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財務分析之外,投資機構也越來越重視ESG等非財務因子所衍伸的投資風險,因此檢視公司的ESG績效以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尤為關鍵。
*ESG為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
摩根史坦利(MSCI)的ESG評比研究指出,如採「重大事件」(severe incidents)作為觀察指標,評比分數後5%的公司較前5%的公司在發生頻率上要高出三倍,這也意味著ESG表現不佳的公司在面對營運風險方面的控管能力較差。以史上最嚴重的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為例,英國石油(BP)股價於兩個月內硬聲下跌了55%,而在發生的前三年期間,BP「極度嚴重蓄意」(egregious willful)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的次數為其它煉油廠的760倍。
在台灣,公司因重大事件導致財務損失並拖垮股價的案例屢見不鮮,相信大家對於近年來發生的廢水偷排、罷工、氣爆、黑心產品、高層內線交易等負面消息仍然記憶深刻。由此可見ESG議題涵蓋範疇之廣,且依不同的產業特性,各公司面臨的挑戰也有所差異,如汙染防制的重要性對於製造業而言遠高於金融業。然而,如將ESG拆分為E、S、G三大面向來看,最常影響股價的是哪一個面向?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與聯合國支持的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進行合作,對於投資專家進行ESG相關的調查並於2019年首次公布其結果。位於亞太地區的339位受訪者中有64%表示G面向「總是」(always)或「經常」(often)影響股價,其次依序為S面向的30%、E面向的24%。另對於2022年的預測,G面向為71%還是排在首位,而E面向為59%超越S面向的55%上升至第二,增加幅度最大。此調查趨勢代表著受訪者普遍預期ESG在未來將更具有影響力。
不意外的,大多數的投資專家認為G是E、S、G之中最常影響股價的面向,畢竟當中需進行分析的非財務因子如董事會成員的適任性與績效、營運風險的辨識與管理成果、商業行為準則的建置與違規情形等,對各行各業的上市公司都是共同的挑戰課題,而公司治理也是各國金融監理機構的關注焦點。反倒是E面向大幅提升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討。
筆者認為其主要與各界響應把全球升溫控制在2度的目標收緊到1.5度有關,這代表著在2030年需達到比2010年的碳排放量減少45%,並於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為實現此目標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更積極的手段,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包含英國、日本、加拿大等29國加入了「碳中和聯盟」(Carbon Neutrality Coalition)承諾於2020年底公布長期低碳排放的發展策略。再者,於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的第六次評估報告也將發表,預計到時各大企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減碳壓力,如何有效控管低碳經濟對營運造成的風險為後續檢視公司ESG表現的一大重點。
本文由郭懋亨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作者簡介_郭懋亨 ESG Investing Lab 版主,定期分享永續投資、ESG投資、社會責任投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