爐體設計則須隨著台灣燒更多事業廢棄物、燃燒所需的熱值提高而調整。

 

他強調,焚化廠作為能源發電的角色很重要,新廠的能源轉換效率,至少要達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二五%的規定。

 

長期關注焚化爐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則強調,焚化並非垃圾處理的唯一道路,政府不該只想著蓋焚化廠,更該落實資源回收、垃圾減量,並妥善處理廚餘,「雙北的垃圾成分中,仍有三四%是廚餘,因為縣市沒有自己的廚餘處理設施,政府也沒將心力放在這裡,垃圾量才一直降不下來。」

 

謝和霖認為,政府各部會如經濟部、農委會,都應更嚴肅面對事業廢棄物處理情況。全台灣焚化爐四分之一的處理總量在燒事業廢棄物,在原本設計熱值不足的狀況下,一旦燒了熱值更高的事業廢棄物,無論如何整改,都將壓縮垃圾日處理量,並造成空汙,更容易燒壞爐子、破管。

 

要解決台灣的垃圾危機,沒有單一解方。從垃圾源頭減量、新建焚化廠到末端的汙染處理,都須跨部會進行總體評估,而非偏重或完全排除特定項目。但無論採取何種方案,都是中央與地方須攜手合作與民意溝通的重大信心工程。

 

環保署長張子敬

環保署長張子敬認為,焚化仍是目前台灣主要垃圾處理方式,但面對民意,新建焚化廠相當困難。(攝影/吳東岳)

延伸閱讀
英德語雙聲道!成大女孩主持英語節目、介紹台南,獲選外交部青年大使
英德語雙聲道!成大女孩主持英語節目、介紹台南,獲選外交部青年大使

2020-01-17

陪咱們長大的台灣經典綜藝節目(下)
陪咱們長大的台灣經典綜藝節目(下)

2019-08-28

陪咱們長大的台灣經典綜藝節目(上)
陪咱們長大的台灣經典綜藝節目(上)

2019-08-21

遭韓國瑜粉絲威脅傷害家人 黃光芹宣布請辭廣播節目
遭韓國瑜粉絲威脅傷害家人 黃光芹宣布請辭廣播節目

2019-03-14

聽聽廣播節目吧!3步解析品牌可以如何善用廣播?
聽聽廣播節目吧!3步解析品牌可以如何善用廣播?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