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原本要花時間記下什麼時候回診拿藥、打疫苗,取而代之的是一則則推播直達手機;連要手寫下來的血壓、心率數據,都可直接上傳到APP,成為醫師看診的參考依據,且病患、醫師都買單,這是怎麼辦到的?
只要流感季節一到,診所就像打仗般兵荒馬亂,櫃檯行政人員除了忙掛號外,還得輪番打電話,通知病患回來打疫苗。
看診量每月至少上千人次起跳的門診醫師蔡正平坦言,「只要疫苗施打前夕,診所的人力都得輪流打電話,光一個月至少就打出上百通、快千通的電話。」
不只疫苗,連慢性病患者能否定期回診,都得土法煉鋼的打電話提醒。
「耗費了大半人力,也無法確保病患是否真的有回來拿藥、看診,」蔡正平很苦惱,但有人看見了診所的需求,主動推出解決方案。
「如果有一款APP,可以提醒病患…連量血糖、血壓、心跳,都直接上傳,醫師能輕易追蹤,不是很方便嗎?」說起這段話的黃千芬,正是提出解方的關鍵人物。
這位創業4次的女董座,從健康食品跨足健康數據管理領域,主要關鍵,就是她對基層診所的深入觀察。
打中病患、地方診所痛點 APP、看診系統串聯搞定一切
早年因創立健康力保險經紀人 (原名:敏鷹保險經紀人),黃千芬大膽鎖定易有醫療糾紛、卻沒有退休金保障的醫師族群,主推「醫師退休儲蓄專案」、「醫責險快速理賠」,還罕見拿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多項標案,這些經歷,使她對基層醫師的需求與痛點極為了解。
從保經市場轉向投入健康食品產業的黃千芬,創立健康力,靠益生菌賣出破億營收,用高標準闖市場,在獲得醫師推薦背書之餘,也發現了醫療領域的「處女地」。
「血壓、脈搏量了沒記錄下來,也沒辦法提供醫師參考,」黃千芬觀察到,市面上許多健康醫療服務,仍存在著「斷點」,若有一套系統,可將醫師的看診系統與APP串連在一起,能發揮的空間就瞬間擴大。
因此,她著手創立「健康力科技」公司,協助優化醫師看診系統(HIS),將過去無法做到的疫苗施打、慢性病回診等提醒,全部透過線上搞定;不只醫師受惠,連病人的等待時間都能省下,掛號看診不再大排長龍,APP在手,半夜也能掛號。
「人力都可以釋放出來,不用再浪費時間打電話了…可以有更多時間回饋給病患,」蔡正平相當開心地分享試行後的實況。
▲圖為健康力APP,量測數據與醫療照護建議,都可同步給家人、子女。黃千芬說,自己也是透過APP關心八十多歲媽媽的健康狀況。(攝影/吳昌霖)
找北醫攜手合作當後盾 把醫藥數據變研發動能
台灣逐步走向高齡化的趨勢,使精準醫療、預防醫學成了顯學。
僅靠醫師、病患這端串起還不夠,黃千芬看準了提供專業「用藥處方」跟「飲食建議」,將成為醫藥聯網拼圖的最後一塊,但要如何拼起來?
為此,在台北醫學大學攻讀生技EMBA的她,主動找北醫結盟合作,雙方理念一拍即合。
「我們市場敏銳度不如健康力,研發沒辦法落地,不然研發終究是研發而已。」北醫旗下的綠杏藥局董事長林家瑋說出了合作關鍵。
好不容易花了一年多時間談妥合作,卻碰上疫情,只好放緩腳步,但也因此有了意外收穫。
「因為疫情,病人都沒辦法、或不敢出門拿藥,這就說明了,解決『距離』是重要問題。」林家瑋認為,這凸顯了醫藥數據的重要性,拿取慢性藥物、輔具需求高的地區,將可能成為新實體藥局的據點。
北醫副校長吳介信不諱言指出,北醫培育專業人才,不論是營養師或醫師,都能提供專業諮詢;此外,APP與HIS系統結合後的「醫病數據」,可成為精準醫療的重要資料,協助研發,儼然通路、研發因數據穿連,打通了一條相互對話的道路。
在黃千芬與北醫的攜手合作下,從病患到診所,藥局到地方醫院,甚至是醫療中心,都能完整串聯。
好處是,假設一個糖尿病患因病情惡化得截肢,以前是出院後就沒了後續;但,若把藥局、社區診所,一起拉進來,患者的照護,就有了著落。
在醫藥聯網的藍圖下,以上述糖尿病患者截肢後的生活為例,患者可使用住處附近藥局所提供的輔具、藥物等相關服務,還可搭配專人解說,獲得更完善的術後照護;同時,社區診所也能成為持續追蹤患者病情的據點,一旦出現需要轉診的情況,系統就會在第一時間,提供最佳轉診方案。
「我們要打國際盃,台灣的醫學經驗,有一天要走上國際!」黃千芬把目標放眼全球,盼將「醫藥聯網生態圈」的台灣經驗,推向國際市場。
▲若醫藥聯網生態圈運作成熟,未來可望走向國際。(圖檔提供/健康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