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間對永續發展議題日益重視,金管會亦積極建立證券市場永續指數。2017年12月,臺灣指數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子公司)與富時國際公司(FTSE Russell)共同編製發布「臺灣永續指數」,為國內首檔結合完整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與財務指標篩選的投資型ESG指數,有助於促進機構投資人重視環境、社會、治理議題,進行責任投資。
為拚綠能產業,並協助國銀強化辦理專案融資的風險控管,金管會放寬外銀授信及籌資規範的相關措施,促進國銀參與外銀主辦的聯貸案,以獲取相關知識及經驗。目前已有國泰世華、富邦、安泰、凱基等4家國銀參與離岸風電專案融資。
開放銀行API第一階段上路
因應新興科技運用的趨勢,金管會推動開放銀行,並採香港、新加坡模式,以自願自律作法,由銀行與第三方服務業者(TSP)以合作方式推動。國內開放銀行採取三階段推動,開放範圍依序是商品資訊、客戶資訊及交易資訊。
2019年10月,財金公司打造的金融開放API平台啟用,象徵第一階段的公開資料查詢API,正式對外開放,為臺灣金融業揭開新的序幕。第一批上架API的銀行多達23家,包括大型民營銀行、公股銀行、外商銀行在臺子行,甚至就連規模較小的農業銀行等也都搶先布局。第一階段上架的API,涵蓋存款、貸款、投資理財及其他銀行服務。第一批參與的TSP業者有6家,可在開放API平台看到所有參與銀行上架的API。
後續兩階段將開放消費者資訊查詢、交易面資訊,帶動個人化金融服務的創新。未來如何繼續前進,邁向開放保險、開放證券,甚至是開放金融(Open Finance),步步都是重要的關鍵。
金管會將開放銀行視為普惠金融發展的一環,期能引導銀行投入更多金融創新與研發,善用數據來預測顧客潛在需求,在各種消費場景中,即時提供多樣化金融加值服務。另也透過開放API(Open API)的共通技術標準,節省TSP業者與各銀行個別串接的成本,並能在客戶同意下,取得其私人在銀行內的金融數據,以開發創新的金融服務。顧立雄也期許,達成開放銀行政策的目標後,將能創造消費者、金融業和第三方服務業者三贏局面。
核准純網銀發揮鯰魚效應
2019年7月,金管會核准中華電信領軍的將來商業銀行(Next Commercial Bank)、LINE Bank(連線商業銀行)、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等3家純網銀,希望純網銀加入金融市場後,能發揮鯰魚效應,刺激傳統銀行金融科技創新。
鯰魚效應多久會出現?純網銀對國內金融市場將帶來哪些改變?以國外經驗來看,純網銀市占率雖不高,一時難與傳統銀行相抗衡。但不可否認,純網銀的加入,勢必對金融市場帶來衝擊,包括加速電子支付發展,以及刺激傳統銀行投入更多資訊設備與人才,加快創新腳步。
初期,純網銀可能衝擊傳統銀行存放款、支付業務,如透過點數、優惠等行銷手法,促使電商平台、社群媒體使用者轉換使用純網銀支付工具,因而排擠傳統銀行及電支機構支付業務。但純網銀若希望金管會開放更多金融業務,就必須先確定在驗證、洗錢防制、個資保護、資安等技術方面,能夠支撐其業務內容。
在現行技術仍受到限制下,純網銀將集中在數位存款帳戶開戶、電子支付、小額信貸等消金業務,短時間內還很難威脅到傳統銀行賴以為生的企金業務。目前傳統銀行並未充分感受到金融科技創新的威脅,資源配置用於金融創新部分也稍嫌薄弱。因此,金管會希望藉由開放3家純網銀,能產生鯰魚效應,引導傳統銀行跟進金融創新。
鼓勵業者金融科技創新
2017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俗稱金融監理沙盒)。這是全球第一部監理沙盒專法,使我國繼英國、新加坡、香港及澳洲後,成為全球第5個實施監理沙盒的國家。
2018年5月,金管會開放各界申請監理沙盒實驗,到2020年2月共受理13件申請案,核准7件進入沙盒實驗。其中,凱基銀行與中華電信合作,透過手機號碼驗證身分,並以電信帳單繳款紀錄為信用評分標準,已於2019年8月出沙盒,成為國內監理沙盒實驗成功首案。銀行公會正在修正「銀行業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安控作業標準」,未來所有銀行都可適用。
另有二家金融科技業者實驗外籍移工跨境小額匯款,在2020年5月就實驗期滿。金管會已研擬《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增列跨境小額匯款的有限執照法律依據,要再等送行政院。其中一家實驗者已申請延長實驗期間,以便繼續進行業務。
此外,還有國泰人壽與易遊網合作異業網路投保、台北富邦與台新銀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實驗跨行轉帳與支付、遠東商銀Bankee與好好投資合作的新型態網路基金交換平台Fund Swap、群益金鼎證券進行基金與股票T+0的資產轉換,也都已進沙盒實驗。
顧立雄認為,國內若只有金融監理沙盒,卻未開放純網銀;或只有傳統銀行發展數位金融,再加上金融監理沙盒,無法達到金融科技創新。唯有純網銀與金融監理沙盒搭配,才能真正做到金融科技創新。
整頓壽險業結構性問題
為因應臺灣將在2025年實施新會計公報IFRS17,金管會於2019年起從調整保險商品結構、防堵業務員不當招攬銷售、強化壽險業資本結構、嚴控匯率風險及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準備接軌IFRS17等面向「五管齊下」,整頓壽險業的結構性問題。
近來最讓民眾有感的是,金管會要求壽險及產險公司對失聯保戶限期完成清查,找到被保險人或受益人,將應支付保險金給付給保戶,以保障保戶應有權益。據金管會統計,2016年4月前,原本應付而未付保險金高達108億元,經過3年積極尋找保戶或受益人後,到2019年6月底已降至近29億元。同時業者必須將這些保險金從收入轉列責任準備金或負債。
保險業面臨經濟前景不確定性、科技創新、IFRS17衝擊,恐影響未來保險業獲利表現。顧立雄也對國內保險業者提出三大期許,包括培養數位人才、金融創新及風險控管。
為強化臺灣保險業國際競爭力,金管會於2019年8月公布「保險業申請業務試辦作業要點」,鼓勵保險業者申請試辦,使保險業在發展科技創新之際,也兼顧資安防護,才能永續經營。