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每年的包裝垃圾據統計超過2億噸,其中將近四成難以回收,對城市及鄉鎮的垃圾處理體系造成非常大的負擔。2016年8月,中國大陸提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的政策要求,環保箱、環保袋和環保膠帶的使用率大幅增加,物流企業也採取行動,例如順豐速運在內部成立順豐包裝實驗室,由專業團隊研發和測試計算,實驗各種恰到好處的包裝可能性,不但要環保經濟、減量、可循環,還要能應付易碎、特殊形狀物品,及長時間、長距離的快遞包裝磨損率。順豐試過可重複使用的帆布袋,可降解聚丙烯塑料發泡材料 (EPP) 做循環保溫箱箱體,可拉伸的珍珠棉代替傳統珍珠棉等包裝設計優化,節省原材料50%。
設計綠色包裝的挑戰,在於必須融入到真實的快遞物流和包裝配送的場景,對於運送包裝環節的瞭解是否深入,尤其包裝設計是否禁得起無數次摔碰撞、保冷避震等,還能不過度包裝,在不同環境要求下符合環保。
新創提供環境友好的永續物流選擇
在美國每年約有1650億件包裹,所使用的紙箱超過10億顆樹,這還不包括其他塑膠和氣泡緩衝包材。社會對環境污染和垃圾問題的重視,讓亞馬遜這樣的巨大電商平台 (亞馬遜每年在全球運送40億至50億個包裹),必須採取措施減少過度包裝,合併訂單出貨,從既有的配送體系回收包裝。
許多新創也紛紛投入包裝物流解決方案,例如只使用可回收和可降解的包裝,並結合app和數據分析等讓平台與消費者之間運作更便利。
LimeLoop 是美國加州一家物流軟體新創,他們將感應器和GPS標籤功能設計在可重複使用的物流托運袋,零售商可租用 LimeLoop的物流托運袋,準確追蹤物流運送狀況,蒐集有意義的資料,達到預測分析功能,不但保護運送的包裹,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袋更能減少垃圾和對於環境的影響。

(美國新創物流公司Limeloop推出可循環包裝袋。 來源:Limeloop)
台灣的PackAge+ 配客嘉,也希望透過打造一個環保包材循環體系,解決過度包裝的問題,與電商、物流和包裝業者一同加入環保署「網購包裝減量聯盟」;目前規劃的流程,是透過租賃循環包裝給電商平台作為出貨包材使用,消費者收到貨品後,可透過APP找到配合的歸還點,拿著循環袋到超商、餐飲業、社區等進行歸還,獲得店家回饋金。最後,再由配客嘉合作的物流業者回收、清潔與消毒包裝,再次租賃給電商業者使用。
中國大陸的 VLOOP蔚路循環,則是透過打造循環體系,規模化解決大陸14億人每日因快遞和電商所產生的塑料污染。他們認為快遞業的一次性塑料包裝袋,是屬於「只使用一次」而且「剩餘價值極低」的垃圾,因為沒有市場性和經濟效益,願意投入回收處理的公司非常少,所以一次性塑料袋是所有垃圾中最嚴峻的問題。據非正式統計,中國大陸 2017年約產生 200億個用於一次性快遞包裝的塑料袋,2018年約 245億個,造成大量的污染,尤其是各式電商狂歡節後。
有鑑於很多環保計畫無法長期持續是因為使用成本昂貴,VLOOP蔚路循環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將循環體系的落地過程做了非常大的調整:消費者必須主動願意參與循環,必須先註冊,註冊後才能收到VLOOP蔚路循環的循環袋。因為循環袋的歸還率對於計畫的盈虧平衡非常重要,歸還率要做到95%以上,循環才能實現盈虧平衡。所以必須對消費者做首次篩選,選擇真正有意願參與循環的消費者。這個商業模式是根植於創始人的理念:「為自己製造的垃圾負責」。因為消費者有權利不參與環保,任何環保計畫,最有挑戰性的地方都在消費者這一段;環保不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唯有不放棄地一直鼓勵和引導,没有更好的辦法。」
誰應該對環保負責,不論是政策推動、讓企業對其生產產品的週期承擔更大的財務和管理責任、依據「浪費程度」來支付費用;或者電商平台主動採取更友善的包裝和物流創新方式、或是消費者主動自覺的選擇,永續的電商快遞包裝模式,是值得所有品牌和平台突破改進的領域。
參考資料:
https://hwms.epa.gov.tw/dispPageBox/onceOff/onceOffDetail.aspx?ddsPageID=EPATWH123
http://www.caemolding.org/cmm/e-commerce/
https://e-info.org.tw/node/224229
https://www.vloop.cc/
作者簡介_Judy吳家鈴 史丹福大學傳播碩士,長期任職軟體科技新創,曾於美國、香港和大陸工作,與夥伴成立跨地域的環保永續組織 pta植物聯盟,目前投入環境永續發展和ESG議題的推廣與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